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世代的亦舒世界
2015.09.22七百萬個都市人 總有人愛「舒」
香港地有七百萬人,來自不同年代,當中的六七八十後,不少都是「舒」迷。預計今年內推出第三百本作品的香港作家亦舒,那些年曾經風靡無數港男港女。圖書館中擺放流行小說架位,總不難發現一片純白──一系列亦舒作品,純白書脊上題着書名。芸芸七百萬個都市人,這裏有兩個愛「舒」的港男港女。
亦舒,原名倪亦舒,作家倪匡為她哥哥。15歲開始寫稿,先後任職過記者、編輯、公關、政府新聞處新聞官。後來投身全職作家及家庭主婦,現已移居加拿大。
陳珍妮 Jenny
前TVB新聞主播、業餘作家
「我細細個就開始……」耳熟能詳的開場白,用作形容Jenny最合適不過。五歲開始看亦舒的陳珍妮,正宗的老積亦舒迷。由執阿媽舊書,直至自己的書自己買,已經超過二十年。
歐陽英傑 Jeff
家庭醫生、業餘作家、社運分子
「愛情只是生活一部分,不是全部。」中學開始Jeff愛上看亦舒小說,皆因她不會只是談談情、跳跳舞,連男人都成為「舒」迷:「她不婆媽,我特別喜歡她以男性角度出發的小說!」
亦舒筆下的她 別具個性
亦舒作品筆下女主角云云,陳珍妮Jenny最欣賞的就是《喜寶》中的姜喜寶。「喜寶是個很有性格的女生。勗存姿曾對她說:『你的坦率時常使我驚異。』」喜寶與勗存姿,一個人窮志不窮的美女大學生,一個家財萬貫的有婦之夫。存姿喜歡喜寶,第二次見面就說要包養她。她聽後簡直感到被侮辱,一氣之下拂袖而去,但很快她就折返。「她根本付不起唸劍橋的學費。她說:『我不介意出賣我的青春。青春不賣也是會過的。』」有人覺得她貪錢,連她也以為自己為錢而與對方一起,後來竟愛上對方。
喜寶的名句,多番出現在小說行文中:「我需要愛,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給我很多的錢。如果沒有錢,那麼我還有健康。」Jenny眼中的喜寶,即使貪錢,其實也不失純真:「她不是將錢放在第一位,而是愛。一個女人,始終都想有人疼愛。」與喜寶一樣,Jenny來自單親家庭。「我是獨女,自小已要為自己的大事下決定,有時又要照顧老人家。」看喜寶的故事,或多或少Jenny都會有自己的投射:「我自己都是個好坦率的人。說一就一,決不會欺瞞別人。」
女人唔易做 烈女都要氹
亦舒筆下,個個成功女性,有美貌有事業,教人看完都忍不住要發憤圖強,「我小時,就決定要成為一個成功女人,女人都可撐起半邊天!」結果Jenny大學畢業,做記者就見盡社會百態,嘗盡人生五味。習慣苦戰職場,日衝夜衝,總會想停下歇息:「女人天生想被愛,有一種母性。」亦舒寫職業女性的哀歌,Jenny特別有共鳴:「女人賺返來的錢是很辛酸的,因為生來構造比男人弱。」每月到訪的生理現象、情緒容易不穩、樣子殘得快老得快,「不可以將女人當成男人去捱。」
煉成溫柔男人之愛情秘笈
溫柔細心男,永遠會在女人心中悄悄加分。少男時代的歐陽英傑Jeff看亦舒作品,從此學懂尊重女性:「女性有她的困難、脆弱,應該要尊重她們,而且要專一,並嘗試對她們溫柔些。」連男人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亦舒作品,Jeff推介《曾經深愛過》。故事女主角鄧永超是有夫之婦,為追求事業捨棄家庭,後來遇上男主角,展開戀情,最終卻因飛機失事而香銷玉殞,從此與情人陰陽相隔。「看時還是學生,覺得好心噏。」愛情小說常見的童話世界,美好得連一粒塵埃也容不下,亦舒作品中卻把社會現實裸露人前:「看那麼多本,無一本是童話式。」
