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茂波︰丁屋政策難優先檢討
2016.12.15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重申,現屆政府認同有需要檢討丁屋政策(1),但由於問題複雜,在餘下任期內,檢討或考慮有關修改丁屋政策並不是優先的工作,在時間上亦不切實(2)可行。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政府維護鄉事派的特權,陳反駁指須平衡原居民的意見。
丁屋政策實施多年,近年「套丁」等衍生問題被大大關注。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3)時,承認政策施行至今已超過四十年,因應現時土地用途規劃及善用土地資源的考量,有需要檢討。不過,他亦指問題涉及法律、環境、土地規劃及土地需求等複雜問題,須審慎處理,並會與持份者(4)及社會各界保持溝通。
字詞解釋
(1)丁屋政策:即新界小型屋宇政策,指新界原居民的男性後人獲准在私人土地興建房屋,由殖民地時期沿用至今。
(3)質詢:提出質疑及詢問。
(4)持份者:指在某機構擁有利益的人,或牽涉在特定議題的相關人士。
近義詞及反義詞
(2)切實
近義詞:確切、實在。
反義詞:不確、虛浮。
文化知識
丁中制
丁屋發展有價有市,促成私人發展商走法律隙縫,形成「套丁」問題。在古代農業社會,實行戶籍制度,其中有「丁中制」按人丁授田,人人有地耕。
「丁男」指承擔賦役的適齡男性,女性為「丁女」;「中」指年齡低於「丁」的青年。政府為徵派賦役、課田,將每戶人口按年齡劃分,按丁口分配田地,同時承擔力役和兵役等。例如戰國時期的秦孝公採用商鞅變法,按戶口分田地,每戶一百畝。
北魏孝文帝〈均田令〉記載:「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年十一以上及癃者各授以半夫田」。及至唐初頒布「均田制」,所有人都要登記戶籍。
此外,政府會定期以貌閱的方法,核實查證戶籍上的丁中老少,確認戶籍資料,以杜絕偽冒現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