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取諸社會 用諸社會 企業有責

2016.10.31
16263 16263

智能手機Note 7因過熱爆炸等事故要全球回收與停產,南韓三星公司總算盡了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不過,廿一世紀的世界,除了要求大企業對顧客要有承擔,對員工、大自然環境,以至是社會弱勢群體,亦要顯出關懷之心,演繹「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和「取之有度、用之有節」之大道理。

全球化+今日香港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全球化為各國帶來利益抑或只是有利於已發展國家或者是國際性資金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
‧全球化在經濟及文化方面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企業產品出了問題須要回收的新聞時有發生,例如日本豐田(Toyota)的問題汽車,兩年前的一次全球回收數量達六百多萬架。最近期事例有南韓三星公司在八月份推出的智能手機Note 7,因為容易過熱起火甚至爆炸,事故頻生,航空公司甚至發聲明,嚴禁乘客攜帶上飛機。三星最終宣布Note 7停產,並開展全球回收和退款等安排。

承擔責任 應有表現

沒有人希望滿心歡喜買進的貨品最終因事故而要收回,雖然對顧客而言未必有金錢上損失,只是得花些時間處理,但亦令人多少感到失落吧!涉事公司能夠勇於認錯與安排善後,是負責任的表現。而這就是我們希望見到的社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有公義的社會的一種表現。

「企業社會責任」又豈止「回收」這一種!守法、秉持商業道德之外,還要顧及社會各個層面的不同需求:

對消費者

補償機制+質量控制

企業與消費者有直接的關係,是涉及金錢交易的利益;產品出問題,須要直接向消費者負責,所以企業設有一個完善的補償機制是很重要,讓大家都能清楚知道自己的權益。

不過同學要知道,企業對顧客的責任,不止於出事後的補償,還應該包括對產品的質量控制,這是一個預防機制。舉例,超級市場會否定期檢視產品的食用日期有沒有過期,避免市民購入和食用可能對身體健康有害的產品?

對員工

合理待遇+安全工作間

企業的成功,員工是重要關鍵,取之於此,用之於此,企業對員工應該有所承擔。可是,勞資關係是當今世上最複雜的問題之一。

有些企業視員工為資產,有些視之為夥伴,但亦有視之為「現代奴隸」;關係是和諧、對立或委屈吞聲都有。早年中國的富士康被稱為「血汗工廠」,因工人待遇差、工作時間長而且工作量大,並接連發生多宗工人自殺事件。今時今日,在非洲亦有不少農民工為跨國企業提供農產品作原材料,卻沒獲得合理待遇。

現實有許多糟糕的例子,但亦有不少人以理想的世界作為努力目標,大家希望企業能在員工層面履行的社會責任是,公平的就業機會、合情合理的福利與薪酬、安全的工作環境等等。

對大自然

減浪費污染+永續發展


大自然環境給企業提供很多資源,企業對環境的責任當如《資治通鑑》所說的「取之有度、用之有節」。

人類要生存、企業要有出產、社會要發展,耗用大自然的資源在所難免,但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費,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運作,就是企業對大自然環境應要付出的責任。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之外,同學可以進深理解的是維護物種的多樣性,最簡單的就是保護動物,例如不以動物毛皮製衣,研發其他物料取代;或者像一些跨國知名的化妝品公司,停止利用動物作產品測試。

對弱勢社群

回饋社會+創造共享價值

這是最常見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層面。以香港為例,不少大企業都設有部門專門負責,如搞搞公益活動、籌款等等。例如,迪士尼樂園會免費招待基層家庭小朋友;中電有一支超過一千四百人的義工團隊,定期為長者、殘疾人士、新移民等有需要人士服務,如「長者重鋪電綫計畫」等。根據稅務局資料顯示,本港商業公司向慈善團體作出的捐款,由十年前的十二點八億元,增至二○一四年度的三十九點二億元,超過兩倍。

捐錢或投資金錢回饋社會,對許多企業而言只是一筆小數目,亦有不少人認為這只是企業的「贖罪券」,因此,哈佛商學院教授Michael Porter及Mark Kramer於數年前提出「創造共享價值」,許多人認同此說法,認為可以代替企業社會責任論。

跨國企業雀巢公司近年就以「創造共享價值」作為經營目標,例如對供應鏈的農民與廠商提倡省水計畫、以合理價錢直接向農民購入原材料、研究針對特定疾病的營養補充品、開發醫療食品市場等等。







小結:

企業營運着重盈利,但隨着社會進步,大家認識到經營者在賺錢之餘,亦要有其社會責任,不過,大家又想一想,企業社會責任是不是可以單靠企業自動自覺履行?香港以法例規定包裝食品需要有食物標籤、工人有最低工資保障⋯⋯那麼,政府的介入是否會令事情更好呢?



