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能普及對全球的利弊
2016.12.01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
《某電力公司2010年及(預計)2020年的發電燃料組合》
資料B
國際能源署資料顯示,2013年全球10.6%電量為核能發電。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球共31個國家或地區使用核電。全球有4個國家的核能比例佔全國發電組合超過50%,當中最大核電國為法國,核電比例約75%。 |
資料C
相片來源: http://www.greenpeace.org/hk/sites/no-nuclear/#/hknonuclear/
答題
初中題
(a) 根據資料A,試描述電力公司在發電燃料組合方面的轉變。 (4分)
高中題
(b) 有人說:「使用核能就像揮動一柄雙刃劍」。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試解釋此說法。 (8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
關鍵概念 |
可持續發展 生活素質 社會整體利益 安全威脅 競爭力 燃料組合化石燃料 潔淨能源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全球暖化 零排放 生態環境 鈾元素 放射性 熱污染 成本效益 產電效能建造成本 維修成本 空氣污染物 空氣質素 呼吸系統疾病 醫療成本健康保障 恐核陰霾 核輻射 核泄漏 潛在風險 心理健康 能源安全 核污染 |
相關議題/新聞 |
核能普及化為全球帶來的「危」與「機」 |
題型分析 |
a. 初中題: 屬於數據描述題,要求同學根據資料A,清晰描述各項能源使用比例由2010年至(預計)2020年的轉變。 b. 高中題: 屬於看法解說題,只要求同學客觀地清晰闡述使用核能在各範疇的「利」與「弊」便可。 |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根據資料A,試描述電力公司在發電燃料組合方面的轉變。 (4分)
根據資料A,電力公司發電燃料組合的轉變如下:
煤的使用比例由2010年的54%減少至2020年的6%,減少約48%,反映電力公司有意將較污染的化石燃料(煤)之使用比例大幅減少,減幅近50%。而天然氣的使用比例由2010年的23%增加至2020年的40%,上升約17%;加上核能的使用比例由2010年的23%增加至2020年的50%,上升約27%,反映電力公司有意將較潔淨能源(天然氣和核能)之使用比例大幅上升,合共增加44%。
另外,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由2010年的0%增加至2020年的4%,亦反映電力公司有意開拓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四、作答提示
分題(a)是屬於數據描述題,要求同學根據資料A,清晰描述各項能源使用比例的轉變,並能作出簡單的有效歸納。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b) 有人說:「使用核能就像揮動一柄雙刃劍」。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試解釋此說法。 (8分)
環境 |
|
利 VS 弊 |
|
發電零排放 ‧ 發電過程比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很少溫室氣體,不會加劇溫室效應,能夠紓緩全球暖化現象。 ‧ 不會排放空氣污染物,能改善空氣污染問題。 |
產生其他污染問題 ‧ 開採鈾礦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提煉鈾元素時排放的廢水亦帶放射性,會污染水土。 ‧ 發電時亦會排放大量熱廢水,造成熱污染問題,破壞海洋生態環境。 |
經濟 |
|
利VS弊 |
|
成本效益高 ‧ 核的產電效能高,只需要少量鈾原料便可生產大量電力(1千克鈾-235的完全裂變可產生相當於2,500噸燃燒煤時所釋放的能量),可為地區提供充足而穩定的電力,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 |
建造及維修成本高 ‧ 建造核電站的資金投入佔總營運成本約70%,較興建同功率的燃煤或天然氣發電廠高。環保團體曾估算一座核反應堆造價高達20億至80億美元,還未計算保險及維修費用,投資與回報未必成正比。 |
社會 |
|
利 VS 弊 |
|
保障健康 ‧ 核能發電時不會產生空氣污染物,空氣質素有所改善,減少市民患上呼吸系統等疾病,醫療成本減少之餘,市民健康亦得保障。 |
恐核陰霾 ‧ 由於核輻射及核泄漏的潛在風險,市民可能活在恐核的心理威脅及擔憂情緒之下,影響心理健康。 |
四、作答提示
1. 分題(b)是屬於看法解說題,只要求同學參考資料及運用已有知識和概念,客觀地清晰闡述使用核能在各範疇的「利」與「弊」(雙刃劍)便可,毋須交代個人立場。
2. 宜多運用時事例子作具體解說,例如福島核事故和切爾諾貝爾核事故。
文:鄭偉基 (教育碩士(主修:通識教育)(Credit)、任教高級補充程度及高中通識多年、著作《高中通識教育 議題概念詳解及應用》、香港通識教育會會員 email: ericheng@graduate.hk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