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泄密時代 改變世界

2016.04.25
15462 15462

「巴拿馬文件」外泄,許多領袖和名人榜上有名。個人資料被揭露,聽來是件負面大事,究竟當中有多少人要為此賠上名譽、地位或金錢,尚有待查證,但事件已進一步確認「泄密主義」的新形態──變得更專業,能引發更強的影響力,足以拖垮高高在上的領袖,就以今次事件為例,冰島總理貢勞格松便為此下台,可見其威力。而泄密的過程中,亦可見證全球化的現象,如消息傳送之快與廣泛。

全球化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 全球化在經濟及文化方面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全球化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帶來相互排拒還是融和、演進?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相同抑或相異?
‧世界各地的人怎樣回應全球化?為甚麼?



同學應該在新聞報道中,聽過「維基解密」、「斯諾登」等名稱,假如不太清楚,可以翻到下頁看「資料庫」先了解一下。他們都曾經「爆大鑊」,是泄密活動的名人,不過,他們的泄密行動都是業餘或個人行為。然而,他們披露的資料內容,亦足以令有關國家或政界人士寢食難安。

「巴拿馬文件」 泄密活動里程碑

現在,希望大家留意的是「巴拿馬文件」一事,有評論指這是泄密活動的里程碑,標誌「泄密活動主義」時代到來;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正式降臨。

泄密活動主義是甚麼呢?有何目的?簡單來說,是要通過揭露一些秘密,作為一種社會運動的推動力,去改變政治現狀或社會狀態。

「巴拿馬文件」一事之所以被視為泄密活動主義的里程碑,因為它比「維基解密」、「斯諾登」的揭秘方式更專業。事件始於匿名者提供文件,但由德國《南德日報》(Sueddeutsche Zeitung )取得這一千一百五十萬份文件後,就和美國華盛頓非牟利組織「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ICIJ)分享,然後再由國際調查記者同盟與七十八個國家的一百零七家媒體機構合作,經四百多名記者努力,用長達一年時間分析文件而得來結果。

資料數據龐大 涉及政商名人

巴拿馬文件顯示,十二位現任或前任國家領袖,及逾六十位國家領袖或政治人物的親友牽連其中,當中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英國首相卡梅倫的父親、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姊夫,以及影星成龍和吳奇隆等等。

其實,開設離岸公司,把資產放在境外並非違法,只是有些人被懷疑利用這種方式逃稅、洗黑錢,甚或隱藏犯罪證據。因此,澳洲、奧地利、瑞典和荷蘭等多國政府,就針對該國權貴可能涉及金融犯罪展開調查,清白者固然不用擔心,但違法者恐怕「有得震無得瞓」。

調查未有結果,真相還未大白,然而事件卻推動了社會運動的發展──喚起民眾關注,通過反對、抗爭,改變有問題的社會,甚至是許多人認同的最理想的民主選舉。

泄密趨勢 深思影響

現代文明社會多奉行民主選舉制度,人們可以選出自己認為最好的代表治理國家,然而這個「最好的」未必是在你徹底看清楚之下的決定,但泄密活動就讓你有機會「睇真些」,例如他們有否以財謀權、以權謀私等等。舉例,冰島總理貢勞格松在四月五日辭職,他是「巴拿馬文件」涉及的國際著名人物之一,事件公開後,國民指責他隱瞞個人巨額資產不報,且涉及利益衝突,觸發全國示威抗議不斷,最終要下台以息民憤。

今次「巴拿馬文件」一事帶來巨大迴響,相信泄密活動會陸續有來;值得同學思考的是,若泄密活動主義被認同,又假如被廣泛運用,出現大量的泄密行為,會為世界帶來怎麼樣的情況?大家不妨去分析一下:

‧黑暗中的所作所為,有機會被揭露,對一些人會起到阻嚇作用;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對部分人來說,會想辦法把犯法的證據收藏得更密;
‧資訊科技的保安和解密研究愈來愈被重視;
‧泄密行為被套上光環,道德培育之中強調的「誠信」會受到衝擊,教育上須要更多的思考和探討;
‧公眾知情權與私隱權的拉扯張力會愈來愈強,社會要有更明顯的共識,甚至須要立法嗎?

