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探討港人移民潮再現狀況

2015.03.18
1628 1628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根據香港警方的統計,去年申請「良民證」(無犯罪記錄證明書)達二萬一千多宗,較二○一三年增逾兩倍,創十年新高,有評論指港人移民潮似再現。近年,港府管治能力和威信每況愈下,社會和政治環境愈見不穩,再次燃起人們移民的念頭。此外,有社褔機構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本港青年的移民意欲尤其明顯。何解移民潮重臨?而人口移居,又對本港有何影響?

新聞重點

‧了解現時港人有意移民海外的情況
‧分析港人欲移居海外的原因
‧思考移民潮會為香港帶來的影響









新聞資料

港人有意移民現況

資料一

青協早前發表有關本港青年價值觀調查,以電話訪問了超過五百名青年,除了發現過半數受訪者認同民主發展較經濟發展更重要之外,更加揭示了超過六成人表示希望移民外國,與兩年前同類調查的大約四成,大幅增加多近二十個百分點。
早於去年九月, 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曾向約千名十五歲以上港人進行有關政改調查,負責調查的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亦已預告,市民對政改的看法紛紜,社會出現包括佔中和罷課等運動,顯示相當多人對政府欠缺信心,或會選擇移民。
摘自2015年2月23日《星島日報》A3

資料二
根據台灣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資料顯示,去年港澳居民申請定居台灣的人數約為六百二十一人, 申請居留台灣的人數約四千六百二十四人,後者申請包括因工作或就讀的入境申請,並非永久居留。過去十年,定居人數從○四年至一一年,都是在窄幅上落,至前年才突然攀升到七百一十一人,大幅增加四成。景鴻移民顧問公司董事長關景鴻指,台灣是不少中產退休人士移民熱點,其公司於去年收到四至五十個相關諮詢。
摘自2014年2月7日《頭條日報》P4

原因:社會前景不明朗

資料三
雖然官方數字顯示港人移民數字下跌,但有投資移民顧問提醒,由於移民手續辦理需時,外界不能單以個別年份數據,推測市民真正移民意欲。環凱移民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家禧表示,隨着社會情況急速變化,近年的確有愈來愈多港人計畫移民,「例如以往對子女教育問題的關注,以及對居住環境的不滿,當然繼續存在,同時去年的一個觸發點,明顯就是佔中行動。」
摘自2015年2月23日《星島日報》A3







影響:人才與資金流失

資料四
已移民台中多年的港人霍志明,現為台灣一本體育雜誌的總編輯,他亦常在網誌上分享台灣置業心得,更有地產中介邀請他回港,做台灣置業講座的嘉賓,「不少人因為香港樓價被炒到瘋狂,看不到民主普選想移民,亦有人當作是分散風險投資。」專營港人移民台灣及買樓的朗峰國際執行董事劉頌熙說,佔領運動後,他接獲港人移民台灣的生意比平日大增七成,「這些客人都是四十歲以上的置業人士,賣掉香港物業,將資金轉
投台灣樓。」
摘自2015年2月17日《星島日報》A16

資料五
泛民揚言杯葛諮詢及否決方案,梁愛詩呼籲泛民冷靜以港人利益深思熟慮,作出決定,「說真、說假只是標籤,如不跟自己的建議一樣便說是假,我覺得是太武斷。」
她指,如泛民堅持,一七年特首普選將喪失於他們手裏。她並且擔心,如政改不獲通過,政府管治將更困難,而社會會歸咎於未能普選特首。她又警告,如激進者長期罷工罷課和示威,令經濟受影響,評級機構會降低香港評分,社會撕裂,人心不穩,有能力的人移民等,都是可能發生的事。
摘自2014年9月14日《星島日報》A7

