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端天氣 衝擊全球
2016.12.19剛剛過了幾天像樣的冬日,大家又要迎接可能是十八年來最暖的冬至。香港天氣愈來愈不按理「出牌」,本年度奇怪的天氣已經打破了十二項紀錄,但反常的事不是香港獨有,還在全球上演,包括東京今年早在十一月下初雪、兩極冬季海水量創新高等。同學應知道,極端天氣現象該算在「全球暖化」的帳上,但燙熱地球的真兇除了汽車和工廠排出的廢氣,近年還證實多了共犯──牧場的牛牛!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全球化
主題:能源科技的影響+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生活素質+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能源科技的發展在甚麽程度上引起或解決環境的問題?
‧能源問題怎樣影響國際關係,以及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發展怎樣影響環境和能源的使用?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全球化為各國帶來利益抑或只是有利於已發展國家或者是國際性資金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
傳統智慧 預測失準
中國文化傳統的廿四節氣,最近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傳統的曆法體系從前指導着中國人的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今天對我們還有影響力,好像過兩天的冬至,大家都準備一家團圓做節。可是,冬天將至,天氣還暖,皆因極端天氣近年經常出現,不能再按傳統智慧來預測了。
同學不妨用互聯網搜索一下,就這幾個月內發生的,便有以下極端天氣的例子:
全球暖化 氣候變異
反常和極端的天氣頻頻出現,論到成因,相信大家很自然會回答是全球暖化。甚麼導致全球暖化?溫室氣體積聚。何以見得?人類社會發展需要,工業製造和交通工具大量排放出二氧化碳⋯⋯。
以上大家都了解的科普知識,是事實,也的確是全球暖化的原因,但只是事實的一部分,近年科學家抽出了另一「共犯」,同學應該多作了解,就是牧場牛牛(當然不止是牧場牛牛,只是希望給大家留個深刻印象,實際是指整個牧畜業生產)。
畜牧生產 廢氣肆禍
一片綠油油的大牧場,牛仔、豬仔和羊仔等悠閒漫步的畫面,令人心曠神怡,空氣清新得⋯⋯慢着,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資料顯示,畜牧業生產所排放出的溫室氣體,就佔了全球總排放量的一成八,比起全球運輸業,例如鐵路、輪船、飛機等所產生的排放量更多呢!
不要說整個生產綫,就是牛隻、豬隻本身的生理活動所排放的甲烷量;對了,就是牲畜放的屁,已是全人類活動所釋放甲烷量的三成七了。
根據FAO的報告,全球人口將會愈來愈多,所需要的糧食量相應增加,其中肉類的需求會由二千年時的二點二九億噸,增加到二○五○年的四點六五億噸,是一倍的升幅!可以預見,未來由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會不斷增加。
氣候影響力 無孔不入
溫室氣體增加,極端反常天氣頻繁⋯⋯誰來救地球?怎麼辦?其實各國早已得悉問題的嚴重,為免使暖化情況惡化,各國都願意合作,其中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美國和中國,已和二百多個國家地區一起簽署《巴黎協定》,努力減少國內的碳排放,協定並於十一月初生效;可是,剛當選的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聲言有意退出,令這個各方努力多年的「希望」或添上變數。
糧食失收 威脅生存
假如地球暖化情況持續惡化,其影響可謂無孔不入,大小都有,舉例:極端天氣出現,暖的日子較冷的日子多、下大雨的日子每小時雨量不斷創新高、下雪的日子提早或延遲來臨⋯⋯。這些影響小至個人出入不方便 (記得十月十九日黑雨警示下,車路變激流嗎?)、商家換季產品的銷情,大至糧食失收、供求失衡和價格波動。
個人力量 減少肉食
因為政治因素,全球合作解決問題不容易,那麼從個人層面作推動會有作用嗎?正如上述提出,畜牧生產的碳排放是溫室氣體的元兇之一,近年就有不少人提出以素食生活抗衡氣候變化。根據估算,素食生活方式可以減少在糧食生產時排放溫室氣體三分之二,效果之大叫人驚喜。雖然要全人類放棄食肉是沒有可能,但至少大家知道,減少食肉,甚至近年流行一星期一天素食(Green Monday)的習慣,對延緩全球暖化都會有幫助。
資料庫:地球氣候常見冷暖交替
今天我們對於地球氣候變暖十分憂心,但是當放眼於地球歷史長河,卻發現地球時冷時暖,氣候變幻在永恒中交替有序。
你以為目前的氣候最暖和,科學家告訴你六千年前的氣候比現在還暖,之後又經歷過冰河期。十五世紀前,地球正處於中世紀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初,卻是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
接着,在過去一百年,地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85℃(見下圖),科學家預測氣候將會繼續暖下去。更多最新和詳細資料可以參考世界氣候組織的《全球氣候狀況聲明》http://library.wmo.int/pmb_ged/wmo_1167_zh.pdf
相關辭彙
‧氣候變化 Climate change
‧氣體排放 Gas emission
‧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
‧廢氣 Exhaust gas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國際協作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國際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公民意識 Civic awareness
