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趣學中史

2016.12.02
16493 16493

道具X活動 老師引領 穿梭古今

 

很多學生一直把中史與「沉悶」扯上關係,上屆文憑試只有約六千多人報考,與擁有過萬考生的經濟、生物等熱門科目相比,明顯是冷門科目。不過社會近來對中史的關注度提升,先有課程修訂的討論,再有立法會議案要求將之列為必修,似有「復興」中史的意味。沉悶與否,從來都是老師主導,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的陳愛妮老師,每次上堂猶如多啦A夢變身,道具法寶盡出,加上別出心裁的活動,讓學生重新愛上中史。

  • 陳愛妮老師
  •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中國歷史科主任
  • 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3 / 2014)嘉許狀

 

獨特教學法 滿載難忘回憶

「今堂表演鴉片戰爭話劇,請大家準備好服裝及道具!」學生穿上古裝扮鬼扮馬,演活歷史人物,大家不要以為是戲劇學會活動,其實這是陳愛妮任教的中史堂。

訪問時,陳愛妮帶來一個「百寶箱」,內裏放滿她從各地搜羅的教學道具。她隨手拿起一支鴉片煙槍仿製品說:「這支煙槍令我很難忘,因為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得到。」煙槍與鴉片戰爭相關,她在課堂展示道具,擺脫單向的演講模式,令同學彷彿能夠觀察及觸碰歷史。她笑言:「上課的時候,我都會帶備一堆道具,需要男同學幫手搬運。學生可能覺得我有點傻,每次上課都一抽二褦(形容大包小包)。」

除了實物教學,她也加入很多有趣活動,如射箭、嘉年華、服裝設計、填詞及話劇。她回憶歷史服裝設計比賽的情況:「同學對漢服很有興趣,所以我讓他們依照歷史證據製作。其中武則天服裝令我很難忘,因為由男同學反串穿着。看見他們運用歷史知識,又結合個人才華學習,這就是我的教學夢想。」這些活動成功令同學投入課堂,「有次我看見課室地上布滿垃圾,正當我想責備同學時,發現原來他們準備了一堆道具。我沒有事先要求,但他們為了演好話劇,自發製造慈禧太后的頭飾及八國聯軍旗幟,令我感到意外。」陳愛妮坦言同學本身的學習動機低,但喜歡玩耍,所以利用有趣活動吸引他們投入學習。

  • 陳愛妮表示就學時期,有一位世史老師喜歡向學生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啟發她日後的教學法。圖為她搜羅的鴉片煙槍仿製品。

  • 同學於課上表演中史話劇。

  • 學校舉辦「中史日」嘉年華活動,同學投入參選。

  • 陳愛妮穿上古裝,與同學投入中史活動。

 

家人影響 注定讀中史

陳愛妮無時無刻都在思考教學方法,除了教育熱誠使然,亦出於對歷史的鍾愛。祖父母二戰時逃難到香港;母親是印尼華僑,陳愛妮兒時經常聽他們講歷史故事,啟發她對這方面的興趣。父親及兄長則帶她認識流行文化中的歷史,她說:「父親很喜歡歷史劇集,例如《秦始皇》及《楊家將》,更會叫家人一起收看。我和哥哥常常玩有關三國的遊戲,也會閱讀《三國演義》,對照歷史真偽,他們對我影響很大。」升上中學後,陳愛妮的中史及世史成績不錯,在老師鼓勵下入讀中大歷史系,畢業後當上教師。

 

借鏡古人 學習張騫精神

研讀歷史多年,陳愛妮對史事有深刻的感受,她認為這門科目能夠協助後人尋根及作為借鏡。她自己就受到古人啟發,最欣賞張騫無所畏懼的精神,「他自告奮勇出使西域,探索未知世界,期間遇上危險,但最後仍能完成使命。」陳愛妮初來何明華會督中學教書時未能適應新環境,與張騫出使同樣面對困難。她曾經想過放棄,但後來改變主意:「既然當初選擇教導何明華的同學,就要繼續堅持下去。張騫影響我的生活態度,令我縱使面對困難,仍要實現教育夢。」

