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局勢多變 港經濟向好存隱憂
2016.11.28社論導思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Mindmap
社評試寫
試從另一角度,為是日新聞題材撰寫一篇五百字社論。
建議立論方向︰
‧分析香港經濟下半年加速增長的原因
‧分析外在環境如何影響本地的經濟增長預期
‧探討香港未來發展新經濟增長動力的可行性
社論
經濟增長回穩 仍須添新動力
本港第三季經濟增長勝預期,環球經濟表現比年初時穩定,本地消費和投資都比年初好,導致政府有信心把全年百分之一至二的經濟增長預測,鎖定在百分之一點五。這個增幅雖比預期略好,但仍然相當緩慢,本港須加倍努力,在固本培元之外,發掘經濟新增長動力。
第1段︰社論要點
政府的經濟增長預測比預期略好,但港仍須固本培元,及發掘經濟新增長動力。
今年首季經濟按年增長只得百分之零點八,出現萎縮威脅,《財政預算案》要透過連串一次過「派糖」措施,以提振經濟,確保不致出現負增長。不過,踏進第二季,內外經濟環境好轉得比預期快,就算出現英國公投退出歐盟的風波,對環球經濟衝擊也不及預期大,本港經濟增長達百分之一點七。到第三季,更進一步加快至百分之一點九。
第2段︰新聞背景
回顧本地經濟增長狀況──首季增長出現萎縮威脅;第二季內外經濟環境好轉勝預期;第三季出現加幅增快。
全球最大兩個經濟火車頭,中國增長放緩而保持穩健,美國經濟則加速改善,但加息持續緩慢,有利本港經濟。本港第三季出口繼續改善,失業率維持低水平,九月份股市升到今年新高,樓市更加亢奮,無論私人消費和企業投資都重拾信心和動力。
不明朗因素要警惕
至於在萎縮中的旅遊及相關行業,來港旅客人次在七月短暫反彈後再度回落,但是跌幅持續收窄,而撇除八月颱風特殊因素,非內地旅客更持續增長。
第3-4段︰新聞分析(一)
分析中美經濟狀況對本港經濟的影響;說明第三季經濟轉好的原因,當中包括旅遊業跌幅收窄的因素。
種種因素,都加強了大家對今年第四季平穩增長的預期。政府推出「加辣」措施為樓市降溫,可能對短期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因素,但是有利長期穩定,而環球經濟向好,本地又維持全民就業,內外需求都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第5段︰新聞分析(二)
從內外環境的向好,說明大家加強對第四季經濟平穩增長的預期。
不過,政府亦列出美國加息臨近、大選後政策或出現轉變、英國脫歐事件仍在繼續,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外圍不明朗因素,要大家保持警惕。這些事件的影響,還會持續到明年。
這些因素中,近來最惹人關注的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由於他在競選時批評對外貿易協議對美國不公平,而中國更是其熱門攻擊對象,要是他明年就任後對從中國進口的貨品加重關稅,勢必引起中美貿易戰,不但間接打擊香港出口,而且中美兩國經濟都會大受打擊,全球經濟都會受累。大家期望特朗普的威脅只屬雷聲大雨點小。
第6-7段︰新聞分析(三)
指出隱憂──外在環境的不明朗因素,影響會持續到明年,大家應保持警惕。當中要留意特朗普的外貿政策,明年可能引起中美貿易戰,將間接打擊港出口及全球經濟。
港須突破土地瓶頸
美國政客在選舉期間以「棒打中國」來爭取選票,已經是行之經年的招數。多任美國總統都在就任後調整他們在競選期間針對中國的言論,務實發展對華關係,以免雙殘雙輸。
特朗普的競選宣傳品,都有由中國製造的,顯示他身為生意人的務實一面,而日後組成的共和黨執政班子,亦可能回復對中國「鬥而不破」的格局,縱使在個別範疇掀起貿易爭議,向選民略作交代,但是不會全面開戰。
第8-9段︰新聞分析(四)
預測美局勢的影響──過往多任美國總統雖以打擊中國爭取選票,但就任後仍務實發展對華關係,預料特朗普亦如此,不會全面對中國貿易開戰。
短期而言,香港經濟可望平穩向好,不過,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仍然是中長期的隱憂。中國經濟縱使增長放緩,今年增長率仍然可望超過百分之六,香港由於是成熟經濟體,增長較慢是合理的,但是即使美國這樣龐大的經濟體,今年首三季的增長都達到百分之一點八。
第10段︰新聞分析(五)
提出展望──從短、中、長期,分析香港經濟未來的發展。
本港旅遊業面對內地旅客減少和消費模式轉變的挑戰,業界即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增長點,同樣,本港經濟亦須要新的增長點,放眼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同時要突破土地不足的資源瓶頸,避免坐吃老本而山崩。
摘自2016年11月12日《星島日報》
第11段︰總結
本港經濟須要新的增長點,同時要突破土地不足的資源瓶頸,避免老本被坐吃山崩。
載自2016年11月28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