資料解讀

港人有意移民現況

資料一

‧不少青年認為「民主發展」比「經濟發展」重要,反映青年着重生活的精神層次,多於只追求溫飽的物質層次;
‧有「移民」念頭的本港青年,有增加趨勢,可見隨去年佔領運動後,更憂慮香港政治局面不穩,成為移民意欲上升的導火綫。

資料二
‧前年港澳居民申請到台灣定居的人數,較以往大幅增加四成;
‧台灣為港人理想退休地點,生活指數和樓價遠較香港低。

原因:社會前景不明朗

資料三

‧有港人因為下一代的教育、居住環境和政治穩定,選擇移民;
‧專家指單靠現時移民統計數字,不能準確估算本港移民狀況,因申請移民需時,導致時效性有誤差;
‧港人憂慮政治環境惡化,是移民人數上升原因之一。

圖表一

‧自回歸以來,本港青年對香港前景的發展整體抱樂觀態度,但2007年至今,樂觀度一直下跌;
‧希望移民外國的受訪者比率,由2012年的43.2%大幅上升至62.3%;
‧青年普遍對香港有「離心」的狀態,可見社會發展的趨勢與他們理想中的社會背道而馳,欲對外地尋求理想生活。


‧受訪青年重視奉公守法,但近年卻有下降趨勢,同時,認為香港有新聞自由的比率亦明顯下跌;
‧認為貪污問題愈來愈嚴重的比率亦由2007年起一直大幅上升,可見如陳茂波局長新界東北囤地、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收受利益等事件,令人懷疑港府的廉潔度;
‧香港青年對社會評價的轉變,反映近年社會現象,令人憂慮。


‧港人是否滿意中央政府在港落實一國兩制的做法,較多人的答案依次為「一般」、「完全唔滿意」及「完全滿意」;
‧受訪港人就中央對港政策的意見極端,輿論走兩極化,衝突愈來愈多;
‧「不滿意」比率較高,反映更多港人不支持中央政府,甚至抗拒中央權力。

影響:人才與資金流失

資料四
‧港人難以在港置業安居,加上政治環境,故選擇在台灣置業;
‧以投資方式移民台灣,本港資金外流,有損經濟。

資料五
‧本港的政治紛爭不斷,被訪者指泛民主派人士「為爭論而爭論」,阻礙本港長遠發展,令經濟受損;
‧有學識或中產人士會因對香港缺乏安全感,認為此地不宜安居,故選擇移民;
‧若香港流失人才和資金,形成「M社會」(社會人口缺少中產階級),貧富懸殊問題會愈來愈嚴重。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現代中國
主題:生活素質+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身分和身分認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中國的改革開放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 政府怎樣回應不同群體的訴求?政府的回應對香港的管治、維護法治精神和提升公民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有
甚麼影響?為甚麼?
‧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內地和香港的社會應怎樣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甚麼?
‧中央人民政府怎樣回應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

相關概念
‧移民自由 Freedom of migration
‧政治不穩定 Political instability
‧政治考慮 Political concern
‧安全感 Security
‧中產階級 Middle class
‧生活素質 Quality of life
‧人口流動 Population mobility, Population movement
‧身分認同 (1) Identity; (2) Sense of identity

多角度思考

1.參考資料,歸納現時香港出現「移民潮」的原因。
建議思考方向:
‧思考「安居樂業」有何條件;
‧了解現時香港社會出現衝突的原因;
‧分析社會狀況與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的理想社會有何落差。

2.以現時港人有意移民的情況,將會為本港未來帶來甚麼隱憂?
建議思考方向:
‧了解何類人士有能力移民;
‧這類人在本港社會的角色;
‧若流失這類人,對本港社會、經濟有何影響?

3.你是否認同移民是改善生活質素的最佳途徑?解釋你的答案。
建議思考方向:
‧對比過去與現在移民事例,思考移民的目的,如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前後、九七回歸前的香港移民潮等;
‧了解可成功移民海外的條件;
‧了解外國的移民政策,新移民有何權利與義務。

載自2015年3月18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阿寶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