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大事回顧──國際要聞
2017.01.04英國脫歐公投
英國六月舉行公投脫離歐盟,主張留歐的前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公投前多次警告英國一旦脫歐,將會令英國失去歐盟市場,令經濟陷入倒退;脫歐派則認為,英國可以因此在移民和稅務等政策上,重新奪回自主權。公投令英國分裂成留歐和脫歐兩派;公投前一周,支持留歐的在野公黨女國會議員柯克斯遇害,一度令留歐的民意逆轉,不過最終脫歐派以52%得票率勝出,比支持留歐的48%多出百分之四。
令人意外的公投結果令英國社會陷入內訌局面,數百萬人聯署要求舉行二次公投,但遭英政府拒絕,愈來愈多民眾憂慮脫歐後的經濟發展。公投結果促使卡梅倫辭去首相及保守黨黨魁職位,內政大臣文翠珊在沒有競選對手下,自動當選黨魁,並於七月中接任首相,成為繼戴卓爾夫人後,英國第二位女首相。由於英國經濟前景不明朗,觸發英鎊跌至三十一年來最低。
巴拿馬文件曝光
從莫薩克. 馮賽卡律師行(Mossack Fonseca)外泄的「巴拿馬文件」,是史上最大的泄密案,資料檔案超過2.6TB,涉及逾21.4萬間離岸公司,這些離岸公司和超過二百個國家及地區的人士有關,當中牽涉到全球七十二名前任或現任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包括烏克蘭總統波羅辛科、阿根廷總統馬克里、利比亞已故強人卡達菲和敍利亞總統巴沙爾等。
這場震驚國際的泄密風暴,始於一段神秘匿名訊息,「無名氏」向《南德日報》記者披露巴拿馬莫薩克.馮賽卡律師行的一千一百五十萬份內部文件。文件顯示國際高官名人或其親友都在「避稅天堂」開設離岸公司,涉嫌藏富避稅。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均是莫薩克.馮賽卡業務最繁忙的地方,文件所涉及的逾21.4萬間離岸公司資料,更顯示香港是全球創建空殼公司最為活躍的中心。
里約奧運新聞多
八月的巴西里約奧運會,在政局動盪、經濟衰退、水質污染、治安混亂、恐襲陰影和寨卡陰霾等困擾中揭幕。巴西是全球寨卡病毒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確診感染和疑似感染的個案多達16萬例,奧運賽前,就有許多運動員因為擔心寨卡疫情而退賽。
另一方面,里約奧運發現的禁藥問題亦較過往嚴重,俄羅斯和保加利亞的運動員因禁藥醜聞無緣參賽,俄羅斯運動員數目,更從原本417名大幅減少至282名。比賽期間,頒獎禮上先後發生中國和美國國旗出錯事件;澳洲泳手麥克˙霍爾頓和中國泳手孫揚在言語上互貶,引起大量中國網民熱議。此外,比起賽事本身,賽場內跳水池的池水變綠、運動員欺詐行為、選手村失竊等負面新聞,反而更受各地傳媒關注。而為期十六天的賽事最終順利完成。
寨卡病毒肆虐全球
過去一年,寨卡(Zika)病毒肆虐全球,美洲多個國家相繼發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歐洲、亞洲、大洋洲也有輸入病例報告。世界衞生組織(WHO)在年初將寨卡病毒列為「全球緊急公共衞生事件」,其中又以巴西疫情最嚴重,官方估計約有150萬人受感染,但八成沒有病徵。四月,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宣布寨卡病毒是導致「小頭症」和其他幾種胎兒出生缺陷的原因。巴西一項新研究亦證實,寨卡病毒具有攻擊人腦重要神經細胞的能力。
全球有七十個國家已確診出現寨卡病毒,其中至少有十九個國家在亞太區。世界衞生組織在十一月發出警告,指「亞洲地區繼續出現新的病例或新的寨卡病毒爆發性流行的可能性極大。」八月,香港出現首宗寨卡個案,至十一月再有第二宗外地傳入感染個案。
恐怖襲擊威脅不斷