資料庫:維基解密、斯諾登
維基解密網站和美國國安局(NSA)前僱員斯諾登(圖上)都是泄密活動的代表者。
維基解密是一個非牟利組織,由一班志願者運作,在網站發布資訊。過去較為震撼的泄密事件包括:公開二○一○年美軍在巴格達空襲時,利用阿帕契直升機攻擊及殺死包括數名伊拉克記者和無辜平民的視頻;以及七萬多份與阿富汗戰爭相關文件等等。
維基解密的活動為該組織贏得許多獎項,例如《經濟學人》所頒的新媒體獎,但由於組織的泄密內容,成為多個國家的眼中釘,包括美國,其創辦人阿桑奇(圖下)在這些年間,就在被通緝和尋求政治庇護中度過。
斯諾登在二○一三年大爆美國和英國政府的監控電話與網路通訊計畫而為人所知,他揭露NSA要電信商Verizon提供數百萬用戶的通聯記錄,及包括facebook在內等九間公司提供用戶資訊,令人關注情報機構對民眾監控的權限。
踢爆重大機密的斯諾登從此惹上麻煩,被美國控告兩項間諜罪及盜竊政府財產罪,據悉現已逃至俄羅斯。事件曝光後,美參議院去年通過《美國自由法案》,大幅縮減NSA的監控權力。





相關辭彙
‧私隱 Privacy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Personal Data (Privacy) Ordinance
‧個人操守 Personal conduct
‧道德規範 Moral discipline
‧公信力 Credibility
‧公眾回應 Public response
‧利益群體 Interest group
‧徵稅 Taxation
‧數據分析 Data analysis
‧資訊保安 Information security

Mind Map:當泄密變成習慣⋯⋯



學習教材

公開秘密資料趨勢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時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描述漫畫中展示的一個社會現況。(4分)
2.根據漫畫及就你所知,圖中人物為何緊張關於自己的「秘密資料」?(6分)
3.科技在事件中擔當了一個怎樣的角色?有何重要?(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一些政界人物的秘密資料外泄事件時有發生,從漫畫人物說「度度都大爆料」可見,而有領導人更因此下台,所以「他」亦緊張(額頭滴汗)如何「鎖好」個人的秘密資料。
2.根據漫畫中人物擔憂如何「百分百鎖好我啲秘密資料」可見,「他」擔心秘密被泄露,對「他」造成影響。尤其是政治人物,他們的資料,不論公私,一旦被披露,總會引起談論,難以控制,更加上政治對手許多時會趁機把資料的「問題」部分放大,打擊該政治人物的政治生涯。舉例,2012年特首選舉期間,參選人唐英年就被爆出大宅僭建風波,使其形象一落千丈。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圖中所見的有電腦存檔和航拍機,它們在使用者一方有何作用?但又容易帶來甚麼的影響和爭議?)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圖片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泄露校委會議決副校長的討論內容,隨後校委會成員李國章等人在當日會議的發言,疑被偷錄後公開播放。

多角度思考
1.參考資料,事件衝擊了哪一項道德教育?(2分)
2.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披露會議內容者以甚麼理由辯說?(4分)
3.你能否接受泄密的行為?論證你的看法。(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道德教育中十分強調的誠信。
2.公眾利益和公眾知情權,有關人士認為這些原因凌駕於個人道德操守之上。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思考要為會議內容保密的道德──誠信背後的用意──守衞大學利益還是與會人士的利益?假如是前者,那麼讓公眾知情會不會合乎邏輯?)

參考資料
網頁
‧你認同「公眾知情權凌駕保密制度」嗎?
http://stedu.stheadline.com/sec/sec_news.php?aid=14591&cat=5&subcat=1
‧巴拿馬文件懶人包
http://boba.ettoday.net/videonews/14652
‧The Panama Papers: leaktivism's coming of age
http://www.theguardian.com/news/commentisfree/2016/apr/05/panama-papers-leakactivism-leaktivism

載自2016年4月25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