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人攝取鹽糖超標 論立法規管不健康飲食
2016.11.21注重飲食健康是世界趨勢。世衞指出,攝取過量的糖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風險,為此呼籲各國認真研究向含糖飲料徵稅,歐美各國近年亦逐步向加糖飲品開徵糖稅;香港目前沒有糖稅,但港人每天平均的鹽和糖攝取量,均超出世衞建議的標準,政府去年成立的「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是否亦該效法歐美等國開徵鹽糖稅,為港人的健康進一步把關?
時事解碼
公共衞生+全球化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了解 + 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如何理解疾病的成因?有關理解是否符合科學精神?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全球化在經濟及文化方面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相同抑或相異?
資料一:
為降低食物中鹽和糖,政府自去年三月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強調,目前不宜通過立法推行「減鹽減糖」,他透露國際專家下月將與佐料及醬料生產商,討論降低所含鈉量的技術性問題。至於今年中提出在預先包裝食物推出的「低鹽低糖」標籤計畫,陳智思指委員會擬從現行法例下,已合乎「低鹽低糖」標準的一百種食物及飲料入手,料最快明年底推行。
摘自2016年10月28日《星島日報》A15
資料二:
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建議,於預先包裝食品上推行自願性標籤制度,讓市民較易辨認「低鹽」及「低糖」食品,如英國採「紅綠燈」顏色標示食品營養素含量,澳洲則用「星星」制度,主席陳智思指標籤制度着重簡單易明,有關細節須待委員會容後再議,期望最快本年底推行,但未考慮立法監管。
摘自2016年1月9日《星島日報》A30
資料三:
法新社報道,WHO最新報告總結:「有合理和日增的迹象顯示,對含糖飲料適度課稅將成比例減少消費量,特別是如果零售價格調漲幅度在20%或以上。」換言之,WHO辯稱,漲價20%將可減少20%消費,漲價50%則可減少半數消費。
WHO非傳染疾病預防中心主任貝契爾(Douglas Bettcher)堅稱:「各國政府若對含糖飲料等食品課稅,不僅可減少痛苦,還可挽救生命。」WHO在2014年估計,全球成人中有39%體重超標,逾5億的18歲以上成人是胖子。
摘自2016年10月22日台灣《太平洋日報》04版
資料四:
全球多國就致肥元兇──「糖」,推出懲罰性稅項。例如2014年美國加州柏克萊巿通過開徵俗稱汽水稅的梳打稅,向汽水、能量飲料等高糖飲品,每安士徵稅1美仙,開美國之先河。隨後歐、美等地區多個國家跟隨,2016年初英國宣布,計畫在兩年內開徵糖稅,每100毫升含逾五克糖的飲料,每公升收18便士稅。
現時包括挪威、匈牙利、芬蘭、丹麥及墨西哥等地均有針對高糖飲品或食品實施糖稅,希望藉着提高產品價格,降低消費者選購意欲,減少肥胖人口。至於匈牙利除設立糖稅外,還有鹽稅,2011年起向生產薯片、芝士等產品商徵稅。
摘自2016年7月23日《經濟一週》P56-57
觀點與角度
「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據顧問專家的建議,市民的口味和飲食習慣很難一下子改變;加上業界包括食物製造商和大型食肆的商業考量,若在短時間內制訂相關規管指引,將令市民無所適從,減鹽減糖的食品亦會「無人肯買」;故專家委員大致同意本港應循序漸進,逐步降低食物中的鹽和糖,以配合世衞指引,即在二○二五年將巿民攝取納分量降低近三成。我們可一步一步去降低食物中包括有醬料、佐料的鈉。至於糖方面,我們可一步一步從果汁和飲品着手,讓市民慢慢習慣。
美國飲品協會發言人羅拉簡妮:有人把汽水「妖魔化」,政客為了爭取選票而支持徵收汽水稅,市民要認清「向雜貨用品抽稅只會損害、而非改善健康」這個事實。
WHO非傳染疾病預防中心主任貝契爾(Douglas Bettcher):各國政府若對含糖飲料等食品課稅,不僅可減少痛苦,還可挽救生命。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食物安全中心已有類似指引,提倡「三少」包括少鹽、少糖和少油,衞生署也有多菜少肉等建議,故委員會應着重在公眾宣傳教育;日後若「一刀切」立法規管調味料分量標準,或令食肆觸犯《商品說明條例》。廚師是憑經驗去落調味料,如果餐牌上還要列明鹽和糖含量,餐飲業界很容易犯法。
「降低香港食物中的鈉和糖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英國專家Graham MacGregor:香港在減鈉減糖的進度落後,中餐有較多醃製食品,豉油等醬料亦是鈉的主要來源,有些品牌的豉油,含鹽量甚至是海水的四倍⋯⋯要說服市民改變習慣很難,惟有從食品製造業入手,叫他們在生產時減少用鹽。
美國哈佛公共衞生學院研究報告:開徵汽水稅有助節省大筆衞生保健費用。研究指若通過開徵汽水稅,以每安士抽一美仙稅計,單是加州,汽水銷量便下跌兩成,民眾的健康因此得益,因為到2018年,糖尿病新症有望減少百分之四,肥胖人口將會下降六千萬,令衞生護理開支下降。
思考題
1.政府向不健康食品徵稅,有何利弊?(6分)
2.你認為香港應否以市民健康為由,向不健康食品的製造商徵收糖和鹽稅?(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政府向不健康食品徵稅的利弊︰
利
‧市民減少對不健康食品的消費,從而保障健康,減少政府醫療支出負擔。
‧稅款可用於疾病預防的工作,保障市民健康。
‧徵稅可清晰向民眾發出健康訊息。
弊
‧徵稅令食品的成本增加後,將轉嫁給消費者,令整體物價上升。
‧催生了食品水貨市場。
‧飲食習慣是個人選擇,消費者有權選擇不健康食品,不應因個人選擇而被稅款「懲罰」。
2.同學可自由發揮作答,題目的關鍵是應否「以市民健康為由」開徵鹽糖稅,論點應圍繞徵稅是否有效方法保障市民健康?不健康食品對市民的健康危害是否到了要立法規管的嚴重地步?徵稅對業界來說是否切實可行?有沒有徵稅以外的其他方式可以替代?
參考資料
網頁
‧食安中心︰降低膳食中的鈉和糖
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dss/programme_rdss.html
載自2016年11月21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