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大夥拍俄大學 加強培育人才
2016.11.28近年理工大學招收的「一帶一路」國家學生有所增加,理大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阮曾媛(1)琪指,「一帶一路」可助港人認識歐美日韓(2)等主流地區外的國度與文化,校方已與多個相關國家的大學結成策略夥伴,例如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目前已有一百三十四所大學和高等院校結盟。
來自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是當地著名的研究型大學,開辦五十七個本科、一百七十個碩士及九十個博士學位課程。校長Andrey Ivanovich Rudskoy指,今次來港將與理大簽署諒解備忘錄(3),訂立院校雙方交流合作細節,另外也會擴大其他「一帶一路」計畫合作層面。
字詞讀音
(1)媛:有些人會讀「沿」(jyun4),但正確讀音是「援」(wun4)。
中文法則
(2)歐美日韓:目前,整體來說,人名、地名並沒有標準、統一的中文翻譯。民國時何崧齡等人編撰了《標準漢譯外國人名地名表》,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其翻譯準則是:「西文每一音素,均擇一發音相當之漢字,作為標準譯字;無相當譯字者,用『借譯』;發音近似者,用『準譯』。」可是成效不彰。
字詞學習
(3)諒解備忘錄:譯自英文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指多個不同團體簽署的協議。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今天的「一帶一路」其實借鏡了古代絲綢之路的概念。所謂絲綢之路泛指漢唐以來以中國首都為核心,與世界連接的交通路綫。一八七七年,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von Richthofen首次在他的書《中國》使用「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一詞,用來描述從中國到中亞兩河流域和印度之間的交通。
絲綢之路不但連接中國和東亞的朝鮮、日本,也伸延至歐洲,以及中亞、南亞、西亞、東非沿海各國。整個交通網絡讓中國跟外國有物產上及文化上的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