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來廢物 環境災難
2015.03.16四月一日,香港就全面實施膠袋徵費,希望以用者自付原則使市民減少使用膠袋,從而減少廢物。可是,這邊廂香港人努力配合源頭減廢,那邊廂大量垃圾從內地匯聚輸港,別人的垃圾要香港「埋單」,佔用快將飽和的堆填區,有毒的廢物甚至污染本港的水土和空氣⋯⋯,香港,怎會如斯?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主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生活素質+中國的改革開放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發展怎樣影響環境和能源的使用?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中央人民政府怎樣回應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
香港人自家生產的垃圾,自己負責善後,合情合理,要別人幫手處理?付出金錢代價也無可厚非,例如計畫中的按量收費,和即將實施的全面膠袋徵費。對於香港這個地少人多垃圾多的城市,堆填區已臨近飽和(大家對政府早前大推「三堆一爐」議案可見一斑),但原來近年一直有來自境外的垃圾,飄洋過海入境落戶香港的堆填區,相信同學對此都十分驚訝。
實況是,環保回收業界人士推算,每年有約二十七萬五千噸的外來垃圾運到香港被棄置,佔堆填區棄置固體廢物總量約百分之五點四,即每天有逾七百噸,約三十八個貨櫃量的垃圾傾倒在堆填區。
「廢物」外來的因由
聽說至此,大家應該都有「十萬個為甚麼」在頭頂盤旋。事情是這樣的,一切都從內地出發──
‧內地政策:內地海關於去年開展「綠籬行動」,嚴查外國污染廢品,查獲者必須退運。
‧香港規例:香港屬自由港,可免稅進、出口各種廢物,但有毒污染物,如電腦、平板電腦及電視、電池等舊電器及電子用品等「電子垃圾」除外(見表),一些商人於是將被拒留在內地的廢物買下,入口香港,轉售給回收商。
‧監察漏洞:香港是以許可證管制進出口「電子垃圾」,以確保它們獲得正確處理,以免污染環境。可是,不法商人卻透過虛報,把電子垃圾報作廢塑膠料入口,同時入口廢塑膠掩飾。
‧不法商人:回收商在工場把外來垃圾篩選,將有用部分售回內地圖利,無用無價值部分就棄置,主要棄置目的地當然是本港的堆填區。
‧執法乏力:從上述推算數字──每天三十八個貨櫃量的外來垃圾被運往堆填區,相信這種非法進口「電子垃圾」及棄置的活動非常普遍,可是,環保署指出,由二○一○年至二○一三年,只查獲三宗進口廢物非法棄置堆填區的個案。
外來「廢物」的影響
外來的垃圾被棄置於香港的堆填區,佔用本地已不夠用的地方,令人氣結,但最糟糕的是,不少這些「非法」外來的垃圾,會污染本港的環境,影響深遠。
‧塑膠難分解
大家都知道,塑膠不易被分解,但大量因為虛報、用作掩飾「電子垃圾」入口的塑膠製品,被棄置堆填區,沒有作適當的處理,是環保的大敵。
‧傾倒有毒液體
不法回收商為了取得「電子垃圾」中有價值的部分,例如金、銀和銅,會用「土炮」,亦是最可怕的方法,例如用有毒性的山埃把舊電視的膠外殼溶掉,取出其中的金屬,但這些有毒的溶液並沒有被妥善處理,隨處傾倒,流入水土。
‧燃燒產毒煙
當所有「垃圾」中的有價值東西被掏空後,有些沒良心的回收商因不想花錢把垃圾運去堆填區,竟縱火把所有東西燒掉,除了危險,有毒的濃煙更造成空氣污染。
對應外來「廢物」的建議
香港堆填區淪落為「外國垃圾棄置場」,已非單單港人「減廢」就能解決的問題,且看環保團體有何話說──
地球之友副總監劉祉鋒:「少數人因經濟利益造成的環境負擔,要全港納稅人解決,極不公義!」
建議:政府撥款資助,提高回收商處理有關廢品的誘因,又,在港棄廢膠等物品按量收費,務求加重污染者成本。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根本不是回收物料,而是幫發達國家棄置垃圾,浪費堆填區寶貴的容量!」
建議:政府應建立牌照制度,規管本地回收商轉口、拆箱及儲存等各個環節。
小結
電子廢料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甚麼禍害?大家可搜尋有關內地「癌症村」的相關新聞。再給大家多一些資料:被稱為全球最大「電子垃圾」處理場的廣東汕頭市貴嶼鎮,水源已徹底遭污染,不少村民受重金屬影響百病纏身。
垃圾禍害,不容忽視。說回香港,黑心回收工場多數位於新界北區,附近的村落仍有人居住,種田種菜,但水土受污染,種出的是毒菜;而空氣的污染,禍及範圍更廣。面對如斯嚴重的環境災難,當局還能袖手旁觀嗎?