不信童話式戀愛,但Jeff的戀愛故事偏偏如童話般美好。初戀在廿九歲萌芽,對象就現在的太太,拍拖九個月就宣布結婚。「我不想拍散拖,因為一刻衝動開始。」誰說無拖拍就是毒男?書中自有黃金屋,即使未曾戀愛實戰過,看亦舒小說就是愛情天書,教他學懂經營愛情:「過程一定有好多波折,唯有勇敢面對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法,而非唔work就算。」今年他與太太迎來結婚十周年了,「她都說我在愛情方面都幾識諗,這多少是亦舒小說教曉我的。」
小說那些年 今日仍保鮮
由六十年代至今,幾十年來亦舒作品密密出,密密有。徘徊於現實與小說之間,世界就在塗塗寫寫間遭遇變遷。小鳳姐的圓點裙、林亞珍的圓框大眼鏡,都是當年的經典印記。這些已經烙刻在小說文海的符號,也就是那些年的回憶。時裝新舊浪潮退完又起,亦舒小說始終如一地愛得破格。
港女穿着年月變
隔了幾個年代,「港女」二字已變負面。但昔日看亦舒小說,個個「港女」才貌雙全,就連穿衣都別有品味,猶如看筆尖上的花生騷:「喧默斯」(Hermes皮具)、「鐵芬尼」(Tiffany珠寶),用廣東話音譯的高級服飾品牌,盡現港人港話音魂。亦舒迷Jenny更留意到,她早期作品的女性多穿香雲紗旗袍──傳統古老手製絲綢,婀娜多姿。至於摩登得來又不失優雅的,還有《圓舞》中的周承鈺:「她穿着小小一件襯衫,領子俏皮地往上翻,大圓裙,平底鞋,素淨的面孔上沒有化妝,只搽着櫻桃紅的口紅。」Jenny覺得這或者是港式漫畫《13點》的女性原型:「不穿喇叭褲,穿圓點裙,紅嘴幼腰,都是七十年代時好曼妙的女性形象。」
至於九十年代後期及近年的作品,Jenny覺得亦舒少了寫人物的衣飾打扮。「都是T-Shirt,好American,比較casual,顏色會低調些,但無再特別提及其他細節。」她慨嘆以前的都不流行了。在她還是學生妹的年代,要找裁縫度身訂造旗袍校裙,如今只分大中細碼,任君選擇:「這樣穿旗袍無可能會好看!以前社會對生活要求比較細緻,相反現在好多都是即食,穿完即棄,美感都粗糙多了。」
不做小女人 落力搵真銀
要談亦舒作品,不得不提愛情觀。「失去的東西,其實從來未曾真正地屬於你,也不必惋惜。」──《玫瑰的故事》。「亦舒曾說,有本事的女人靠自己,無本事的靠男人;還有做女人要做一幅畫,不要做一件衫,被人試完又試,五折拋售又困難。」亦舒相信愛情隨緣,Jenny受用不淺:「如果有一個愛你的男人肯贍養你,這是錦上添花;但如果那男人不愛你,你不要去乞討。」無得揀,唯有莊敬自強;甩拖收場的,就要撇脫瀟灑:「她覺得做人做事,最重要是漂亮,而不是螻蟻競血、爭到頭崩爛額。」幾句話說得精闢又到肉,給當局者迷的一句當頭棒喝,勝過教你數幾聲就放手吧?
不過在亦舒的早期作品,Jeff就覺得不少女主角把愛情地位放得很重:「最經典算是《玫瑰的故事》吧。」女主角玫瑰追求者眾,身邊永遠不乏男人,愛情陷阱偏她遇上,一踩就泥足深陷:「她不能自己過活,美就是她唯一的事業。」時換星移,2004年的《特首小姐你早》寫廿六歲的年輕女特首強政厲治;2012年又有才貌雙全的「藍襪子」取名自十八世紀中葉的倫敦文壇女性別號──《藍襪子之旅》:「所謂愛情,其實並不重要,只是生活一部分。反而更重要的是自我發現、學懂獨立。」
灑脫不離地 連男人都讚
迷「舒」廿幾年,書頁都泛黃了,亦舒的敢愛敢恨、灑脫依然一貫,就連男人Jeff都被她的小說深深吸引:「其實一開始已經幾摩登,即使現在翻看舊作,都不覺得她過時。」談情要夠前衞,亦舒亦教曉Jenny做人不要離地:「亦舒常提及金錢、物質的。」整日講錢,真是好世俗、好市儈呀。但愛情真可以當飯吃?始終人要談情,也要食飯,除非你嫁個有錢人,但幸福少奶世上有幾多個?「一個男人娶你錫你,你都要先有份工,搞好自己的經濟基礎。」想感情開花結果,講心又講金,正如今日香港,無錢豈敢考慮結婚買樓生兒育女?
