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鐵路基建影響港人生活素質

2016.12.15
16576 16576

一、試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綜合《星島日報》2016年10月23及12月5日的新聞報道

      港鐵觀塘延綫正式通車,市民可從油麻地搭港鐵經何文田站再到黃埔站,預計車程只須約五分鐘。黃埔站成為觀塘新終點站,該站採單側式月台,開往油麻地方向列車約每四分鐘一班。有居民指以往黃埔沒有港鐵,平日出門都要乘搭巴士和小巴,較難預算行車時間,現在多個選擇比較方便。

      南區居民期盼多時的南港島綫將於12月28日正式通車,沿綫金鐘站、海洋公園站、黃竹坑站、利東站和海怡半島站等5個車站將於本月24日開放,供巿民參觀以便熟悉各車站的運作,其中金鐘站將變身成為「超級轉車站」。


資料B:節錄自《星島日報》2016年3月30日的新聞報道

      港鐵按可加可減機制今年將加價百分之二點七,平均每程加兩毫,是連續第七年加價,預計六月起生效,料可為港鐵帶來四億元額外車費收入,同時港鐵今年因事故罰款和業務利潤,須回吐一億八千六百萬元作即日第二程九折車費優惠,金額比去年少一成半。

 

資料C:節錄自《星島日報》2014年5月2日及2016年11月18日的新聞報道

      港鐵沙中綫工程土瓜灣站地盤發現古迹,但六口古井中有四口已被拆毀,僅一口獲原址保留,古諮會今早將視察工地,考慮是否需要保留餘下的宋代石井,土瓜灣站地盤暫時停工。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認為,該古迹是本港十分重要遺址,因為其挖掘到遠至唐朝的開元通寶,可將本港歷史由十九世紀一舉推前一千二百年,至公元八世紀。

      港鐵工程近年屢現超支,港鐵內部已初步估算,連番出現工程延誤的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估計會錄得高達200億元的超支,令該項工程的整體造價由798億逼近千億大關,成為本港身價最高的鐵路項目。

 

答題

初中題(分析影響題)
1. 參考資料C,指出及解釋文物古迹如何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4分)
2. 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港鐵如何影響香港人的生活素質?(6分)

高中題(卷二:延伸回應題)
1. 對於提高香港人生活素質而言,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基建發展應該優先於文物保育? (8分)
2. 你認為政府在基建規劃上,應讓不同持分者有多大程度的參與? (12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今日香港

關鍵概念

生活素質、基礎建設、生活便利程度、文化保育、社會凝聚力、社會歸屬感、集體回憶、GDP、四大經濟支柱、旅客承受量、旅客吸引力、協同效應、 可加可減機制、鐵路網絡

相關議題/新聞

1. 2015-16年港鐵接連公布港島綫西延綫、觀塘綫延綫、南港島綫通車。
2. 2015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超支四成,向立法會追加196億額外撥款。
3. 2016年沙中綫超支,須向立法會申請額外增撥8.47億元。
4. 2016年3月港鐵公布盈利高達130億元並且連續7年加價。
5. 2016年6月港鐵撥款約5億元提供優惠予乘客。

題型分析

初中題:第一題是分析影響題,由於提問用詞是「如何提高」,故此同學只須集中分析文物古迹如何有利於生活素質,留意生活素質一般可以分成不同向度分析,例如經濟、社會、環境等角度;第二題同樣是分析影響題,但是提問用詞是「如何影響」,故此同學應該正反申述港鐵對港人生活素質的影響。

高中題:第一題是比較式評論題,同學應該在引言給予明確立場,然後提出比較準則將基建發展和文物保育逐一比較,切忌只顧個別申述而未有呈現比較意識,另外,由於此題的設定是卷二(延伸回應題),因此毋須局限於沙中綫例子,應該提出更多元化的例子分析,例如何東花園、利東街等。
第二題是評論題,留意必須正反申述,提出讓不同持分者很大程度和很小程度參與所帶來的利與弊,然後按立場加以反駁,分析應該從政府角度思考,此題亦可以比較方式作答。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1. 參考資料C,指出及解釋文物古迹如何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4分)

