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富遷移 全球經濟逆轉
2016.05.18全球化令全球聯繫加強,不論對政治、經濟貿易或文化也帶來衝擊,伴隨而來的影響亦浮現;其中,最為人詬病是擴大貧富差距,令大多數的基層受壓,就算有反抗聲音,力量亦有限。然而,當全球經濟轉差,影響蔓延至中產,出現中產人口轉移的現象──由已發展國家轉為發展中國家,前者的「反全球化」傾向亦愈來愈明顯,聲音也愈來愈大。
全球化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全球化在經濟及文化方面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全球化為各國帶來利益抑或只是有利於已發展國家或者是國際性資金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相同抑或相異?
‧世界各地的人怎樣回應全球化?為甚麼?
保護主義 影響全球貿易量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指出,2016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僅2.8%,是連續第五年低於3%的平均水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最差。據研究指出,2008年以來,全世界推出逾三千項新的保護主義措施,大部分並非關稅障礙,而是要求政府採購國內產品,明顯是針對全球化貿易模式的政策。
傳統的商業運作,企業多是在本地籌集資金,僱用本地的勞工,以本土市場為主要銷售對象,即經濟活動都是以國家為單位來進行;但在全球化的架構內,這種模式已逐漸改變。今時今日的企業營運模式,多以全球為基礎來推廣及銷售產品,各地的消費者都可以得到各地的產品和服務。
商機處處 發展中國家中產人口增
近二十年來,國際貿易和投資急速增長,經濟活動已不囿於國界,差不多形成全球一體的經濟體系。根據樂施會的資料,貿易的增長在全球經濟整合中擔當了重要角色。過去二十年間,世界貿易額較各國的本地生產總平均值,高出一倍,前者為6%,後者為3%;現今,出口差不多佔了全球本地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
這個情況在發展中國家及低收入國家更為明顯,在過去十年,發展中國家的本地生產總值的貿易成分增加了7%,在低收入國家更增加了10%,出口佔發展中國家的生產總值四分之一。根據路透社2012年的資料顯示,以全球的層面來說,中產人口其實正在不斷壯大,而且是歷史上首次的高速增長,預計到2030年,全球的中產人口會增至49億,比低收入的28億人多75%,原因是中國、印度、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預期會出現大量中產人士,而這些國家的中產階級,近三十年來,財富均穩步上升,歸因於全球化下,生產綫遷移,這些國家的中產人士商機處處。
產業萎縮 發達國家國民不滿
全球化是社會趨勢,難以逆轉,中下階層及弱勢社群對全球融合的不滿,時有所聞,甚至發動示威抗議,希望保留本土特色。近年,另一種聲音亦開始出現,就是連部分中產亦開始反全球化,他們主要針對經濟層面,認為全球化不一定會令他們以及其下一代受惠。
就以一直為人詬病的血汗工廠為例,固然存在道德問題,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將工序判給工資更便宜的發展中國家,為國內帶來的經濟傷害,亦不能忽視。以美國的製衣業為例,成衣紡織業由1990年佔全國總供應量一半,下降至目前只佔2%左右,平價服飾的「速食時裝」都改由發展中國家生產,致國內產業萎縮,工人面對轉型困難問題。
內地中產人數 全球最多
根據美國傳媒報道,目前美國中產對於就業、薪資和前景展望均抱負面看法,並且將此影響全歸咎於中國,因為在美國中產階級境況停滯不前的同時,中國中產階級卻愈來愈富有。世界銀行指出,中國中產階級家庭年收入雖遠遠不及美國家庭,但財富增加的速度卻加快了。從1988年到2008年,中國家庭收入增加70%,而美國等已發展國家的家庭收入僅上升4%,生活支出有增無減,但家庭收入卻維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
國際投行瑞信研究院於去年發表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以中產階級人數計,中國為全球之冠,達到1.09億名,即目前內地有11%的人口屬於中產階級。自二千年以來,中國中產階級的財富大幅增長3.3倍至2015年的7.3萬億美元,佔全國財富的32%。
消費力增 帶動全球經濟
全球經濟放緩,各企業節省成本成為首要工作,裁員減薪之外,有公司決定將工種轉移至低成本的國家,包括各職位的轉移,而中高層職位的流失,對本地員工造成打擊,中產階層自然更加不滿。
另一方面,職位轉移後,發展中國家的中產階級迅速擴大,消費力和生活方式的要求亦愈來愈高,包括在奢侈品、醫療、旅遊、文化娛樂、體育、美容等領域,以及個人金融投資的相關服務行業。以中國為例,國民外遊地點,亦從東南亞轉為歐洲等較高消費地方。
小結:
