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健康資訊氾濫 小心辨真偽

2016.11.21
16398 16398

轉季時節, 令人容易傷風感冒流鼻水,看醫生後,許多時會獲處方抗生素服用,並被囑咐一定要食完。相信不少人都有這個「經驗」,但原來都是人們對抗生素的誤解。香港中西交流匯聚,文化傳統與新思維新科技並列,加上資訊容易流通,在林林總總的保健或醫療資訊當中,市民未免難於掌握正確的,以致濫用藥物情況愈來愈嚴重,倒頭來對病菌的抵禦能力愈來愈弱!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全球化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科學、科技與公共衞生+生活素質+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在維持及推動公共衞生方面會面對甚麼挑戰?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全球化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帶來相互排拒還是融和、演進?



今日香港,有關保健、醫療和醫藥的資訊多得俯拾即是,大家來數一數!

新聞報道:政府提供免費流感疫苗

電視廣告:醫護組織宣傳入侵性肺炎鏈球菌預防針

電視節目:探討健康知識,以中、西、食療和運動多角度教觀眾如何改善健康

藝人代言:推廣保健食品的好處

口耳相傳:親友眾說紛紜,分享家傳秘方

治療方法 眾說紛紜

你相信哪一個?香港是個文明社會,通常相信專業,但同時亦有不少人相信「秘方」,然而專業又是否一定正確?以下兩個例子,好讓大家想一想:

例子一:

本港醫生很多時會處方抗生素給有流鼻水和咳嗽症狀的病人,請病人按時服用,直至把處方劑量食完,通常是七天劑量。

例子二:

政府提供免費季節性流感疫苗多年,但接受疫苗注射的市民不多,坊間常流傳說,疫苗其實是把輕微的病毒注入體內,使人產生抗體預防,又有說接受疫苗之後更容易生病。

權威論證 發現真相

面對眾多醫療、醫藥資訊,大家可以怎樣分辨真偽?相信不少人會認為應該相信醫生,因為他們是專業的;事實非必然,同學應該自己多角度搜集資訊,以獨立思考作分析,尋求權威論證。現在就利用以上「例子一」,再作進一步探討。

香港人常服用抗生素來治病,並且被告知在服用期內要完全食用,否則無效;原來這資訊是不正確的,而且更是濫用藥物。

衞生署在二○一二年的調查發現,七成私家醫生常會就傷風咳、喉嚨痛等病徵處方抗生素予病人服用。微生物學國際權威、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主席袁國勇指出,急性呼吸道感染只有一成由細菌感染,即是說九成病人毋須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專門殺細菌,對治療由病毒引致的疾病無效);他又指出,本港醫生處方七至十日的抗生素是不必要,外國有研究發現,用藥三日至五日已足夠。

濫藥 後患無窮

社會進步,醫療科技與醫藥成效亦與時並進,但看來沒大幅減少人們的患病率,而且更發現病菌愈來愈「惡」,難以對付,這都是因為濫用藥物的後果。

衍生超級惡菌 難對付

根據資料,香港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比較其他已發展地區為嚴重,例如:金黃葡萄球菌耐藥性比例達百分之五十(英國及瑞典只約百分之十及百分之二)、耐藥大腸桿菌比例是百分之三十,紅黴素抗性肺炎鏈球菌甚至高達百分之八十。

為甚麼香港的「病況」這麼糟?假如情況惡化,將來也許會出現超級惡菌,一點也不怕抗生素!

進入食物鏈 生生不息

問題的主因之一,除了是香港人濫用抗生素外,還有就是我們吃的食物。香港的家禽肉類,九成八由外地進口,主要來源是內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道指出,二○○七年美國在動物身上使用抗生素的比例高達八成,因此人們相信,中國農業和畜牧業於種菜和飼養禽畜時,採用的抗生素一必不比美國少。

為了令豬牛羊雞鴨魚蟹和瓜菜快高長大,兼且產量豐盛,農戶會用大量抗生素來除蟲、殺菌。袁國勇指出,根據研究所得,發現本港肉類食物的抗藥性比例在○八年至二○一二年呈上升趨勢,例如豬的抗藥性就上升了一成。

解說至此,同學能推想到情況的後果嗎?當然就是人進食了含有大量抗生素的食物,加上患病時所服用的抗生素,細菌對抗生素愈來愈適應;而人類含有抗生素的排泄物流入大海後,又被動植物吸收,通過食物鏈再回到人類的體內⋯⋯惡性循環之下,超級抗藥細菌出現之日不遠矣!



