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預算 與你息息相關
2016.03.09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上月24日發表新一個財政年度的《財政預算案》,當中不少預算都與同學們息息相關,如總開支達840億元的教育開支,以及用作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的科技券先導計畫等。雖然你未必即時受惠於財爺的「派糖」方案,但長遠而言,關乎你的未來發展。請細讀簡化版的《預算案》,看看與你何干!
今日香港
主題:生活素質+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政府怎樣回應不同群體的訴求?政府的回應對香港的管治、維護法治精神和提升公民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有甚麼影響?為甚麼?
津貼變教席 全數資助應用學習
行政長官在一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到,將中學的「高中課程支援津貼」及「中學生涯規劃津貼」改為常額教席,增加八百至一千個教席。此政策來到《預算案》就更為清晰,若所有學校都把津貼轉為常額教席,經常開支將增加七千萬元。至於政策能否長遠解決教席短缺問題,仍是言之尚早。
另外,應用學習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不同能力的學生以技能和理論並重的應用學習課程作選修科目,不過開設此類課程的學校比例向來較少。有見及此,《預算案》提出政府將全數資助中學提供應用學習課程,佔經常開支一千三百萬元,讓更多同學有機會修讀應用學習課程,照顧同學的不同學習需要。
二億培訓人才 資助兼讀課程
隨着多項基建工程上馬、創新及科技局成立,建築、工程和科技等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勢必上升,《預算案》一筆過撥款兩億元,推出兼讀制專業課程資助計畫,在下學年起向職訓局兼讀指定專業課程人士提供學費資助,試行三屆,預料會有五千六百人受惠。
針對人手短缺行業,計畫為在職人士提供進修機會,合資格課程涵蓋汽車工程、鐵路工程、飛機維修、屋宇裝備工程、測量、鐘表科技及維修等,符合資歷架構第三至第五級,包括幾個月的證書至兩年的高級文憑課程,學費介乎六千元至逾七萬元不等,計畫毋須作資產審查,只要報讀合資格的課程便符合申請資格。政府初步建議以報銷形式為學生退回學費,每人資助上限為四萬五千元,當局將資助六成學費,最多兩個課程。
資助實習計畫 助同學拓寬視野
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自一四年起推出的東盟實習計畫,讓八大學生了解東盟各國的經濟和社會文化。《預算案》提出在今年起將計畫擴展至演藝、仁大及恒管,合共十一所院校,且不設限額,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到東盟地區交流,擴闊視野。
《預算案》又提出,政府會在今年資助三十名本地大學生參與為期約六星期的「滬港金融專業大學本科生交流及考察計畫」,讓兩地學生了解內地及本港金融市場的前景和動態,較往年的二十個限額多。而香港青年聯會和香港金融青年會去年首辦的「金融青年匯」暑期實習活動亦將獲資助,實習名額由二十名增至四十名。
科技劵加津貼 推動創新科技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科產業,隨着創新及科技局成立,《預算案》亦提出不同類型資助,鼓勵企業使用創新科技方案、多用IT,改善營商。《預算案》指政府將斥資五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科技券」先導計畫,以一比二配對形式,資助中小企用科技方案提升生產力及轉型,每間公司花在應用科技方案的開支,均可獲政府兩倍配對資助,以二十萬元為上限。
另外,為培育更多科研人才,《預算案》將加大創新及科技基金的實習研究員計畫每月津貼,並擴至科學園、數碼港的培育公司及租戶,為期兩年,大學畢業生每月獲津貼額,將由萬二元增至萬四元,取得碩士或更高學歷的實習研究員,每月由萬四元增至一萬六千五百元,而創科創投基金亦會注資初創企業,預計開支約二億五千萬元。同學日後若想投入創科產業,務必繼續留意行業的最新動態,以及政府的相應政策。
財爺派糖 多方受惠
除了教育及創科開支外,《預算案》亦推出約三百八十八億元俗稱「派糖」的稅務及短期紓緩措施,如減稅、退稅、免差餉等,惠及各階層市民。
中產:寬減薪俸稅
《預算案》提出寬減15-16年度75%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以二萬元為上限,又寬免16-17年度四季差餉,以一千元為上限。另外,更提高一萬二千元至二萬四千元不等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免稅額,以及提高三千元至一萬二千元的供養父母及祖父母免稅額,涉款逾三百一十三億元。
基層:電費補貼
基層方面,《預算案》雖然取消了連續實施八年的公屋免租,而綜援及高齡津貼亦由去年的「三糧」變回「雙糧」,但電費補貼計畫就延長兩年至二○一八年,涉及約二十八億元開支,加上社福開支較去年增加13%,基層在社會福利、醫療、教育上均能受惠。
商界:免牌照費
香港重視商業發展,故《預算案》亦有不少與商界及中小企有關的「派糖」措施,如寬免16-17年度商業登記費、寬減16-17年75%利得稅(以二萬元為上限)、豁免食肆及小販,以及受限制食物售賣許可證、酒店及旅館、旅行社牌照費用一年等,預計涉款約四十六億元。
小結:
《財政預算案》為政府新一個財政年度的開支作一預算,大多市民都把關注點側重於「派糖」紓困措施方面,令《預算案》彷彿與同學無太大關係,但細讀之下,卻不難發現《預算案》有不少地方與同學們息息相關,絕對值得大家關心及留意。