真女人就是愛世俗事
無論生於太平盛世,抑或戰火亂時,世代總有無數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但真的可以無懼世事變改,也要愈難愈愛?人不能不談情,但浪漫到底,殺到埋身的世事也不能不管:《西岸陽光充沛》(1988),寫九七回歸前兩姊妹掙扎應否移民;《蓉島之春》(2004),故事中虛構的蓉島是英國殖民地,寫革命與回歸;《傷城記》(1990),寫六四,那年Jeff只有中一:「那時看後,就會覺得身在社會就不能不理。現在有時都會特意翻看,等自己記得,印證當時感受。」記錄時代背景的小說,任憑歲月洗禮,也不會過時、變成一婁廢紙。
港式情懷亦舒風
學生哥們,你以為看亦舒的好老套?亦舒豈止是七八九十年代的經典印記!數十年來,不少作詞人、影視製作人都是「睇亦舒大」,許多本土電影、流行曲都是受她啟發或改編而成,是名副其實的港式情懷。由唱K、睇戲,處處都滲透亦舒影子。
1946年
亦舒出生
1960年
14歲 首篇小說〈暑假過去了〉 獲雜誌《西點》刊登
1963年
16歲 首部小說《甜囈》
1981年
35歲 天地出版的首篇散文集《荳芽集》
第5本作品 小說《玫瑰的故事》
1983年
第24本作品 小說《喜寶》
1986年
第59本作品 小說《朝花夕拾》
第83本作品 小說《流金歲月》
1986年
改編電影《玫瑰的故事》周潤發、張曼玉主演
1987年
改編電影《朝花夕拾》方中信、夏文汐主演
1988年
改編電影《喜寶》黎燕珊、何俊雄主演
改編電影《流金歲月》張曼玉、鍾楚紅主演
1990年
第117本作品 小說《傷城記》
1990年
改編電影《珍珠》翁虹、鄧梓峰主演
改編電影《星之碎片》關詠荷、葉玉卿主演
1991年
改編電影《獨身女人》潘虹、江珊主演
1992年
改編電影《胭脂》蘇明明、曾江主演
1997年
第184本作品 小說《真男人不哭泣》
2001年
流行曲〈野孩子〉作詞黃偉文(與亦舒第25本小說同名)
2006年
第251本作品 小說《一個複雜故事》
2006年
林夕熱愛亦舒,不少流行曲以亦舒書名作歌名,如〈她成功了沒没有〉(取自第214作品)、〈我只能跳舞〉(取自第229本作品《我情願跳舞》);〈亦舒說〉以亦舒入名,歌詞中不乏亦舒金句。「我對亦舒是情有獨鍾的。亦舒的書中流露出很多對人情世故的看法,在愛情中討價還價暗暗地較量,是非常精闢的。」
2011年
黃偉文填詞作品〈癡情司〉與亦舒的第120本作品小說同名。「我愛亦舒是因為裏面具有一種看透世情而產生的大智慧,有時輕輕一筆,甚至與故事主綫無關的一句題外話,總是讓人心神一振,餘味無窮。」
2013年
改編電影《一個複雜的故事》張學友、朱芷瑩主演
2014年
第294本作品 散文《我哥》
2016年
第300本作品
後記:向亦舒小說取經──都市生存之道
橫跨幾個年代的亦舒,打救過無數迷途少男少女。亦舒迷Jenny曾經相信只要努力,萬事必達。但人愈大,挫折愈多:生離死別、失戀、考不到大學獎學金、主播生涯不如意:「得不到很想要的東西,就會有種跌下來的感覺。」勉強無幸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終於慢慢相信世事確如亦舒說的「錯有錯着」:「或者有時努力後都無用。但不能不努力,不努力就連50%都無。」亦舒教落,一切隨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像亦舒《流金歲月》的女主角蔣南孫,「她好堅強,獨力養家、支持朋友、不會乞求別人,即使經歷家道中落,發生任何問題都可找到解決方法。」她在亦舒書中早着先機,更明白受過傷先知道要堅強的真理。
相信隨緣的,還有亦舒迷的男人代表Jeff。他想起亦舒的《真男人不哭泣》,男主角希望與女主角開咖啡店靜度餘生:「小時覺得如果最後跟喜歡的人開coffee shop就會說:『吓,就係咁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成家立室後,反而憧憬起平淡似水的生活:「呀,原來就是要這些!」看亦舒的,不是水過鴨背,看完算數,而是港男港女在都市生存的珍貴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