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減少濫用vs加重負擔 急症室加價 效用成疑

2016.12.05
16490 16490

香港目前有十七間公立醫院急症室,診斷及治療需要緊急醫療服務的市民,擔當社會安全網的角色。但有報道指部分市民濫用服務,令急症室不勝負荷,導致輪候時間過長。有傳即將公布的醫管局收費檢討報告,將建議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由原來的一百元大幅提升至二百二十元,縱使暫時未知最終會否加價,但消息已引起熱議。部分醫生認為加價能減少市民濫用急症室服務,但有意見認為此舉只會加重病人負擔。

時事解碼

公共衞生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如何理解疾病的成因?有關理解是否符合科學精神?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資料一:


醫管局收費檢討報告將於下月出爐,據知擬將十四年不變的一百元急症室診症收費,倍增至二百二十元。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何曉輝引述二○○二年的加費經驗,認為加費有助減少兩成使用服務人次。他又建議開設更多普通科門診在急症室附近,以助分流病人。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何曉輝昨表示,急症室診症收費加價建議料獲大部分急症醫生支持。他引述二○○二年由免費加至一百元的加價經驗,認為加價有助減少兩成求診人次,以非緊急及次緊急病人為主。

摘自《星島日報》11月20日A08

資料二:

當年推出急症室100元收費後,急症求診人數即由2002年度的238萬人次,大跌逾兩成至2003年度的近183萬人次,其後逐步回升,至2014年度再突破222萬人次,結果服務目標落空。醫管局原有目標九成第三類緊急個案可於30分鐘內處理(急症分為5類,第一類為「危殆」,第五類為「非緊急」),截至2015年3月的3個財政年度,能在30分鐘內處理的第三類緊急個案僅75%至84%。

摘自《明報》2016年11月17日A02

資料三:

公立醫院醫生Ray Leung在facebook透露,有病人指其兒子長了倒刺數個月,「搣極都有,搣極都仲有」,又稱已在急症室等候了9個多小時。Ray Leung指當時差點忍不住說「咪就係因為有你呢啲人囉」,但最終給予該家長門診地址,以免花時間爭吵而浪費下一位病人的時間,他又認為「已經阻止不了人們濫用急症室。」他之前亦提及,有父母帶同患有頭蝨、11至12歲的孩子到急症室求診,後來他只好處方頭蝨患者用的洗髮水。

據知,長倒刺的男孩今年3歲,由一對中年父母中午帶同到公院求診;醫生曾向父母解釋僅需加強補濕,並處方了普通潤膚膏給幼童父母。當日急症室約有570人求診。

除了長倒刺外,亦有各式各樣人士會濫用急症服務。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曾表示,常有家屬陪病人求診,卻要醫生「順手睇埋」,如長期腰骨痛、頭痛等;一些慢性病者,亦常來急症室。他曾遇一名報稱耳鳴的婆婆,檢查後卻無大礙,只是耳垢積得較多,本打算開耳油等藥物助她清耳垢,但對方卻叫他幫忙挖耳朵。

摘自《香港經濟日報》2016年4月20日A25

觀點與角度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加價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只會令低收入人士更加難以負擔。

病人政策連綫主席林志釉:
加價難直接減少濫用,若為追回成本而加價就更會令收入不高、真有需要的市民負擔加重,不符合為市民設醫療安全網的宗旨,若要加價應先承諾解決輪候時間長等問題。

急症科專科醫生彭繼茂:急症室是社會最後安全網,不能隨意批評病人濫用服務。許多大病病徵起初十分輕微,如傷風、咳嗽,或是腦膜炎先兆,若沒經診治不會知道是否患病。

急症科專科醫生馮顯達:即使醫管局03年起實施急症室收費,求診人數並無減少,曾有人到急症室求診,只為報工傷及請病假。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董光達:不少前綫醫生都反映確有濫用急症室情況,認同是時候檢討收費,並認為若收費增至二百二十元也合理,建議政府須確立完善的機制,以保障難以負擔的低收入人士。

醫管局:局方有責任定期檢討公立醫院服務收費,期間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服務成本、服務使用情況及鼓勵市民適當使用服務等。

思考題

1.
根據資料,為何提高急症室服務收費會引起爭議?(4分)

2.
你認為提高收費能否有效解決濫用問題?(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引起爭議的原因:
‧急症室服務是基本社會保障,坊間擔心加價會令低收入人士負擔更重。
‧加價能否減少濫用急症室個案的效果成疑。

2.可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果認為有效,應指出收費過低是濫用問題出現的主因,若提升收費,可降低非緊急病人使用急症室服務的次數。持相反意見的同學,可指出價錢並非濫用出現的主要因素,誤判病情、報工傷及請病價都驅使非緊急病人到急症室,單靠加價難以降低誘因。亦可引用數據,指2003年實施急症室服務收費後,未能有效減少求診人數。

參考資料

網頁


‧醫院管理局:急症室服務指引
https://goo.gl/JAKLwr

‧香港健康數字一覽
https://goo.gl/W3a5bs

載自2016年12月5日《S-file通識大全》

文:方俊希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