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是一個種族融和的社會,你認同嗎?
2016.11.15題目
香港是一個種族融和的社會,你認同嗎?
資料一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列明,兒童所應有的權利,不應因他們或其父母、監護人的種族、膚色、民族、族裔或社會出身而有任何差別。
香港少數族裔的權益仍未得到充分保障。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於二○一三年評估香港的兒童權利狀況後,在《審議報告》提出香港的社會福利和教育資源仍未能針對少數族裔兒童等最弱勢的社群的需要作出有效分配,歧視少數族裔兒童及殘疾兒童的情況仍然存在。
摘自《星島日報》2016年6月23日 F02
資料二
香港在二○一八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C組旗開得勝!昨晚在逼爆旺角場的六千三百二十六名球迷熱烈打氣,港隊憑一眾「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港將做出一浪接一浪「有層次」進攻,由麥基梅開二度、安基斯、盧均宜、鞠盈智、林嘉緯和高梵各建一功,以7:0大勝不丹,取得○七年以來首場世盃外圍賽勝利!
受到中國足協的挑釁性海報刺激,昨旺角場熒光幕賽前先出現「反對種族歧視」標語,大批球迷亦入場支持,所有門票在傍晚六時二十四分沽清,旺角場繼去年傑志出戰亞協盃四強戰後,再度掛上象徵全場爆滿的紅旗。兩軍出場列隊,播出中國國歌時,全場球迷亦以噓聲回應。
摘自《星島日報》2015年6月12日 S01
資料三
平等共融時常提倡,不過平機會昨日發表報告,指本港有一半的少數族裔被歧視,例如他們無法開設信用卡和銀行戶口、買衣服被拒絕提供試身服務等,平機會將加強與銀行公會及地產業界合作,培訓員工處理少數族裔顧客。
平機會在去年四至七月派出四名少數族裔、兩名華人及兩名白人進行九十一個神秘顧客訪查,結果指少數族裔最不滿貨品及服務提供者的表現,只給予六點一分(十分為滿分),而華人及白人則給予七分以上。
摘自《頭條日報》2016年9月22日 P26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何謂融和?
‧ 如何區分香港的多數和少數種族?
‧ 香港對比其他國外城市,種族之間的相處算是融洽嗎?
論點參考
碧樺依(香港大學社工系博士)
真正的種族融和遠超於語言能力,涉及更深層次的種族歧視和對身分認同的詮釋。上兩屆特首於施政報告中有提及促進少數族裔的社會融入。可惜今屆政府對社會共融完全無承擔。施政報告只將少數族裔狀況簡單化,變成語言和就業問題,單純以為有工作就表示社會問題就能解決。
周一嶽(前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究竟甚麼才是真正的香港本土價值呢?我認為「多元共融」就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之一。多年來香港以開放自由、薈萃多元文化聞名。我們的城市結集了不同國籍、族裔和社會背景的有才之士,在這裏尋找機會,實現理想。這多元兼容的特質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我們必須捍衞這價值和精神面貌,消除偏見和歧視。
曾德成(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政府一直關注少數族裔的福祉,推出了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開設支援服務中心,輔助他們融入社區。據分析,全港十八區裏,最多南亞裔人士聚居的是油尖旺區及元朗,民政事務總署早已在這兩區設立了支援服務中心。葵青區是另一個較多南亞裔人士聚居的地區,因此,民政事務總署最近也在這區設立了一所支援服務中心。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我認同香港是一個種族融和的社會。香港是一個文化多元的地方,既有教堂,也有廟宇,又有清真寺,不同種族的人的需要也會被尊重。比如香港足球就是一個最佳例子,球隊中有多種不同膚色的球員,而且一旦被外人取笑,香港市民都願意進場支持,表示反種族歧視,這樣就足以證明,香港人普遍反對種族歧視,所以香港是一個種族融和的地方。
乙同學
我不認為香港是一個種族融和的社會。表面上,香港華洋雜處,而且相處融洽。但根據平機會的數據,不少少數族裔都曾受到歧視,或較差待遇,而且在工作和學習上,得到的資源和機會都較少,真正的融和應該是種族間沒有差別,互相包容,一視同仁。況且,內地新移民因為政治氣氛下,普遍都被歧視,甚至被稱為「蝗蟲」,當作是蠶食香港福利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又怎會是一個種族融和的社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