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荷包蛋

2016.04.19
15461 15461

      你喜歡吃荷包蛋嗎?我喜歡。早上,我到快餐店吃早點,「荷包蛋,齋通(不要火腿,光要通心粉),熱檸水」,都這麼吃,天天如此。吃多了,華姐記住我的喜好,正在付錢的時候,她已經給我「落單」了。荷包蛋現叫現煎,「多士」(烤麵包,台灣說吐司或土司;英文toast的音譯)現烤,外脆裏軟,抹上黃油、草莓果醬,是港式早餐的飲食靈魂。

     典型的荷包蛋,是兩面稍微煎熟,蛋黃沒全熟透(像奶黃包的流沙口感),甘香美味!把煎好的雞蛋,翻動對折(現在已經省掉這道工序),狀如荷包(以前錢包像半月形)。詞典這樣解說:一種煎蛋的方式。將蛋打破,直接放入鍋中以蛋白裹住蛋黃的方式煎熟或煮熟,因形同荷包,故名。雞蛋是便宜的營養食品。傳統觀念認為,蛋黃含膽固醇,不宜多吃;現代醫學打破固有觀念,認為蛋黃含豐富的蛋白質與維他命(維生素)A等,適當進食對健康有益處。請大家重新認識,蛋黃可不是「壞蛋」呢。

     像球狀的食品,比如,魚肉做成的球狀顆粒,粵語說「魚蛋」。內地汕頭的魚丸,台灣淡水的魚丸,聞名遐邇,包裝紙上都寫「魚丸」。其他肉類做成的丸,「各款丸類」,多不勝數:牛丸、豬丸、蝦丸、貢丸、牛筋丸、墨魚丸⋯⋯但這些「丸」都不能說成「蛋」,只有魚丸粵語說成「魚蛋」。普通話一般不說「魚蛋」,說魚丸。

北京話忌說「蛋」
      中國幅員廣大,方言眾多。各地方言有自己的一些忌諱:上海人忌說「卵」,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人忌說「蛋」。比如:北京人管雞蛋叫「雞子兒」管皮蛋叫「松花」(都迴避了「蛋」的音),炒雞蛋叫「炒黃花」,雞蛋湯叫「木樨(mùxi)湯」(也叫「甩果湯」;攪碎的雞蛋像黃色的桂花),都為了迴避「蛋」。就連雞蛋炒肉這道菜,也改造為「木樨肉」(黃花、木耳、雞蛋炒肉),可就偏偏不說蛋炒肉。據說,這是因為過去皇宮裏負責採買的是太監,言語中,忌諱「蛋」這個字眼。京味兒作家崔岱遠先生說:北京人數落人講究不帶髒字:「你奶奶正誇你呢,你快回家去」,意思是「你是個好孫子」。北京話的「孫子」,多表示「怯懦;罵人話,傢伙」等意思。他還說,有一些過去很文雅的詞,現在人誤以為是罵人的話,比如「扯淡」(說無關緊要的話)被說成「扯蛋」(淡寫成蛋)。

     北京話作為方言,當中帶「蛋」字的,差不多都是罵人的話,例如:搗蛋、滾蛋、混蛋、王八蛋等等。如今,部分罵人話的詞進入普通話,流通甚廣。舉例如下:笨蛋(笨伯)、搗蛋(破壞搞亂,也作倒蛋)、滾蛋(滾開)、壞蛋(壞人)、混蛋(罵人愚笨,也作渾蛋)、傻蛋(傻瓜)、完蛋(垮kuǎ台)。

      這些罵人話中,有輕有重,有戲謔,有嚴厲,要注意忌諱,慎用。粵語形容熱水為滾水。人們正在燒水,水快要到達沸點,粵語區人這樣問:(水)滾了沒有?「滾了沒有」這句話讓北方人聽起來誤以為在罵他呢!因此,在這個場合,我們應當這樣問:「(水)開了沒有?」表示肯定,普通話答道:「開了。」表示否定,則說:「(還)沒開。」

知識窗
粵語形容人愚笨、見識少,經常使用「薯;鈍」(貶義)。例如:你咪話佢薯/鈍(你別說他笨)。粵語也說「薯頭」(笨頭笨腦;笨蛋)。普通話表示「不鋒利;不尖銳(與「銳」「利」)相對」,說「鈍」。形容人笨拙,說「遲鈍」、「魯鈍」。粵語可單獨使用「鈍」(形容人),普通話一般不單獨使用。

文:林建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