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文言內容 摘取事例闡述
2016.03.18背景
「毛穎」實乃毛筆,韓愈運用擬人法,將「蒙恬造筆」一事寫成為了威嚇楚國,大獵中山,意外虜得賢人毛穎,記述其一生功績,將毛筆的特質人性化。
(1)毛穎者,始中山人也。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將大獵中山以懼楚,筮其吉凶,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鬚,八竅而趺居①。獨取其豪②,秦其遂兼諸侯乎!」次中山,遇毛氏之族,觀其儀容,皆中筮言。遂圍之,拔其豪,載穎而歸,獻俘於宮。秦皇帝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日見親寵任事。
(2)穎為人,強記而便敏,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陰陽、卜筮、占相、醫方、族氏、山經、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又通於當代之務,官府簿書、巿井貸錢注記,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丞相、中車府令,下及國人,無不愛重。正直、邪曲、巧拙,一隨其人。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累拜中書令③,與上益狎,上嘗呼為「中書君」。上親決事,以衡石自程,雖官人不得立左右,獨穎與執燭者常侍,上休方罷。穎與絳人陳玄④、弘農陶泓⑤及會稽褚先生⑥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上召穎,三人者不待詔,輒俱往,上未嘗怪焉。
(3)後因進見,上將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謝。上見其髮禿,又所摹畫不能稱上意。上嘻笑曰:「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吾嘗謂中書君,君今不中書邪?」對曰:「臣所謂盡心⑦者。」因不復召,歸封邑,終於管城。
韓愈《毛穎傳》(節錄)
註解
① 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鬚,八竅而趺居:暗裏形容兔子外貌。毛筆頂端的毛,多為兔毛。
② 豪:豪,既解「英傑」;亦通「毫」,解「毛」。
③ 中書令:官名,位高勢要,只有學識過人者能擔當。「中」亦解「適用」、「堪當」。
④ 絳人陳玄:絳,地名;玄即「黑」。
⑤ 弘農陶泓:弘農,地名;陶是「陶土」、泓即「積水之處」。
⑥ 會稽褚先生:會稽,地名;褚即「褚木」,居中纖維可以造紙。
⑦ 盡心:既指盡心盡力,以至頭毛稀少;亦指毛筆頭毫疏落,筆心已盡。
1.文中毛穎有怎樣的個性形象?試從文中舉例以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除了指出「上嘗呼為『中書君』」,以示二人之親暱外,作者還兩度運用
間接描寫來描述他在秦王心中超然的地位。試從文中舉例以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特別提到秦王戲稱毛穎為「中書君」,又以此戲稱為毛穎一生作結。此事在反映秦
王的形象上起了甚麼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評分原則:
‧指出毛穎隨和的形象,並就文中事例加以說明,闡述完備,最高可給3分。
‧指出毛穎隨和的形象,並就文中事例加以說明,闡述一般,最高可給2分。
‧指出毛穎隨和的形象,給1分。
‧未能指出毛穎隨和的形象,全題不給分。
相關文本例子:
‧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第2段)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毛穎有隨和的個性形象。作者寫雖然毛穎不喜歡武士,但倘若被請,亦會經常前往,可見毛穎善隨人意。 (3分)
2:相關文本例子:
‧ 上親決事,以衡石自程,雖官人不得立左右,獨穎與執燭者常侍,上休方罷。(第2段)
‧ 穎與絳人陳玄、弘農陶泓及會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上召穎,三人者不待詔,輒俱往,上未嘗怪焉。(第2段)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秦王在親自決事的時候,連達官貴人都不能站在他的旁邊,唯有負責照明的人與毛穎能站在秦王身旁。作者在此例中,藉着反襯描寫了毛穎的超然地位;此外,一般人要見到秦王只能待他親自召見。而毛穎的三個摯友,因着與毛穎的交情常常跟他一同面聖,此無禮的行為卻未獲秦王怪罪。秦王與毛穎熟不拘禮的行為間接透露了毛穎的超然地位。 (4分)
3: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秦王戲稱毛穎為「中書君」一事,塑造了秦王寡恩薄倖的形象。第2段中,當秦王稱毛穎為「中書君」時,毛穎正因其出眾的能力而被晉升為高官「中書令」,「中書君」既是戲謔此高位的官號、亦有「能擔任所有書寫工作」之意,反映了秦王對毛穎的寵信;第3段中,當秦王稱毛穎為「中書君」時,正是毛穎因勞心勞力而衰退之時,他因不能替秦王好好摹畫,被秦王以「中書君」的名號譏為名不副實,從此不再召見。秦王戲稱毛穎為「中書君」一事,同時反映了秦王在寵信一人時的親暱,與該人失勢後的涼薄,表現出他寡恩薄倖的形象。 (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