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夏天、秋天,哪個季節最能象徵青春?
2016.11.18題目:
春天、夏天、秋天,哪個季節最能象徵青春?試表達你的看法。
資料一
鑑於各種不穩定結果,我們判定青春是一個實驗。在社會裏最容易的生存方式,大概就是放棄自我了。選擇放棄對生活的熱忱,就是親手抹殺了青春。難道,到頭來我們只能悼念這一生的平淡順遂嗎?不是的!其實主導權在你手上,你的人生屬於自己的。寧可留下一些遺憾,但至少一生不後悔!只要你願意,永遠不怕遲。請勇敢地去衝、去撞、去瘋、去愛。這刻開始,就讓潛藏的熱血釋放出來。因為我們活着最大的籌碼就是青春!
摘自《頭條日報》2016年10月19日 專欄〈糖果屋〉
資料二
因為一棵生長於元朗大道村的「守望樹」,令三個藝術人,林東鵬、鄭志剛、許劍龍走在一起,攜手打造名為《遊玩.四季》的藝術展覽。展品細賞
《春遊》 畫布作品,主角不是榕樹,而是換上櫻花樹,畫面散發濃厚的春日氣息。
《夏至》 以木材和積木等物料,結合繪畫,榕樹下觀看人與萬物展現的夏日活力。
《秋涼》 在畫中加入以石子,以及人形和動物模型拼砌的生活情景,林東鵬說近看作品可見到一幅幅小畫像,遠看則是一幅大圖畫。
自言沒有繪畫榕樹經驗的林東鵬,通過觀察葉子生長形態等深入了解描繪對象,「因為創作令我重新認識身邊的事物,這是創作有趣之處。」他表示《四季》作品不完全是寫實,當中蘊含他的個人想像,「例如我覺得夏天,人應該活潑一點,所以作品中可看到很多人在活動。冬天感覺寂靜,無人的畫面看來陰沉肅殺。」
摘自《星島日報》2013年3月4日E01
資料三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山行〉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青春有甚麼特點?
‧春天、夏天、秋天有甚麼特色?
‧季節與青春兩者可以如何聯繫?
論點參考
陳浩峰(獨立音樂人)
青春是一頓吃不完的午餐;青春是一啖不會化的痰;青春是抉擇讀書或者上班;青春是快活早晚愛消閒;青春是虛幻或許存於腦間;青春是美夢又遠去於瞬間。
巴比特(Natalie Babbitt)(美國童書作家)
八月的第一個禮拜是夏天的頂點,是一年的頂點,就好比摩天輪停頓時那個最高的座位。之前的那一個禮拜才剛從溫和的春天爬上來,之後的那一個禮拜則掉到涼颼颼的秋天去,而八月的第一個禮拜是靜止的,熾熱的。它也奇異地安靜,有着泛白的黎明、耀眼的中午和抹上了太多色彩的黃昏。
朱自清(作家)
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我認為春天最像青春。從前的人做詞,已把年輕的歲月聯想到春天,所以青春才有個春字。春天是轉變的季節,冬天的寒冷剛剛結束,春天的暖意才剛開始。青春也是一樣,是轉變的階段,介乎天真的小孩和老成的大人之間。春天也是宗教的季節,復活節是春天的代表節日。而在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會開始思考許多的哲學問題,像生存的意義、我們從何而來。所謂一元復始,萬象更生,春天代表新開始、新氣像,生機處處。青春也很相似,充滿了朝氣,在這個階段,各方面都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意味這是個開始,你可以嘗試探索未來前路。兩者十分相似。
乙同學
我認為夏天最像青春。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說過,夏天的美好太短暫。而大家也認同,青春的缺點也是太短暫。夏天是熾熱的,日照時間是最長的,同樣地,青春也是熱血的,充滿了能量。夏天有很多不同的活動可以參與,像散步、野餐、騎單車、游泳。在年少的時候,我們也有很多想法,有很多行動,甚麼都想試,甚麼都想做。但同時,青春也可以很倦怠,在這個階段,我們仍然可以躲懶,甚麼都不做。而夏天也有懶散的氣氛,因此有所謂夏日炎炎正好眠。夏天是下雨的季節,雨水很多,感覺浪漫。青春也是浪漫的同義詞,我們往往會為了夢想,做一些蠢事,卻蠢得開心。
丙同學
我認為秋天最能象徵青春。秋天和青春都等同蛻變,到了秋天,樹葉開始脫落,或從綠色變成橙色、紅色、金色,感覺煥然一新,而踏入青春時期,我們的變化也是很大,有身體上的,有精神上的,讓我們變成另一個人。另外,秋天是情緒複雜的季節,一方面充滿了夏天過去的傷感,另一方面又有秋天收割的喜悅。青春其中一個最大的特色,正是情緒變化很大,有時你會多愁善感,有時你會為小小的事而開懷大笑。最後一點,秋天是最後能享受怡人天氣的時間,之後就是冷酷的寒冬。青春也是最後能被呵護的歲月,仍然可以犯錯,大家仍願意包容,到了長大,踏出社會,我們受到的對待會嚴酷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