當全球化的經濟成果並非人人可以分一杯羹,連一向只求穩定的中產的不滿情緒亦擴大時,社會矛盾只會愈來愈大,如不妥善處理,隨時成為計時炸彈。
相關概念:反全球化運動(Anti-Globalization)
全球化雖然有一定好處,但因不滿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作出的抗爭運動,亦同時出現,稱為「反全球化運動」。參與者或組織並不是反對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對因全球化而出現的種種弊端,多數是反對資本主義的全球化。
「反全球化」可以是社會運動,亦可以是一類思潮,有時也可以是一種情緒。反全球化人士多數是不滿經濟全球化下出現的貧富懸殊現象。很多的反全球化運動都是在國際性經濟會議召開期間發動,例如香港曾經出現的韓農示威,就是希望引起更多人對全球化現象的關注。
相關辭彙
‧中產階級 Middle class
‧世界貿易組織(世貿)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工作崗位 Workplace
‧不公平貿易手段 Unfair trade practice
‧比較優勢 Comparative advantage
‧企業 Enterprise
‧全球生產鏈 Production chain
‧成本效能 Cost effectiveness
‧全球利益 Global interest
Mind Map:反全球化的原因與影響
學習教材
中產崛起 消費升級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根據漫畫一,企業全球化的生態是怎樣運作?(4分)
2.根據漫畫資料,「貿易保護」政策在世界各國之間產生甚麼問題?(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全球化下的企業生產鏈,涉及不同地方,通常是品牌所在地負責產品設計和研發(如漫畫所示的美國);然後在成本便宜的地方生產,一般來說是人工低的發展中國家(如漫畫所示的亞洲地區),其中,中國便有世界工廠之稱;最後,產品運到世界各地的銷售點售賣。
2.貿易保護主義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的措施,以對進口產品設定極高關稅、限定進口配額等政策,免本國產業受國外競爭壓力而受損;目前不少國家提出貿易保護,希望政府帶頭購回本國產品,可算是反全球化的回應。然而,當每個國家都實施貿易保護政策的話,一來難以與外國市場接軌,長遠來說,亦不利本國經濟發展。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中產階層人口的不斷擴大,消費觀念也迅速發生變化,內地中產階層的消費觀念的變化,這將直接決定未來消費市場格局。中產階層崛起所帶來的消費升級變化,將是影響投資的主題。
儘管內地經濟增速放緩,但經濟增速仍保持在7%左右,消費增長保持在10%以上,去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超過了26萬億元,按此走勢,內地將很快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內地中產階層的崛起,未來數億中產階層消費升級,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將帶來巨大的投資機遇,與中產階層生活方式關聯和消費升級的行業,前景誘人,這包括奢侈品、醫療、旅遊、文化娛樂、體育、美容等相關的消費領域,以及個人金融投資相關服行業。
摘自2015年10月16日《經濟日報》「北京觀察」專欄
多角度思考
1.綜合內文和資料,試指出中產人口的所在地和生活素質有何轉變。(4分)
2.根據題1,論述為何有這些轉變?多大程度與全球化有關?(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中產人口的數目增長,由已發展國家轉至發展中國家,前者逐漸減少如美國,後者則愈來愈多,包括中國、印度、泰國等。由於中產人口數目增多,生活素質方面,整體有所上升;新中產的要求逐漸提高,奢侈品、文化娛樂、旅遊形式、投資項目等各方面均有所要求,消費市場亦見擴大。
2.中產人口集中地的轉移,很大程度上與全球化有關。
企業把工序細分和外判至成本較便宜的地方,如在發展中國家設工廠,隔了一段時間之後,當這些工廠的生意愈做愈大,老闆和業務相關人士財富累積,部分向上流成為國家的中產階層,這都是受惠於全球化。但另一方面,已發展國家如美國,在全球化下,因職位削減、工種轉移及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中產的財富有下降趨勢,人數亦隨之減少,成為全球化下的輸家。
參考資料
網頁
‧消失的中產
http://www.bauhinia.org/analyses_content.php?id=14
‧美國中產階級是全球化輸家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40404/c04edsall/zh-hant/
書刊
《分裂的全球》
作者:伊恩.高登 出版:如果出版社
載自2016年5月18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