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哮喘」豬流出市面 肉商責人為錯誤

2016.08.09
15872 15872

上星期有被驗出含哮喘藥殘餘的江西供港活豬流出巿面,香港豬肉行總商會昨午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進展。商會理事長許偉堅批評,事件百分百屬人為錯誤。他指過去上水屠房亦曾試過有豬隻驗出獸藥殘餘,但都能成功攔截(1),反映是次問題出在漁護署和食環署的通報工作上。

……

他又估計,廿七間列於名單上的涉事零售點中,有三分一均被「點錯相」(2),質疑食環署倉促(3)公布名單。他又表示曾致電五豐行高層,對方表示未有向食環局提供名單,懷疑食環局從屠房電腦紀錄取得資料。
……

字詞解釋

(1)攔截:阻攔、截斷去路。

(2)點錯相:粵語俚語,「認錯人」的意思;本文用作認錯涉事零售點。

(3)倉促:也作「倉卒」、「倉猝」,指急促、匆忙。

文化知識

古人食肉不容易

現代人想吃肉絕非難事,為迎合各位「食肉獸」的需求,農場大量繁殖牲畜,甚至在動物身上注射獸藥,過分催谷,以致出現豬隻含有殘餘哮喘藥事件。反觀古代,一般百姓卻極少機會吃肉,只有貴族才可常吃。

在古代的飲食習慣中,肉類是非常珍貴的食物,不是宴會慶典也不會隨意屠宰雞牛豬羊來吃。根據《禮記.王制》:「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吃甚麼肉類亦有等級之分,百姓往往與吃肉無緣,只能以五穀飽腹;貴族官員才可以肉為美食,故此古人又叫當官的做「肉食者」。

孟子游說梁惠王行仁政時曾說過他的願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農畜有時,連老人家都可以有肉吃了,反映了古代平民百姓能吃肉不如現代般理所當然。《左傳》亦有記載幾個相關事迹,如潁考叔(〈鄭伯克段於鄢〉)、趙盾(〈晉靈公不君〉)等。

文:教育組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