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愛文言文
2016.09.23偏偏愛上文言文
「吾愛文言文!」插班生文昌仔在自我介紹時對古文發表愛的宣言,全班同學大聲喝采,又報以掌聲支持,表示認同。突然成為「風頭躉」的文昌仔非常愕然,皆因牠原先以為香港學生都不喜歡文言文。為免辜負同學們的支持,牠專程來到珠海學院,邀請熱愛中文的鄧昭祺教授分享學習經歷及對古文的看法,期望進一步加強對文言文的愛意。
●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鄧昭祺教授
鄧教授於1972年醫科畢業,因為對中文有濃厚興趣,再攻讀中文學士、碩士及博士,畢業後在大專院校教學,期間一直在診所當全職醫生。因古文基礎深厚,他曾參與製作電視節目,如《中華狀元紅》、《正識第一》,也曾在香港電台主持《奇聯.祺賞》,推廣中國語文及文化。
文:文昌仔 鄧:鄧昭祺教授
文:鄧教授原本讀醫科,為何一個「理科人」會對中文產生興趣?
鄧:大學讀醫很多時候都在背誦,頗為沉悶,所以經常四出聽人講書。1968年到香港大會堂聽「學海書樓」講座,當時的講者是陳湛銓老師,他甚麼都懂,文字學、詩詞、《易經》都識,更可以背出廿四史及《說文解字》。有次我問他杜甫某首詩的意思,我一講詩名,他就知我想說哪一句。我問老師為何會知道,他說:「以你的程度,你就是問我這些東西了。」我未問完問題,就已經幫我解答,他真的很厲害,令我對中文產生興趣。
文:好老師的影響力真大!受啟發之後,你如何學習文言文?
鄧:先讀詩詞,因為容易入手,其實很多唐詩、宋詞都有注釋,可以自己看書學。愈知得多,就愈感興趣,後來醫科畢業,我再回大學讀中文。當時有蘇文擢老師教我《孟子》、《論語》;陳湛銓老師甚麼都教;羅慷烈老師教詞曲。很慶幸可以遇上這三位老師,令我對中文的興趣愈來愈大。
文:你研究中文多年,一定讀過很多古文,對哪篇印象最深刻?
鄧:劉峻〈重答劉秣陵沼書〉,陳湛銓老師當初在大會堂講過這篇,後來在電台節目也講過。老師讀得很好聽,印象非常深刻,我現在還保留了錄音帶,應該有二、三十年歷史。
文:鄧教授的經歷特別,做過醫生,又教過中文,你較喜歡何者?
鄧:行醫與教中文差不多,前者醫人,後者醫文字。不過行醫每天最多只診症幾十個病人,但教書可能教出老師,老師又教很多學生,一路將知識傳開去,影響力會大過行醫。行醫與教中文我都喜歡,但我覺得後者的好處大過行醫。每年無論教哪一科,上第一堂我都會跟學生說:「如果你們上完堂之後有一位同學對中文有興趣,我今年就會很開心。」
文:如果熱愛中文的你,遇上不願意學習古文的人,你會對他說甚麼?
鄧:文言文,又怎會有理由不學呢?文言是古人所用的語言,當時的語言留存下來並慢慢演變,雖然和現時講說話的方式不同了,但我們所用的詞彙、語法都與古人差不多,沒有理由摒棄語文的源頭。其實很多不夠好的文言文已被淘汰,現時留存下來的,是篩選過的精華。
文:古文的文化內涵豐富,值得留存下去,但在現代社會中,它又有甚麼實用價值呢?
鄧:文言文很精煉、不長氣,例如寫信的時候,如果我們有文件要交給對方,會用白話文寫「我會在信尾附上」之類的說話,但文言文只須寫「隨函附上」。其實很多時我們都用了文言文,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小結:
學識古文,很多時就不會用錯字,例如「按部就班」為何用「部」?陸機《文賦》:「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意思是寫文章時根據義理,選擇適當的內容。「按部」是分門別類、組織層次的意思,「部」與「班」是同一類事物,與「步」無關。如果讀過這段古文,就一定不會寫錯字了。
熟讀古文的人,文字根基也紮實,例如白先勇的現代漢語公認寫得好,他曾在公開講座中說過,自小就學習文言文,文字功力是從文言文培養得來的。
古文好處如此多,豈有不學的理由呢?
四招學古文
雖然同學都表示很喜歡文言文,但上中文課時,文昌仔發現他們閱讀古文時遇上不少困難。於是牠到處搜集資料,查閱大量書籍,亦詢問老師意見,最後歸納出四大招式,分別從字詞、句式等方面提升同學的閱讀能力。
1. 辨別字詞古今義 累積詞彙庫
我們日常所用的詞彙很多都源於古代,但古今字詞意思可能有很大分別。例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句中的「丈夫」古代泛指「男性」,但現今專指「已婚男性」,反映現代字詞意義縮窄了。此外,還有詞義擴大、轉移等變化,若果大家一味以現代標準閱讀古文,實難以理解內容。
學習文言字詞和英文生字一樣,要慢慢累積,每天學習幾個,先認識代詞、虛詞等基本字詞;遇上一些少見或專有的字詞,可查閱文言字典或網站,亦建議大家讀《說文解字》,從中了解文字意思的演變。將已學會的字詞一一記下,定期溫習,必能協助大家明辨文言字詞的意思。
詞義小測試
你能辨別下列畫上橫綫的字詞意思嗎?