相關概念

‧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主要是由慈善團體經營的一盤生意,非牟利的,以社會利益為依歸,例如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或培訓機會;以經營業務所賺取的利潤,再去資助機構的其他社會服務項目等等。有指社企的定義是「其不少於65%的可分發利潤會再投資於本身業務,以達到該社企的社會目的。」

早前,原來位於饒宗頤文化館內的餐廳──銀杏館,就是以聘請退休長者而為人熟悉的社企,後來因為被加租逼遷,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創造共享價值

「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簡稱CSV),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不同。CSR,簡單而言,是把對社會的責任,放在企業業務以外,例如舉辦一些慈善活動;CSV,卻是將解決社會問題放入企業業務內經營,是從產品、市場、供應鏈等方面着手,一方面營利,另一方面也讓弱勢社群從中參與而獲得利潤和利益,把好處共同分享。

相關辭彙

‧公營企業 Public enterprise
‧跨國企業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社會責任 Social responsibility
‧責任感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社會公義 Social justice
‧社會價值觀 Social value
‧公平交易 Fair trade
‧公平原則 Equity principle

資料庫

法國:禁超市浪費食物

法國政府於2015年底通過法案,規定大型超級市場不得浪費食物,須將下架的可食用食物捐贈給慈善機構,期望至2025年可將食物的浪費量減半。據當局統計,一年內被丟掉的可食用食物約560萬噸,主要來自消費者、餐廳及超市。

台灣:上市公司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台灣金管會表示,經營民生相關業務、直接面對消費者,或具一定規模以上之企業,其營運活動對環境及社會大眾影響層面較大,應善盡其企業社會責任。早前的食品安全問題嚴重衝擊社會大眾信心及國際觀感,所以要求上市的食品、金融、化學工業等大型企業,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以提升直接面對民眾的社會責任,以及重振消費者與供應鏈廠商對此類上市公司之信心。



Mind Map:企業社會責任



學習教材

企業文化 中西不同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圖片,然後回答問題。



答題

1.
試描述兩幅圖片的異同。從圖片資料,你認為企業在哪方面沒有履行社會責任?(4分)

2.你認為大型超級市場可以怎樣履行社會責任?(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兩幅照片內容都是大型超市出售的水果,分別在於一幅照片的水果沒有預先包裝,另一幅的水果卻有膠托盆、保鮮膠紙等等的包裝。企業社會責任其中之一是保護環境,但將新鮮水果預先包裝是毫無必要,因為水果已有果皮或外殼保護,只為了美觀和市場促銷的需要,製造多餘的包裝廢物,卻會禍及環境。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可以把未能出售及將要過期的食物捐給社福機構,再派發給有需要的基層人士。)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全球十大企業Google和facebook的辦公室照片,然後回答問題。



答題

1.
從圖片所見,你認為Google 和facebook有否實踐企業的社會責任?這與香港一般的企業文化有可不同?值得鼓勵和能夠推廣嗎?(6分)

2.
據你所了解,目前香港的企業於題1所述的社會責任方面,情況如何?(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有,兩所企業都實踐了要關顧員工,盡了良好商業管治的企業責任。Google和facebook跟香港一般的企業文化有不同,用了創新的方法去善待員工,雖然其他企業不一定要效法打造「打工仔天堂」般的辦公室來善待員工,但其關顧員工的一份心思,卻是值得鼓勵。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男士有薪侍產假、最低工資和標準工時等,是不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

參考資料

網頁


‧消費者委員會良好企業社會責任指引
https://www.consumer.org.hk/ws_chi/competition_issues/model_code/2005031501.html

‧談「創造共享價值」
http://www.bauhinia.org/index.php/zh-HK/analyses/497

書刊

《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策略:企業的全球通行證》
作者:朱竹元 出版:三民

載自2016年10月31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