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哪個比喻最適合形容現時香港人與內地遊客的關係?

2014.05.16
162 162

卷四 口語溝通練習

題目
以下哪個比喻最適合形容現時香港人與內地遊客的關係?
1.弟弟與大哥 2.店主與顧客 3.農夫與蝗蟲

資料一
「反赤化.反殖民」昨日於尖沙嘴鐘樓發起「廣東道驅蝗行動」,約百名網民響應,其中包括「香港人優先」成員,他們以「蝗蟲」比喻內地旅客,抗議現時內地居民一簽多行的訪港安排,令自由行旅客過多,香港不勝負荷。
摘自《星島日報》2014年2月17日A03

資料二
旅遊文化中有所謂主(Host)、客(Guest)之分,主人者,一地之居民;客者,外來的旅客、過路人、暫居者等。其實用主、客來形容當地人與旅者的關係,原本也不無反諷,如一般宴會說的主客,是主人款待被邀請的賓客,當然是以禮之道,客人也知道自己是賓,有賓客的規矩,如不會不問自闖進主人的睡房。我們知道,當真旅遊可不是這回事,旅者未必是受邀的,主人也未必待客如賓,二者可以各不相干,或只有表面的接觸,或反過來出現文化碰撞。是當旅遊業成為一個城市的經濟火車頭,並愈發向消費文化靠攏時,她才會時刻宣揚「XX歡迎您!」,掛起親善笑容,將主客關係,演繹成純粹的「店主/顧客」關係。
摘自《頭條日報》2013年9月3日P42

資料三
在上一代的父母長輩,不乏從中國而生、由內地而來的移民,對國家的認同感較大。還記得昔年中國每有災患,港人本着血濃於水的感情,總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一九九一年的華東水災為例,據當時統計,在短短十天時間,香港賑災籌款總額已達到四點七億多港元,反映港人對內地人民的關聯早已密不可分。
摘自《星島日報》2012年11月13日A18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每個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分鐘。

討論點
‧大哥與弟弟的比喻代表甚麼?
‧店主與顧客的比喻代表甚麼?
‧農夫與蝗蟲的比喻代表甚麼?
‧列舉近來香港人與內地遊客的相處情況或事例。

論點參考
香港開門做生意,讓內地旅客進來,來到了,房價貴車費貴,劏客搶錢,還要站在街頭,無端端遭叫罵侮辱,過門都是客,這是那門子待客之道?甚麼世界了?
專欄作家 盧愛玲

內地和香港都是一家人,相互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香港回歸是祖國統一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大家對香港回歸都是很高興的。內地和香港之間 ,民眾之間有甚麼分歧和摩擦都是可以商量解決的。
全國人大發言人 傅瑩

觀點舉隅
甲同學:中國和香港人都有血緣之親,關係就如一家人,兄弟一樣,密不可分。內地和香港之間 ,民眾之間有何分歧和摩擦都是可以商量解決的。一家人分享資源,天公地道。若以蝗蟲來形容血濃於水的同胞,實在偏激非常。
乙同學:中國遊客來港只為購物,不是聯絡感情,牽涉商業元素較多,因此用一家人去形容實在過於表面。我認為,用店主與顧客去形容,可以反映內地遊客來港消費,帶動香港經濟的社會現象,比「大哥與弟弟」更為貼切。
丙同學:內地遊客太多,霸佔了廣東道和大小商場,把香港人逼得沒空間喘息,而且把所有物資買走,消費完就離開,令香港人失去不少應有的資源和空間,這已經超過了主客的層次,甚至可算是侵略,行為與蝗蟲無異。

小貼士:總結討論的大忌
小組討論不時都需要同學就討論的內容作總結,總結做得好,當然有助取高分,不過在總結之前,都有幾點要留意。首先,同學切忌過於主觀,先入為主,堅持自己的觀點與論點,絕不妥協改變。因為總結的作用在於歸納各人討論的重點,而不是個人總結,因此考生應保持中立的態度去總結。其次,不宜表達無條理,語言不清,否則重複太多,浪費時間,反而會失分。

 

文:Rya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