全球恐怖襲擊不斷,根據統計,去年從中東到歐洲、北美,共發生兩千多宗恐襲事件,造成兩萬多人喪生。三月,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國際機場和地鐵站先後遭受炸彈襲擊,造成三十二人死亡,三百多人受傷;六月中,一名阿富汗裔美國公民進入奧蘭多一家夜總會亂槍殺死四十九人,打傷五十三人;六月尾,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國際機場發生恐怖襲擊,恐怖分子槍殺四十五名旅客;七月,法國國慶日當晚發生恐怖分子駕車衝撞正在慶祝的民眾,造成八十六人死亡;九月,紐約發生炸彈襲擊,造成二十九人受傷;十二月,一名突尼斯移民駕車衝入德國柏林聖誕市集,撞死十二人。
此外,中東和非洲的恐襲事件亦接連不斷,伊斯蘭國組織屠殺平民的新聞頻傳;八月,一名敍利亞五歲男童歐姆蘭˙達克尼在空襲中被救出時,被嚇至不發一語的畫面觸動全球,讓世界心碎。
藝人道歉惹爭議
去年一月,台灣藝人周子瑜在一個南韓節目中,因為揮動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被藝人黃安在微博上舉報是「台獨」,引起中國網民聲討和抵制,有關話題的轉發和閱讀量高達1.6億。在輿論發酵下,周子瑜的手機廣告和代言被撤銷,預定在內地的演出亦被取消;經理人公司JYP娛樂在內地壓力下,安排周子瑜拍視頻公開道歉,在鏡頭下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道歉事件激起台灣網民反彈,為周子瑜感到不值。
七月,再次發生同類事件,台灣金鐘影帝戴立忍過去因曾支持太陽花學運,被中國共青團貼上「台獨」標籤,中國網民發起抵制他演出的中國電影《沒有別的愛》,電影公司在壓力下被迫緊急換角,戴立忍其後發出聲明強調自己不是台獨分子;電影中另一名演員水原希子亦因曾為辱華照片點讚,發布道歉影片。台灣網民因不滿藝人「被道歉」,在臉書發起「第一屆向中國道歉大賽」以作戲謔,不少港台網民均有響應。
多個政府換領導人
二○一六年是全球選舉年,各地領袖更替頻繁,不少換班結果更令人意外,反映各地人民的求變心態之餘,亦為未來全球局勢添上新變數。
台灣總統蔡英文正式上任,兩岸關係因為新政府沒有對「九二共識」妥協,陷入緊張;英國脫歐公投後,形象強悍的文翠珊接替辭職的卡梅倫,成為英國女首相;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成為美國下任總統,狂人入主白宮的消息震驚全球;杜特爾特成為菲律賓第十六任總統,親華反美的姿態令東南亞國家不安;緬甸民主運動領袖昂山素姬的親信吳廷覺獲推舉成為總統,成為五十多年來首位平民總統,而昂山素姬雖受憲法限制不能參選總統,但表明自己會「凌駕於總統之上」,握有最高實權,緬甸政權交接標誌着軍人統治向民主體制順利過渡。
手機危機受關注
全球兩大手機公司蘋果和三星,去年分別因為手機私隱和安全問題,引起國際關注。二月,美國洛杉磯聯邦地方法院下令蘋果公司協助聯邦調查局,將加州聖貝納迪諾康復中心大屠殺槍手法魯克的iPhone解鎖,遭到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拒絕,批評判決將立下侵犯普通用戶私隱的惡劣先例,引發有關用戶私隱與國家安全的爭議。
南韓三星公司推出的Galaxy Note7手機,則因為接連在各地發生爆炸,須要全球回收。Note7推出後,全球至少發生三十五宗電池起火事件,危及安全,三星起初不作回應,其後終承認問題源於電池存在設計缺陷,因此宣布全球回收超過二百五十萬部Note7,這是三星首次大規模回收高階手機。事件在各地引起關注,美國運輸部及聯邦航空局及後更宣布禁止把Note7帶上機,違反規定將會被刑事檢控及罰款。
載自2017年1月4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