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海鮮樣本含微塑膠
2016.07.07港人嗜(1)吃海鮮,卻有可能把微塑膠吃進肚內!綠色和平發現一百七十個海鮮樣本(2)體內,都曾出現長度少於五毫米的微塑膠,當中包括常見於個人護理產品中的磨砂微膠珠(microbead)。人類進食這些海鮮時,有可能因此攝入微塑膠影響健康。不過近六成半香港市民都不知道這些微膠珠的問題,機構建議當局立法管制,同時呼籲(3)市民停用含微膠珠的產品。
綠色和平發表《海鮮中的塑膠》報告,表示在一百七十種來自五大洋的海洋生物如魚類、蠔、青口、龍蝦以至浮游生物體內,都含有微塑膠。
……
不少港人常食的海鮮如白飯魚、藍鰭(4)吞拿魚等,都分別有四成或三成的樣本發現微塑膠。由於海洋生物會主動進食微塑膠但不能分解,導致牠們反應及生殖能力降低,影響生態。
……
難字讀音
(1)嗜:si3,音同「試」。
(3)籲:jyu6,音同「禦」;「弱」(joek6)為異讀。
(4)鰭:kei4,音同「旗」。
字詞解釋
(2)樣本:在母體中選取一部分個體資料,加以觀察或試驗。 同義詞:樣板、樣品。
(3)呼籲:向社會大眾請求援助、支持。
同義詞:號召、召喚。
詩詞欣賞
海洋生物會主動進食微塑膠但不能分解,導致牠們反應及生殖能力降低,影響生態。古代文人對海洋生物也有一種關懷和喜愛,更寫下不少歌詠牠們的作品,試看以下兩首詠魚詩:
蘇軾〈戲作鮰魚一絕〉
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
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詩作將魚的顏色、體態描寫得非常具體。後兩句提及的「河伯」,是與海洋有關的神話人物。
范仲淹〈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
這首詩描寫一位江上垂釣者,渴望釣得肥美鱸魚的形象。
文:教育組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