 

點子不絕 目標打造中史密室

陳愛妮已經在何明華會督中學執教中史科達八年,但她還想嘗試很多新奇點子,「我曾經很瘋狂地跟校長說,想於禮堂製作一個密室讓同學遊玩。當中設置很多解謎關卡,古靈精怪,好像森林一樣。」密室看來與中史風馬牛不相及,而且很難製作,不過正是這種充滿創意、大膽求變的精神,成功為中史堂注入生機。憑藉陳愛妮的熱誠加上同學支持,或許假以時日,中史密室真的能夠誕生。

 

學生創意大爆發

 

「你的老師如何,你的課堂也必如何。」在陳愛妮老師潛移默化下,何明華會督中學修讀DSE中史科的同學都練得一身好本領,人人都是「手工王」。訪問當日,八位中六同學即使剛剛考完試,亦紛紛到場支持陳老師及協助搬運物資,更帶來親自製作的中史科校本評核作品,創意澎湃,令人大開眼界。中史原來可以這樣學。

 

 

  • 舊生作品,這副棋的背景融合日軍侵華及三國時代的歷史。玩家須在四個不同區域進行遊戲,例如在「泰山之嶺」中,同學可能要跟黑猩猩擲骰子,如果點數夠大,就能贏得神獸一隻。雖然同學已經畢業,但作品仍留在學校,讓學弟妹寓遊戲於學習。

 

 

  • 七位今屆中六生合作,製造一座包含古代及現代元素的長城模型。陳梓銘同學介紹:「作品主要由發泡膠、紙黏土及Lego製作而成,概念源於穿越時空的影視作品。大家可以見到秦始皇建造的長城,雖然部分已損壞,但仍然屹立不倒。長城上的Lego代表外國人,他們到來參觀這個歷史文化景點。但長城背後有段艱辛經歷,就好像『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所以城下放了屍骨模型。」

 

  • 這是中六級謝聶風同學提交的校本評核作品,他運用歷史知識及想像力,設計唐太宗的卡通人偶。他以前創作過關於唐太宗的四格漫畫,還獲得了校外「歷史四格漫畫創作比賽」優異獎,人偶則參考了漫畫的造型。

 

 

  • 這副棋是舊生的作品,與象棋類似,當中滲入更多歷史元素。例如棋盤每格都有相對應的中史問題,答對才能移動棋子或吃掉對方的棋子。每隻棋都有不同等級,限制它們可以吃的棋子類別,反映軍隊中的不同身分。

 

愛上中史 暢談史事

八位受訪同學修讀了冷門的中史科,但他們並非自幼就喜歡歷史,謝聶風坦言:「初中的時候我很討厭中史,考試只得個位分數,後來陳老師令我明白中史可以很生動及新穎,並不死板。」陳梓銘補充:「老師用遊戲及活動幫助我們記歷史知識,例如在『三反』、『五反』的話劇活動中,我們藉着扮演相關角色,認識史事。」

同學對歷史有很多想像,例如錢嘉杰最想回到明朝,因為野史指朱元璋長得很醜陋,但畫像卻畫得他很英偉,錢同學好奇他真人長相如何。鄺健新最想前往秦朝,把相傳在焚書期間失傳的儒家《樂經》帶回現代,想法非常偉大。大家滔滔不絕地討論對歷史的各種想法,更有同學表示想考入大學歷史系,證明教法得宜,中史並不「趕客」。

 

創意教中史 實踐歷史教育

DSE中史科的報考人數連續三年不足七千,且有退修潮,引起學界憂慮「亡科」。學生不讀歷史,除了不知民族根源,更忽略香港過去,難以培養歸屬感及從往事了解今天的社會問題。陳愛妮認為香港歷史地位重要,而且容易搜集資料及考察,不應忽視。

