
「立霾」節氣 點出問題嚴重性
2017.01.09中國多個城市近來被霧霾籠罩,網上更因此流出笑話,嘲諷說第二十五個節氣「立霾」誕生了,可見情況之嚴重與影響之廣泛。處於非常時期,內地官民如何應對?但就資料所知,面對如天幕一樣的霧霾,人們只能勉力抵抗,過程必然損耗了健康,賠上了經濟代價。霧霾──可以說是中國攀上世界強國路上的一大阻礙。
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公共衞生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中國作為一個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環境保育和文物保育面對甚麼挑戰和機遇?
‧中央人民政府怎樣回應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
‧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發展怎樣影響環境和能源的使用?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火紅警示 頻密預警
近年來,每逢冷暖交替時節,因着這些日子的特定天氣條件,霧霾都會走到中國的北方肆虐一番。剛過去的聖誕和元旦期間,霧霾如期出現,並在內地「玩」得興奮,難怪「立霾」之說迅速在網上和坊間流傳,可見它在內地是如何「火紅」。
事實上,內地氣象部門給了這次霧霾又紅又橙的警示,警告對象不是霧霾而是民眾,讓大家了解情況之嚴重性。同學們除了從新聞報道得悉內地天氣情況,也可嘗試從不同層面去了解:
目測:通過新聞或網上不同來源拍攝到的照片和影象,大家可以知道內地霧霾來襲時,周圍的空氣是發黃的,看不清前方,更加見不到藍天;霧霾空氣團厚厚的充滿了顆粒而且有害,來到後亦要好幾天才能消散。
數據:以二○一七年元旦期間在內地出現的霧霾為例,北京錄得的PM2.5濃度(空氣中污染物的大小為2.5微米),是每立方米五百微克,達到六級嚴重污染水平,可說是爆標的情況,因為世界衞生組織(WHO)建議的是,廿四小時平均每立方米不多於二十五微克!
實況:大除夕和元旦期間,內地約有六十一個城市受到霧霾影響,部分路段能見度低至五米,北京市及河北省多條高速公路亦要封閉,機場則要取消航班,其中天津機場兩天合共取消逾三百航班。
同學們,假如你身在霧霾城市,你會怎樣做?多留在家、關上窗,如要出外亦會帶上口罩,這是常識吧!(但有效嗎?請到「專題探究」再探討)內地人民都是如此應對霧霾,能夠做多一點嗎?那就要靠官方幫忙了。
霧霾影響 健康與經濟
霧霾,基本上要等大風來吹散;請不走,只好等,但總有一些紓緩措施可以主動去做。當地政府為免市民積累怨氣,令社會不穩,都在減低污染物排放方面下了命令,包括車輛限行、企業暫時停產或限產。
於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大家都知以上這些措施都是短暫和治標不治本,至於有哪些有效的長遠對策?同學不妨自行深入探討。今次希望大家多了解霧霾帶來的影響,其嚴重性及深遠廣泛,不只是封路停航限產這麼簡單,所以,徹底解決霧霾問題是刻不容緩。
影響健康:增加患病機會
霧是空氣中的微小水點,加上霾就具有很大殺傷力,關鍵是其中的污染物顆粒的成分和體積。大家常聽到的PM2.5和PM10,是指顆粒的體積,人們吸入較大的顆粒,或可以靠咳嗽將之吐出體外,但小如PM2.5的就可以直入肺部難以排出。
更可怕的是,這些顆粒的成分都對人體有害,例如是硫酸鹽、硝酸鹽和重金屬等,它在空氣中懸浮時,還會進一步吸附空氣中其他存在的化學成分,以及細菌、病毒、真菌等等。
可以想象,當人體吸入了這些受污染的空氣(顆粒),一定增加患病的機會,舉例,誘發哮喘、引起呼吸道傳染病,長期更會損害肺部功能,更有說是致癌原因之一。
削競爭力:外資人才卻步
一個國家和城市的競爭力之構成,當地的空氣質素亦是重要衡量標準,雖然未有實際數據支持,但從個別的報道消息可知道;中國空氣污染嚴重,不時出現的霧霾和沙塵暴,均會影響健康,令不少外國專才不願來華,甚至影響外資到中國投資,付上的經濟代價不容忽視。
小結:自行監測 呼吸好空氣
面對霧霾來襲,人只可以等,讓風吹散,此外,還可以做甚麼?雖然有人出動霧炮抑制揚塵,但只是聊勝於無,作用有限。早年便有人提出「遷都論」,建議中國首都由北京遷往別處,然而這樣做只像鴕鳥政策,假如人要為霧霾的出現付上最大責任,那麼,人就應該積極面對及解決。
近年,內地出現「好空氣保衞俠」,由關心空氣質素問題的八九十後年輕人組成,他們到處去監測,特別是一些企業的生產工廠,發現不少違規生產導致空氣污染情況沒有改善,然後,他們去舉報,希望官方介入解決問題。這會不會是其中一個有效辦法?──自己空氣自己救。
相關概念:霧霾 PM2.5
霧是自然現象,但加上人為產生的霾,就變成空氣污染,假如是PM2.5的霧霾,就更具殺傷力:
霧霾出現時,使能見度下降,影響人的視野,而其顆粒的大小程度更會直接影響人的健康。霧霾中的污染物顆粒有大有小,其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最可怕,因為可直接被吸入肺部,難以排出,令人久積成病。因此在霧霾肆虐的日子,其中PM2.5顆粒佔的比例愈多就代表污染情況愈嚴重。
相關辭彙
‧污染物 Pollutant
‧污濁空氣 Polluted air
‧空氣污染指數 Air pollution index (API)
‧空氣質素數據 Air quality data
‧有毒的 Toxic
‧環境影響評估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煙霧 Smog
‧生活素質 Quality of life
資料庫:霧霾成因
中國近年霧霾情況嚴重,對於其主要成因,眾說紛紜,以下是部分說法,到底誰是元兇,就有待官方調查公布。
~早年,有說是河北農民於秋冬時燒麥稈和稻草造成,此事後來被禁止,但霧霾情況沒有得到改善。
~矛頭指向油品質素,認為內地使用硫含量高的燃油,令汽車排放出大量的廢氣,直接污染空氣。
~剛剛的十二月,霧霾嚴重期間,有學者指出這是「自然災害」,但人們將有關理論視為笑話。
~有些經濟學者以中國全國霧霾地圖與產能過剩區域對照,指出產能過剩是原因。
Mind Map:了解霧霾在中國和世界的狀況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霧霾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歷史上亦有不少「過來人」。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倫敦是如何治理霧霾污染的?