小結:

當你清楚知道了香港人服用抗生素的情況,明白到自己對社區甚至對世界的影響後,你還會不會輕易利用抗生素治病?或者,下次當醫生處方抗生素時,會不會大膽一問是否必須有這麼長的服用期?

舉一反三,今次以抗生素為例,同樣地,放諸其他關於保健食品或醫療的眾多資訊,你又會不會以多角度去了解並分析其內容真偽?



資料庫:保健食品定義

藥不可以亂食。食物選新鮮健康的就無問題,那麼保健食品呢?今時今日在香港,市民可以輕易買到很多保健食品,但原來香港是沒有監管保健食品的法例!

現時,香港只有食物和藥物兩種分類,保健食品如含有西藥、中藥成分或維生素,就必須註冊為中成藥或一般銷售的西藥,並受到法例第231章「不良醫藥廣告條例」的監管。

究竟是不是要另行立法監管保健食品,社會有不同意見,但是讓市民對保健食品有一明確的定義和理解,相信會有助消費者作決定;已有不少國家在藥物和食物次中,明確區分了保健食品一類,只是叫法不同,例如:美國──「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加拿大──「天然健康產品」(Natural Health Products)、澳洲──「補充藥物」(Complementary Medicine)、新加坡──「健康補充品」(Health Supplement),而菲律賓、泰國、印尼則一同叫做「食物補充品」(Food Supplement)。



相關辭彙

‧醫學知識 Medical knowledge
‧醫療保健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醫藥 Medicine
‧健康推廣 Health promotion
‧健康產品 Health product
‧健康資訊 Health information
‧健康觀念 Health concept
‧公共衞生資訊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資料庫:抗生素 (Antibiotic)

抗生素是二次大戰期間的產物,由英國微生物學家弗萊明發明,他發現一種黴菌會分泌殺死細菌的物質──盤尼西林,就是歷史上第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抗生素。

今天,人們在臨牀上使用的抗生素約有一百五十種,都是用來殺死細菌或抑制細菌生長,在對付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大有功效;不過,細菌亦很「聰明」,當接觸得抗生素多就適應了,並會出現抗藥性。世界衞生組織在去年的世界衞生大會通過了《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行動計畫》,呼籲各地參與有關的監測系統,一起關注,避免抗生素耐藥性的出現及散播。

第二屆世界抗生素關注周剛於十一月十四日至二十日舉行,香港亦有參與並舉辦相關活動,大家不妨搜尋資料多作了解。



Mind Map:濫用藥物(例:抗生素)後果嚴重



學習教材

宣傳資訊 釋公眾疑慮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圖表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答題

1.
試描述本港的「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率」的覆蓋情況。(3分)

2.
根據圖表資料,哪一個是參與度最低的群組?你認為原因何在?(5分)

3.就你在題2所指的群組,建議兩個可改善的方法。(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全港只有百分之十四的人參與了「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除了有醫護背景的人士接種率稍高,其他群組的港人的接種率都偏低。

2.懷孕婦女的接種率只有百分之二;相信與人們一般認為疫苗可能對胎兒不利的見解有關。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多作宣傳,不但標榜疫苗的重要性,更要釋除市民對疫苗的誤解和疑慮)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圖表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分別於二○○八年及二○一四年受香港保健食品協會委託進行了全港性的電話調查:





答題

1.
根據資料,市民對健康補充品 / 保健食品的態度和使用情況如何?是甚麼因素造成此現象?(8分)

2.就你在題1所指的「情況」,試評估此情況潛在些甚麼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法。(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有服用健康補充品的被訪者六年間大幅增長,一四年較○八年的調查所得的多,約有四成半的被訪者指出在訪問前六個月內有服用過健康補充品;而且花在購買保健食品的消費亦較六年前的調查有所增加。至於因素,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有關保健食品的廣告宣傳,近年明顯增多,而且多用明星作代言人,提升說服力)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愈來愈多人食用保健食品,市面亦愈來愈多有關產品,影響範圍擴大了,但市民是否得到保障?了解一下政府對有關食品的監管是怎樣)

參考資料

網頁


‧世界衞生組織:抗生素耐藥性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antibiotic-resistance/zh/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發布「港人對保健食品的認知」調查結果
http://www.hku.hk/press/press-releases/detail/c_12065.html

‧OUHK視頻:濫用成藥
http://www.youitv.com/health/watch?v=enxh87y3jpseow7

載自2016年11月21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