相關概念:財政預算(Budget)
《財政預算案》由財政司司長負責制訂,在每年4月1日政府財政年度開始前,由財政司司長在立法會宣讀,並於立法會內付諸表決。《預算案》通過後,須交由行政長官簽署,以及送交中央人民政府備案。
根據《基本法》,若立法會拒絕通過《財政預算案》,經協商仍未能取得一致意見,行政長官可在徵詢行政會議成員意見後,解散立法會;若立法會拒絕批准《財政預算案》,行政長官則可向立法會申請臨時撥款;若因立法會解散而未能批准撥款,行政長官可按上一個財政年度的開支標準,批准臨時短期撥款。而由回歸至今,一直未有出現上述情況。
相關辭彙
‧財政預算 Budget
‧預算案辯論 Budget debate
‧公共財政 Public finance
‧財政司司長 Financial Secretary
‧經濟角度 Economic perspective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經濟衰退 Economic recession
‧經濟復甦 Economic recovery
‧經濟增長 Economic growth
Mind Map: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大綱
學習教材
外貿旅業偏軟 經濟預測下調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圖片,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參考圖一,反映了香港旅遊業甚麼特徵?(2分)
2.觀察圖一及圖二的分別,描述現今香港旅遊及零售業面對的問題及影響。(4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反映香港旅遊業在一定程度上由內地旅客對奢侈品的需求帶動。
2.訪港旅客人數下跌、過分依賴內地旅客消費等問題,或會令旅遊及零售業生意轉差,人手需求減弱,長遠將出現人力資源過盛的情況,引發業界裁員潮,造成失業率上升等影響。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預期,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外貿、訪港旅遊業持續偏軟,二○一六年經濟生產總值只有百分之一至二增長,是○九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預測。他表示,經濟面對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無一系列措施,經濟或會收縮。
香港方面,受到美國加息和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影響,外貿持續走弱,加上訪港旅遊業放緩,影響市場消費和投資意欲,對就業市場和企業經營造成壓力。本港整體出口貨值和訪港旅客人次自去年中起均錄得按年下跌,跌勢在一六年有機會加劇,預測一六年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百分之一至二,低於去年的增幅。
摘自2016年2月25日《星島日報》A5
資料二
訪港旅客跌勢持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撥出三億八千萬元支援及重振本港旅遊業,包括撥出一億元予旅發局拍攝全新宣傳片。消息指,受周邊地區貨幣匯率急挫影響,香港已不再是購物天堂,必須要重塑本港旅遊形象,由購物天堂轉型為美食之都及歷史文化旅遊;當局又會擴大每年盛事活動規模,吸引更多年輕及家庭客,並重建旅客來港旅遊信心。
摘自2016年2月25日《星島日報》A5
多角度思考
1.參考資料,解釋《預算案》下調來年經濟預測的原因。(4分)
2.「重塑本港旅遊形象,有助提振本地旅遊業發展。」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根據資料,《預算案》下調來年經濟預測的原因包括:
‧美國加息,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
‧進出口貿易持續走弱;
‧訪港旅客下跌,旅遊業放緩,影響市場消費和投資意欲;
‧周邊地區貨幣匯率急挫,香港已非「購物天堂」,難吸引旅客訪港,令訪港旅客跌勢持續。
2.同學作答時須表明立場,再以理據加以闡述。
同意:
‧周邊地區貨幣匯率急挫,到其他地區購物比在港消費更便宜,「購物天堂」已難以吸引旅客訪港,有重塑香港旅遊形象的必要。
‧除了購物,香港中外美食薈萃、獨特的歷史文化也是未被旅遊業發掘的一面,具新鮮感,可吸引旅客以另一角度認識香港,帶動旅客人數上升。
不同意:
‧訪港旅客下跌,源於去年發生辱罵旅客、光復行動等不愉快事件,與香港「購物天堂」的賣點無關。
‧去年將「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令訪港客量下跌,屬政策問題,與香港旅遊形象無關。
‧擴大每年盛事活動的規模,對重建旅客來港旅遊信心並無直接關係,最重要是培育港人好客之道,給予遊客友善形象,一改去年辱罵旅客、光復行動留下的壞印象。
參考資料
網頁
‧預算案演辭全文
http://www.budget.gov.hk/2016/chi/speech.html
‧預算案懶人包
http://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1051108/
‧2016 財政預算案論壇
http://webcast.info.gov.hk/revamp/chi/video/0000000323_mp4.html
載自2016年3月9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