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產品搶攻全球市場
2016.04.07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 〈港勢掀搶購潮 收購iPhone 6 土豪叫價三萬七〉
新聞圖片摘自《頭條日報》2014年9月10日
資料B 新聞一則
美國蘋果公司2014年9月舉行發布會,公布備受期待的iPhone 6智能手機開售詳情。紐約的蘋果旗艦店外,已出現不少死忠支持者,他們受名牌效應影響,搭起帳篷排隊,冀率先搶購iPhone 6這全球性的名牌產品,以求可以在人前炫耀。事實上,作為跨國大企業的蘋果公司,產品性能、質量和價值也有保證,自然受消費者歡迎。除美國外,全球各地都掀起搶購熱潮。有人預早排隊,希望可以買到產品,賺得一筆橫財。有傳內地iPhone 6的炒價已由示價六千多元急升至三萬多元。領取手機後,來自中國和本地的炒家紛紛出高價收購,以圖短期炒賣獲利,內地淘寶網上也出現了iPhone 6的出售訊息。
資料C 新聞一則
有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近13億部,而中國手機品牌達5.4億部,比重高達四成,而且佔據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中的七個位置。當中「華為」手機是第一個突破1億銷量的國產手機品牌,穩坐全球第三位,僅次於第一的三星和第二的蘋果。分析指,國產手機品牌以低價高性能的策略,發展千元人民幣左右的低價智能手機,搶奪國內市場,並在國外售出1.1億部。不過,中國企業雖然進行產業轉型,但目前多是以價格優勢取勝,技術方面仍未追上歐美企業,中國產品質素與歐美的還有一些差距。預計2016年蘋果和三星都會推出價格較低的新型號,挑戰國產手機,以維持這兩家企業掌控的全球四成市場。
問題
初中題
(a) 世界各地人士搶購iPhone 6智能手機的原因是甚麼?參考資料A和B,指出及說明這些原因。 (8分)
高中題
(b)討論今日中國的產品在全球市場具有多大的競爭力。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10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全球化 現代中國 個人成長 |
關鍵概念 |
全球化:經濟一體化 跨國企業 國際貿易 跨國品牌 市場佔有率 |
相關議題/新聞 |
智能手機快速崛起,在各地掀起搶購潮,例如香港在iPhone 6面世後,出現了炒賣之風,反映了典型消費者的心態。另外,跨國手機品牌設法搶奪中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中國大力推動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一些新興本土企業紛紛以低價策略打入手機市場,引發本地和國際企業的大戰。 |
題型分析 |
(a)初中題: 屬原因分析題,考生須運用資料,找出不同地區人士搶購iPhone 6的原因。作答時也必須運用跨單元的思考方法,同時從個人價值觀和全球經濟等角度分析。 |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 世界各地人士搶購iPhone 6智能手機的原因是甚麼? 參考資料A和B,指出及說明這些原因。 (8分)
資料 |
原因/概念 |
解說 |
名牌效應影響⋯⋯ 死忠支持者,他們搭起帳篷排隊,冀率先搶購iPhone 6,可以在人前炫耀。 |
物慾主義 物質主義 從眾心理 |
虛榮心驅使下,追求名牌產器,以此取得自尊感,是一種人做我又做的羊群心理。 |
作為跨國大企業的蘋果公司,產品性能、質量和價值也有保證,自然受消費者歡迎。 |
跨國企業 產品質量 名牌效應 |
蘋果作為跨國企業,人力物力充足,可以大力投資於技術研發和宣傳,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
賺得一筆橫財⋯⋯高價收購,以圖短期炒賣獲利。 |
急功近利 功利主義 |
以搶購產品再轉賣圖利,藉此「搵快錢」,千方百計求取利益。 |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答案,均可得分。
四、作答提示
1.(a)分題是原因分析題,同學須緊扣「原因」一詞,切勿在作答時加入影響分析(如追求名牌浪費金錢),否則只會離題。
2.本題是資料題,所以同學作答時宜先引用資料,描述有關行為和現象,指出其中的特點,然後分析它們如何導致消費者的搶購行為,能準確運用「概念詞」作答(如名牌效應)者更佳。
3.由於題目沒有規定答案的數量,故同學應該從分數多少進行估算,一般來說,8分題應該回答兩至三點。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b) 討論今日中國的產品在全球市場具有多大的競爭力。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10分)
有/大競爭力 |
沒有/小競爭力 |
——就資料C,中國品牌以低價取勝,「華為」國產手機,與蘋果、三星鼎足而立,足見中國品牌的競爭力在上升。 ——就資料C,中國手機取得前十名佔七的成績,足見中國產品不斷進步,以低價格但高性能取勝,在本土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有市場。 ——雖然中國科技水平不及歐美,但近年大力投資教育和科研,產業升級,漸具競爭力,如高鐵。 ——雖然全球市場以外國品牌為主,但中國近年已有不少本土企業冒起,如李寧、比亞迪、聯想,實力與歐美企業漸近。 |
——資料C所見的國產手機只靠低價取勝,如蘋果、三星推出低價手機,形勢或有變化。 ——就資料A和B,iPhone 6推出後已掀搶購,足見外國名牌更勝一籌。 ——就資料C,中國手機市場中前三位外國品牌佔其二,足見外國產品始終有較大優勢。 ——雖然中國近年已有不少本土企業冒起,但成功例子不多,與大量歐美著名品牌無法相比。 ——雖然中國近年已有不少本土企業冒起,但只限於個別產業,不少領域(如高檔消費品)均沒有競爭力,難與歐美等強國品牌真正競爭。 |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答案,均可得分。
四、作答提示
1.(b)分題是評論及比較題,考生須同時分析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的正面和負面因素,如列舉一些中國產品的優點和缺點,分析有利和不利中國產品搶佔市場的形勢。在分析期間,考生切記要正反兼述,不能只談優點而不提缺點,以免無法滿足題目關鍵詞「討論」的要求。
2.本題提問動詞為「評估」,所以同學在申述中國產品的優點和缺點,還要作出判斷,點明立場,提出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因素佔主導。如果是正面因素為主,就是「反駁」和「淡化」負面觀點,反之亦然。
3.考生須留意(b)分題的提問範圍是「中國產品」而不是「中國手機」。這是考評局在擬定卷二題目時經常設置的「離題陷阱」。討論的焦點由資料中提及的「手機」暗中擴展到「產品」,故同學除了引用手機產品為例,還可分析汽車、高鐵、電腦等其他產品,做到以小見大,否則就難取高分。
文:黃家樑
(恩主教書院通識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