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港大首辦金融學學士課程

2016.10.31
16274 16274

近年亞洲地區財富(1)錄得顯著增長,市場對懂得管理資產的人才需求漸大,但早前金發局報告指本港金融業普遍缺乏人手(2,其中以私人銀行尤為嚴重。有見及此,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將於下學年首辦四年制的金融學學士(資產管理及私人銀行)課程,乃全亞洲首個同類型的本科課程。

新課程強調理論與應用並重,由富經驗的業内人士任教,課程包括專為機構和個人提供不同資產類別的管理,例如財產、遺產、投資等,以及按高淨值人士的特定需要,提供投資、信貸(3)及信託等服務的私人銀行管理。

另外,學院會為學生提供暑期實習和海外交流的機會,鼓勵參與早前政府撥款資助的「資產財富管理業先導計畫」等;還會推出師友計畫,安排學生和行内人士交流,建立人際網絡。

成語學習

(1)形容財富的多寡,有很多不同的成語。財富極多的,可以說富可敵國、富甲天下、金玉滿堂等。形容十分貧窮的,則有家徒四壁、身無長物、一貧如洗等。

中文法則

(2)人手:偏義複詞,指兩個意義不同的字組合而成的複詞,但只取其中一個字的意義。在這個例子,「人手」只取「人」的意思。

錯別字

(3)信貸:或會誤寫成「信貨」。「貸」和「貨」字形相似,故容易混淆。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古時中國也有借貸活動。最早的借貸機構,稱為質庫,在隋唐時期出現。見《舊唐書.卷一二.德宗本紀上》:

搜括既畢,計其所得纔八十萬貫,少尹韋禛又取僦櫃質庫法拷索之,纔及二百萬。

少尹是官職,僦櫃是保管個人財物的場所。舊唐書提及的質庫是專門經營借貸業務的機構,顧客將金銀、絲棉織品等財物抵押給質庫,換取押款,到期後連本帶利歸還,將財物贖出。如到期不還,財物即被沒收。套用現代的說法,質庫其實就是當鋪。由於唐代商品經濟繁榮,借貸活動普遍,因此催生了大量質庫的出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