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跨學科學習打破知識藩籬

2016.07.18
15820 15820

      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講求跨學科學習,將知識(1)融會貫通(2)。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在小四、小五常識科兩個單元,包括光的反射、青春期變化,採用STEM學習。

      學校與教育局合作,巧妙利用圖像化編程軟件,讓同學設計不同照射光的路綫,校長伍家珍解釋,學生先學習光的折射、反射原理,再分組用軟件,設計程序,令光通過鏡子的折射、反射去到指定目標,途中更要通過一些阻礙光直綫進行的障礙物,「他們要思考用幾多塊鏡子、障礙物,自己做估算,調節鏡子擺放的角度。」

       學生其後(3)會上電腦延伸課,通過建模(Modelling)、測試(Testing)和除錯(Debugging)等練習,即是預測程式執行、觀察規律,培養計算思維。


字詞讀音

(1)知識:有些人會把「知」讀成「之」(zi1),其實應讀「智」(zi3),因為此處的「知」同「智」字。

成語學習

(2)融會貫通:把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進而獲得透徹的領會。見於《宋史.道學傳.序》:「於是上自帝王傳心之奧,下至初學入德之門,融會貫通,無復餘蘊。」

詞性了解

(3):同「也」,副詞。副詞是用於動詞、形容詞前面的詞,用以表達程度、時間、範圍、語氣、否定、頻率、情態等。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已經有光學的研究。經典著作《墨經》記載了墨家學派研究的八個光學現象,包括光行進的性質、反射的特性、鏡子成像的情形等。雖然字數不多,但條理清晰。

      在西方工業革命之前,中國的科技曾經相當的先進,能夠傲視世界。只是,科學的發展後來碰到瓶頸,無以為繼。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學問往往強調解決人的問題,因此中國的科學只停留在實用階段,用來解決實際的問題。除了工藝、醫藥、曆算、博物,中國沒有甚麼專門的科學著作。

 

文:教育組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