1.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李白〈蜀道難〉)
2.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蘇洵〈六國論〉)
3. 「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史記.商君列傳》)
2. 認識句型 拆解句子
明明知道每個字的意義,組合起來卻不理解句子意思?這是常見問題,因為文言文句式獨特,部分字詞的排列方法少見於現代漢語,須了解句式才能克服障礙。
句子成分包括「主、謂、賓、定、狀、補」,文言句子也有這些成分,但排列方法有時頗為特別,如《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安在?」一句中,「安」是作賓語用的疑問代詞,這句照字面解作「沛公哪裏在?」但由於這是倒裝句,「安」被前置,照字面翻譯並不能得出確實意思,故同學須動動腦筋,調動句子成分,從而得出「沛公在哪裏?」的意思。文言文中尚有省略、判斷等句式,句子成分就像砌積木一樣,有時前置、後置或省略,表達不同意思。
掌握句式別無他法,惟有多思考,留意字詞的排列次序,從而判斷是否有省略或倒裝的情況。大家可嘗試為一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句子斷句,即分辨句子的停頓位置,再親自填上標點符號,這有助理解句式結構及內容。
斷句小挑戰
試為下列句子加入適當的標點符號: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韓愈〈師說〉)
3.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諸葛亮〈出師表〉)
3. 多讀經典 實戰文言文
當大家吸收了文言字詞及句式的基礎知識後,就要多閱讀,甚至背誦經典,通過實戰經驗,提升閱讀技巧。建議先讀一些較短及感興趣的篇章,例如詩詞,由於用字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背誦。鄧昭祺推介大家讀《三字經》、《世說新語》,他也介紹由教育局製作的《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當中收錄不少有益的著名篇章。熟讀之後,下次遇上類似字詞及句式時,就可輕鬆應付了。
4. 學好歷史 明白古人所想
文言文是承載古人思想的工具,即使大家明瞭這個工具如何運作,也不代表能百分百掌握文意。要完全理解,就要清楚篇章及作者的背景了。以〈過秦論〉為例,文中提及歷史人物及專有名詞,如「平原」指平原君,「黔首」指平民,如果具備秦史知識,讀來便可容易理解文意。了解作者的個人際遇也有助我們解讀,杜甫在安史之亂時作〈春望〉,若果認識作者的經歷,就更能明白此詩反映其對家人、戰爭表達的情感了。
後記
同學們認識學古文四招後都感到如獲至寶,異口同聲大叫:「多謝文昌仔!我以後不怕文言文了!」聽罷,文昌仔再次愕然,問道:「上次自我介紹時,你們都好像很認同我,難道不是本身就很喜歡文言文嗎?」對方答:「我們當然支持你啦!因為你當時講『唔愛文言文!』」文昌仔頓時無言以對⋯⋯
詞義小測試答案:
1. 不
2. 滅亡
3. 後悔
斷句小挑戰答案: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3.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延伸閱讀
〈燕詩〉白居易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①泥兩椽②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③。
青蟲不易捕,黃口④無飽期。
嘴爪雖欲敝⑤,心力不知疲。
須臾⑥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⑦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裏,啁啾⑧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解字詞
①銜
意思:用嘴含着
②椽
意思:架在屋梁上的橫木柱
③孜孜
意思:擬聲詞,模仿鳥兒的叫聲
④黃口
意思:借代雛鳥,因其嘴巴是黃色的
⑤敝
意思:受損
⑥須叟
意思:形容一段很短的時間
⑦喃喃
意思:擬聲詞,形容輕聲說話的聲音
⑧啁啾
意思:擬聲詞,形容鳥兒的叫聲
小練習
1. 請在文中找出合適的字詞填在下列橫綫上。
a. ___________六年中學時光,畢業生感激老師的照顧,準備展開大學生涯。
b. 賊人發現警察的蹤影後便立刻____________,棄受傷的同黨於不顧。
c. 反對派____________漸成,如果我們再不加把勁,就很容易被擊敗了。
d. 達仔每天____________地工作,希望能改善家人的生活。
e. 為了應付明天的背默,弟弟____________自語,不停背誦〈燕詩〉。
2.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句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
○ A. 對偶
○ B. 明喻
○ C. 排比
○ D. 引用
3.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一句中,「索」字是甚麼意思?
○ A. 毫無
○ B. 勒索
○ C. 繩子
○ D. 討取
4. 「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的主語是甚麼?
○ A. 雛鳥
○ B. 雛鳥的父母
○ C. 雛鳥的食物
○ D. 雛鳥的敵人
答案
1. a. 回顧
b. 四散
c. 羽翼
d. 辛勤
e. 喃喃
2. A.
3. D.
4. B.
*教材練習,助你提升應試能力,訂閱《S-file》全綫學生報,專享更多優惠,請即瀏覽訂閱詳情:
http://stedu.stheadline.com/subscribe/intro_files/subscribe_info2016/sec_chi_leaflet.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