19世紀英國進入快速工業發展期,倫敦廠排放產生非常濃灰黃色的煙霧。最嚴重的是在20世紀50年代,「霧天」(指天數不超過1000米的能見度),平均每年最多50天。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倫敦煙霧事件」發生。當時,上演的歌劇是La Traviata ,因為觀眾不能看到舞台,歌劇院的暫停是被迫出來,但發現,陰沉的日子,幾乎癱瘓陸地和海上交通。
根據歷史記錄,只在12月5日至8日,四天,倫敦市死亡人數高達4,000人。在這一周,704人死於支氣管炎、281人死於冠心病、244人死於心力衰竭、77人死於結核病。此外,肺炎、肺癌、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也顯著增加。
煙霧持續到12月10日,然後逐漸分散。從那時起,英國開始思考空氣污染的苦果,並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空氣污染控制法──《清潔空氣法》。該法律要求倫敦市的所有發電廠必須關閉並僅在大倫敦重建;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大氣污染物的疏散;還包括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的要求,逐步實現居民生活自然氣化;在冬天採取中央供暖等。
自1968年以來,英國推出了一系列空氣污染控制法案,這些法案對各種廢氣排放都嚴格制約,並制訂明確的懲罰措施,有效減少煙塵和顆粒物。到多年後,倫敦煙霧已從一年幾十天減少到1980年的15天,然後進一步減少到5天。
1980年後,交通污染取代倫敦的工業污染,是空氣質量的主要威脅。為此,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遏止交通污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遏制私家車的發展、減少車輛尾氣排放、改善交通擠塞等。
資料來源:《新浪網》新聞中心
答題
1.根據資料,是甚麼原因導致倫敦出現霧霾?(3分)
2.參考倫敦的經驗,為何處理霧霾問題是刻不容緩?(5分)
3.試從倫敦治理霧霾的政策,找出處理空氣污染的重點在哪?(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早期是工業發展引致的空氣污染,如發電、生產,又加上市民大量燒煤,亦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及後則是交通問題,大量汽車排放廢氣造成污染。
2.因為霧霾會危及人們的健康,嚴重可導致死亡。而且,根據資料,倫敦都用了數十年時間才有顯著改善,所以要盡早開始解決霧霾問題。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通過法例,能加快處理問題,並從多方面入手;此外,亦須因時制宜,如在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時,就針對交通問題落墨。)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圖片及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圖片
資料
印尼非法燒林──是誰點的火?
棕櫚油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出現在各種食品(烹飪植物調和油、朱古力、餅乾、薯片、即食麵甚至寵物食品)及各種生活用品(洗頭水、面霜、化妝品、牙膏等多不勝數)之中。在大型超市的貨架上,大概每十件產品裏就有四件產品含有棕櫚油。由於需求的持續增長,棕櫚油的市場規模持續擴張,在種植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也愈趨嚴重。
這次空氣污染危機只是冰山一角,只要全球消費者對棕櫚油的需求不減,非法焚燒、霧霾圍城的事件將再三發生,導致雨林持續消失,蘇門答臘虎、紅毛猩猩等瀕危動物最終難逃邁向滅絕的道路。就如同非法木材和野生動物貿易一樣,只要需求和貪婪不減,殺戮和犯罪就不會停止。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網頁
答題
1.參考資料,你認為新加坡的霧霾,誰要付上責任?(4分)
2.就資料所示,禁止印尼農民燒林,是否解決霧霾問題的上策?(4分)
3.「只要全球消費者對棕櫚油的需求不減,非法焚燒⋯⋯」為了環保,人類是否須要放棄一些發展?(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印尼農民、政府、棕櫚油的生產商和消費者,甚至新加坡方面(亦是棕櫚油的消費者之一)也有責任。
2.不是。雖然這也許可解決霧霾問題,但又會引申另一些問題,例如印尼農民的生計會受影響。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首先要想想有關發展和生產是否必須,假如是對人類生活改善有益的,是否不應放棄?然後,想一想在發展或生產的同時,有沒有更好方法協助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參考資料
網頁
‧倫敦是如何治理霧霾污染的?
http://news.sina.com.cn/z/pmwuran/
‧新華網專題:問計 霧霾難題
http://www.xinhuanet.com/energy/zt/xzt/07.htm
書刊
《洛杉磯霧霾啟示錄》
作者:雅各布斯 出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載自2017年1月9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