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比喻:從句子到事件

2016.02.23
15146 15146

      我們學修辭手法,很多時都是集中在句子上,例如:太陽像火爐(比喻句);但人人都是停留於句子層面,無法讓自己的文章突出於老師眼前,這時,我們便要提升層次,把比喻從句子運用到事件上。我們可以從電影情節入手,當討論社會時事時,把其中的事件跟電影相關的情節作對比,把實況的細節喻作電影的情節。

       最近,社會有一宗書店店長失蹤事件,報章連日廣泛報道,記者四處採訪,以期尋找事件的真相。有一次,記者追問廣東省的副廳長,副廳長回答他沒有甚麼好解釋,沒有甚麼好說。我聽見這個答覆後,就不期然想起由周星馳主演的《審死官》。電影中有這一幕,案件關於一宗冤案,狀師宋世傑(周星馳飾演)審問廣州知縣何汝大(吳孟達飾演)時,何汝大故意弄跌及拾回書本,來回數次,迴避宋世傑的問題。

      為何選這一幕跟現實相比?第一、兩個背景都是發生在廣東省;第二、兩個事件都跟官員有關:一個是副廳長,一個是知縣;第三、兩個官員都是迴避問題:廣州知縣在衙門來回執拾書本,沒有回答狀師的問題;現實的官員以一副沒話說的態度,迴避記者的問題;第四、有兩位代表小市民的角色:狀師和記者。

      電影的情節與橋段,跟現實社會的差異當然很大,所以我們要抓緊當中相似的地方,如上例所示,有四點是相似的,這樣便能夠增加電影與現實的可比性,近似的點子愈多,就愈增強議論的說服力。當然,所選用的電影未必人人都看過,所以描述有關的情節一定要簡單利落,讓沒有觀看過的觀眾也明白你要比較的方向與脈絡。

文:歐陽偉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