分析角度

推論

社會

參考資料可知,文物古迹記錄着香港歷史,妥善保育有助港人認識本地歷史從而建立港人的身分認同,增加社會歸屬感和凝聚力,並且促進社會和諧。

經濟

參考資料可知,文物古迹具有高度的文化價值,妥善保育能夠吸引部分遊客到訪,甚至形成新式景點,促進旅遊業和周邊經濟發展,有利於香港經濟長
遠發展。

 

2. 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港鐵如何影響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6分)

正反影響

分析角度

推論

正面

社會

港鐵形成龐大鐵路運輸網絡,大大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程度,正如資料所示,不少居民表示港鐵服務令他們節省不少時間成本,有利於社會提高宜居程度。

正面

經濟

港鐵帶動人流能夠創造龐大貿易商機,亦會帶動鄰近地價,為當地經濟帶來協同效應。另外,港鐵工程和本身服務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

負面

經濟

如資料所示,港鐵近年連年加價,作為主要的集體運輸交通工具,港鐵票價直接影響港人的生活成本,當生活成本增加便會削減港人的物質層面生活素質。

負面

環境/文化

港鐵工程難免對沿綫的環境造成破壞,例如帶來空氣污染和嘈音污染;另外,正如資料所示,沙中綫工程亦可能破壞香港文物保育。

 

四、作答提示

1. 全面分析:第一題要從資料延伸出相關角度並且概念化分析,不少同學對於「文化」這類抽象概念較難掌握,亦甚少思考相關好處,留意「生活素質」不應只局限於「賺錢」,生活素質亦應包含非物質層面。

2. 正反申述:影響題應該兼備正面和反面論述,由於此題只要分析影響,故此毋須交代立場。另外,同學應該習慣從多角度分析影響,例如上述的經濟、社會、環境、文化角度等。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1. 對於提高香港人生活素質而言,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基建發展應該優先於文物保育? (8分)

比較角度

分析

全面性

      基建發展較文物保育能夠提高更多香港人的生活素質。基建發展在建設過程和完成都有利於本港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設過程帶動大量就業機會和投資機遇,而完成基建後亦直接提高當地的便利程度,例如近年港鐵延綫惠及黃埔、港島南區等地居民,令到他們往返全港的時間得以節省;反之,文物保育有利於小部分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例如關注文物歷史的人士,令他們可以觀賞文物歷史並提高非物質層面生活素質,但是,並非所有港人都會因而惠及,更甚的是普遍港人關注物質層面生活素質多於非物質層面,因此基建發展應優先於文物保育。

成本效益

      基建發展較文物保育成本效益高,更能直接提高港人的生活素質。雖然基建發展投入的成本數以億計,但是由於可以帶動周邊地價和投資機遇,並且刺激物流和旅遊業,例如廣深港高速鐵路便為中港分別帶來機遇,成本雖然高但是經濟效益能夠彌補;反之,文物保育難以帶來實際的經濟收益,的確有部分地區的文物保育可以帶動旅遊業,例如澳門舊城區列為世遺後,備受旅客青睞,然而,香港的文物和歷史建築價值不及澳門,投入成本之高但效益之少,不應優先於基建。

 

2. 你認為政府在基建規劃上,應讓不同持分者有多大程度的參與? (12分)

很大程度參與

很小程度參與

      政府讓不同持分者很大程度參與可以令到規劃更具認受性,使計畫容易通過。政府若然在規劃過程進行公開諮詢,吸納不同持分者意見,例如環團和商界等參與,既令到方案更完善,亦間接建立民意授權,令到政策更容易獲得市民認受。

      政府讓不同持分者很大程度參與有機會廢時失事。倘若政府進行公眾諮詢,由於涉及全港居民參與所以時間不可以過短,因此有機會令到基建延誤,其一可能增加成本,其二亦可能令到基建延誤,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四、作答提示

1. 比較準則:比較題必須提出客觀的比較準則,不少同學慣於使用生活素質的分析角度(政經社教衞文環),而不知比較準則的應用(針對性、全面性、時間性等),其實善用比較準則較能凸顯同學的比較意識。

2. 換位思維:分析應該從政府角度思考,不少同學只會分析不同持分者參與所帶來的影響,令到答案流於片面,其實應該習慣代入政府角度,以較宏觀的方式評論讓持分者參與所帶來的影響。

 

文:Henry Law(威Sir)
(英皇教育通識科補習名師 facebook Page:Henry Law LS @ K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