不過要令歷史教育「復興」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除了課程改革及列為必修科外,最重要是運用創意,提高同學的學習動機。歷史給人的印象,往往都是沉悶和死板,但歷史也有靈活多變、充滿趣味的一面。它不只是往事的記載,更是對過去的反思,有很多空間讓同學思考及發掘不同的可能性。陳愛妮靈活的教學法,將創意帶入中史課,話劇、服裝、填詞等活動,向同學證明中史原來可以很有趣,鼓勵他們投入學習,正是實踐歷史教育的好例子。

 

延伸閱讀

〈中學生:香港史不增國民身分認同〉

  修訂的初中中史課程,宗旨表明要培養學生對社會、國家及民族的歸屬感。中四學生、中學生議會候選人鄺澔儀昨在《城市論壇》質疑加入香港史如只為提升國民身分認同,變相騎劫①了中史教育;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委員李維儉說,新修訂建議加入香港史,是認為有需要讓學生認識香港歷史特色,以及與國家的互動。

  新修訂的中史課程建議加入香港史,讓學生了解香港過去發展的歷程,以及與國家的關係,加強歸屬②感。中四學生、中學生議會候選人鄺澔儀昨出席《城市論壇》時指,增加香港史絕不可能增加國民身分認同,「在中史學到的(國民身分認同),好快會在學習通識教育科時推翻。」

  鄺澔儀認為中史考試模式、講求背誦的讀書方法,令同學卻步③不讀中史,她又質疑教育局在課程修訂時有政治考慮。

  李維儉指,過往香港史只納入課程指引,老師沒有時間教授,有需要修訂課程。他又指,自己加入委員會大約兩年,過程中沒有感受政治壓力。他強調並非把政治史刪減,學生通過學習文化史,更了解一個時代的面貌及脈絡④。

摘自《星島日報》2016年10月3日

 

〈初中中史修訂諮詢 古代史精簡濃縮多角度研讀 歷代發展〉

修訂逾兩年的初中中史科課程,諮詢稿昨正式公布,建議三年課程把中史內容重組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世史」、「中國近代史」及「中國現代史」四個階段,以多個朝代組合為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容不以帝制王朝起訖⑤劃分,各階段以「政治演變」、「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作為主綫,探討國家體制⑥演變、社會結構發展、民族與文化融合及交流、藝術與科技等面貌,以及香港在不同歷史時期與國家的互動關係。新課程預計一九學年起逐級實施。

摘自《星島日報》2016年9月29日

 

解字詞

①騎劫

意思: 原本形容劫持交通工具的行為,後來比喻對其他事物作出操縱

 

②歸屬

意思:歸附及隸屬

 

③卻步

意思:因恐懼或討厭而退卻

 

④脈絡

意思: 在中醫學說中,形容血管的詞語,亦指條理

 

⑤起訖

意思:開始及結束

 

⑥體制

意思:組織、制度或格式

 

小練習

1. 請在文中找出合適的字詞填在下列橫綫上。

a. 達仔          成績很好,目標是考入醫學院,實現做醫生的夢想。

b. 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應該多與外國          ,了解世界各地的新科技。

c.          一星期後,陳老闆決定將公司賣給文海,與妻子環遊世界。

d. 為了解決食物安全問題,衞生部門          新政策,嚴格檢查所有進口食品。

 

2. 為甚麼李維儉認為有需要修訂初中中史科課程?

                                                                                  

 

3. 鄺澔儀認為香港史絕不可能增加國民身分認同的理據是甚麼?

                                                                                  

 

4. 承上題,你是否認同她的看法?

                                                                                 

 

5. 你認為初中中史應該獨立成科嗎?

                                                                                

 

答案

1. a. 讀書

  b. 交流

  c. 考慮

  d. 實施

2. 過往香港史只納入課程指引,老師沒有時間教授,所以有需要修訂課程。

3. 因為通識教育科會推翻國民身分認同感。

4.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指出影響國民身分認同感的因素,並論證通識教育科所學的知識是否其中之一。

5.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建議同學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例如指出中史科可以幫助同學培養對香港及中國的歸屬感,所以有必要人人學習;也可以提出中史內容能夠在其他人文學科中教授,且初中沒有足夠課時,所以不應獨立成科。

文:方俊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