資料庫:家居廚餘(Household Food Waste)
每樣廢物若不適當處理,都會成為污染環境的元兇。外來「毒垃圾」問題固然嚴重,但原來香港市民每天在家煮食都有問題──本港目前每天產生約三千五百八十四公噸廚餘,其中三分一來自工商業,其餘三分二來自家居,分別佔都市固體廢物百分之十二及百分之二十八。
從數據可以想像,家居廚餘佔堆填區的面積有多大。大家不要以為廚餘是有機廢物容易分解,其實廚餘並不適合棄置在堆填區,因為其容易腐爛,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如甲烷及污染物會滲漏污染水質,嚴重影響環境。
其實廚餘可以透過回收循環再造,轉化成飼料、堆肥和生物氣等有用資源,可是目前香港只有商企自願參與回收計畫,而家居廚餘則未有着落,計畫興建的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落成後每日亦只可處理二百噸廚餘,似乎不足以解決問題。
相關辭彙
‧廢料回收 Waste recovery
‧廢料處理 Waste disposal
‧廢料循環 Waste recycling
‧土地污染 Land pollution
‧空氣污染 Air pollution
‧水 [質] 污染 Water pollution
‧「污染者自付」的原則 "Polluter-pays" principle
‧環境災難 Environmental disaster
Mind Map:毒垃圾輸港前因後果
學習教材
比較台韓 港減廢措施大墮後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圖表,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試描述香港都市固體垃圾的組成和分布。今次專題主角「毒垃圾」所佔比例如何?(4分)
2.承上題。根據比例,你認為有急切須要處理香港「毒垃圾」的問題嗎?(4分)
3.試建議香港有何「減廢」方法。(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易腐爛廢物、紙料和塑料,分別成為本港都市固體廢物的頭三位。「毒垃圾」主要是廢舊電子產品,所佔比例三甲不入。
2.雖然「毒垃圾」佔整體垃圾比例屬少數,但由於會造成污染,影響深遠,若不予理會,最終損害市民健康,所以必須加快處理。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佔最大比例的垃圾──易腐爛廢物,主要是食物廚餘,這方面,香港官方還未有措施好好處理,可建議立例強制回收、按量收費,又或興建廚餘處理廠,將之轉化為禽畜飼料等等)
延伸回應題
香港在廢物處理方面成績如何?試比較鄰近地方如台北市和南韓,好好思考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香港、台北市和南韓的廢物棄置量,近年有何趨勢?(4分)
2.承上題。試解釋這些趨勢。(6分)
3.據你所知,香港準備利用甚麼政策和措施去減廢,當中有何困難?你會如何說服香港市民相信措施有效,讓措施順行推行?(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香港的廢物棄置量高過台北市和南韓,十多年來,廢物棄置量都沒甚改變。反觀台北市由本來高於香港,漸漸減少,到二千年更突然大幅減少並保持「沉底」趨勢;南韓亦一樣,廢物棄置量一直向下。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利用圖表二顯示兩地每次推出新減廢計畫,都會引致廢物棄置量出現大幅下降來加以說明)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四月一日實施的膠袋收費、計畫中的家居廢物按量收費等等,香港市民對於後者有較多意見,大家可以利用台北市和南韓的成功經驗,講述有限量的金錢付出,對香港長遠有益處)
參考資料
網頁
‧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
http://www.epd.gov.hk/epd/psb_charging/files/pdf/WastePlan-C.pdf
‧香港回收再造業困局
http://www.greenpower.org.hk/html/chi/2013_2.shtml
書刊
‧《假環保》
作者:武田邦彥 出版:商周出版
載自2015年3月16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