‧年平均氣溫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相關概念:《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大會(COP21),去年十二月在巴黎召開,各國為全球氣候暖化問題顯示了努力和共識,簽署了《巴黎協定》,並於今年十一月四日生效。
根據協定,各國的共識是要「保住」地球溫度自工業化以來全球升溫低於兩度(2℃),協議國都根據自己的國情設定了減排目標,例如美國承諾在2025年要較2005年的水平再減排26%-28%;中國說在2030年,國內使用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到20%,讓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封頂。
不過,由於協定在十一月四日生效,特朗普在十一月九日當選美國新一任總統,他揚言退出協定,更指全球暖化是騙局,這或影響全球減排的進程。
Mind Map:極端天氣的成因影響與應對
學習教材
廿四節氣 保留傳統意義
資料回應題
細閱下關於廿四節氣的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農民曆失準 氣象局推新24節氣
氣象局說,民眾習慣在「立冬」進補,但氣象局統計,近卅年來,「立冬」時的平均氣溫高達廿二˙九度,高溫還有廿六˙六度,天氣還不算冷,若依照傳統節氣進補,就失去原來天冷進補,養身好過冬的原意了。
氣象局將過去卅年的各項天氣資料彙整後,以電腦進行資料分析,近期出版《台灣廿四節氣與氣候》一書,盼提供更符合台灣現況的新廿四節氣,改善以往以黃河流域為主的傳統廿四節氣失準情形。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22-9-2011
答題
1.據你了解,廿四節氣的主要功能是甚麼?(3分)
2.根據資料,試推論廿四節氣為甚麼會失準。(5分)
3.你認為今時今日的廿四節氣對於新一代人來說,還有何意義?(5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廿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農民曆」,讓農民跟着節氣變化進行不同的農耕活動,是以務農為主要經濟活動的傳統社會的重要知識。
2.因為廿四節氣是按黃河流域氣候情況所制訂,對於遠在對岸的台灣,以至南方的香港,未必完全適用,於是出現「立冬」不冷等失準情況。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香港家庭比較重視的節氣是甚麼?冬至、立春和清明,這些日子我們會一家聚在一起,或團圓或紀念先人,都是一些以家庭為中心的活動。)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報道內容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特朗普擬繞過規則 盡快退出《巴黎協定》
特朗普多次宣稱氣候變化是中國打擊美國的騙局,並曾揚言一旦當選總統就退出《巴黎協定》。協定規定批准國四年內不得退出,但路透社報道,特朗普的政權過渡團隊正在考慮各種方案,走捷徑快速退出。
其中一個方法是發函退出一九九二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即《巴黎協定》的「母約」,這樣便可在一年內極速退出這兩個協定。另一方案是發出總統命令,刪除美國在《巴黎協定》上的簽名。
全球近二百個國家去年十二月簽署的《巴黎協定》,於本月四日正式生效。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14-11-2016
答題
1.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為甚麼想退出《巴黎協定》?(4分)
2.美國作為世界大國,若退出協定會對全球氣候進程帶來甚麼影響?(6分)
3.作為地球村的人,站在保護地球的角度,你認為大家可以如何為全球氣候問題出力?(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特朗普認為這是一個騙局,是中國藉協定來限制美國發展的騙局──因為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對製造業的發展有一定影響,而美國近年希望重振本土的製造業。
2.美國是世界大國,亦是全球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若其退出全球減排的協定,除了令減排目標難以達成,也立了個壞榜樣,其他國家或有樣學樣,不遵守協定,使努力多年的全球合作和共識付諸一炬,地球氣候變暖日趨惡化。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發揮個人的力量,多一點去了解全球氣候問題,身體行力去改變生活模式,並將之傳揚出去;支持為全球氣候問題努力的組織,讓更多人關心事情,甚至推動到官方層面去改變。)
參考資料
網頁
‧廿四節氣解說
http://www.chiculture.net/1302/html/1302festivals_d.shtml
‧透視中國:巴黎協議和全球治理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2015/12/151216_focusonchina_pariscop21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有着日益密切的關聯
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7076
載自2016年12月19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