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證手法示例
2015.11.12
論點一:歷史只是一個循環,人類從沒吸取教訓。
議論手法一: |
戊戌維新,是一場憑藉年輕知識分子及少數開明士紳支持的政治運動。故維新以失敗告終,其中一部分原因,便在於保守勢力的阻撓,以及滿族權貴等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可見國家的腐敗,很多時便在於故步自封;即使有變革的進步思想,卻始終因強大的保守階級而窒礙難行。 這些既得利益者,正正依賴長期的腐敗生存,民生福祉、文明進步,從不是他們所在意的、追求的,反倒是他們抗拒的、竭力阻止的。故若有人欲搞活這池混濁的死水,即使百口莫辯,既得利益者亦要自私的反對他人共享他們長久以來擁有的權利。一千年前是如此,一百年前亦是如此,我們所在的今天仍是如此;故二十一世紀,依舊存在着獨裁、戰亂、貧窮及歧視。歷史只是一個循環,所有的惡果,全因人類從沒吸取教訓。 |
議論手法二: |
歷史不是一條直道,而是一個循環,因為人類從沒吸取教訓。便如國家興亡,不外乎權力執中抑或是執迷;多少國家承着多難興邦的命運,化危轉機,帶領國家走上興盛的道路,如二戰後承擔責任、痛定思痛的德國。然而也有許多國家,從千百年前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斷重複着打壓、戰爭、腐敗與獨裁,於是也一次次重複上演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戲碼──甚麼時候臨界點崩潰,始作俑者便要喪家犬似的滾下台。 |
議論手法三: |
有人說:「歷史長驅直進,人亦學會了借古鑑今,變得愈來愈睿智,免去不少過往的苦難。」此話看似合理卻實是離地萬丈之言。自古以來,歷史皆是一個循環,人類從沒吸取教訓,就像獨裁者明知其所作所為將招來反撲,一個個手執權柄的人卻依舊一意孤行,不惜作繭自縛,弄得生靈塗炭,也要滿足個人欲望。 世上飲食男女之事,也印證着如此的循環,縱知道婚姻是個長相廝守的承諾,或眼見多少人婚姻失敗的例子,卻仍要選擇背叛與離棄。莘莘學子,或從數次考試失意悟出早作準備、勤奮向學的重要,卻每每還是臨急抱佛腳,任憑歷史一再重演⋯⋯如是者,你還會覺得歲月真的為人們增添了智慧麼?你還會相信人們每次皆能從過錯之中吸取教訓麼?可笑而已。 |
論點二:凡事當謀定而後動,勿錯估情勢,終致失敗。
議論手法一: |
清末時期,國家陷入一片紛亂之中,吏治烏煙瘴氣,急需救亡之方。光緒末年,康有為及梁啟超等有識之士上書提出改革綱領,朝廷下詔變法政令。然而新政最終卻被全面廢除,維新派受到血腥清洗。戊戌維新慘敗的結果,很大部分是由於維新派錯估形勢;他們意圖徹底革新沉疴的國家,卻操之過急,於103日內頒布110多項政令,令官員及人民無所適從。同時,維新派於行動前缺乏周詳謀策,以致忽視新政牽涉到滿漢利益衝突,以及互相傾軋的外國勢力影響。故此,凡事付諸實行前,當謀定而後動,從長計議,勿因錯估情勢而招致失敗,白白浪費一番心血。 |
議論手法二: |
有人說:「凡事當打鐵趁熱,有了想法便要勇往直前。」他們認為做事要把握時機,不應因反覆思量和猶豫不決而躊躇不前,以致錯失達致成功的機會。然而,腦子裏一有任何念頭,想也不想便馬上付諸實行的人,無疑是把自己的命子置於刀鋒之上。這些人一旦想到了甚麼,便瞎了似的忽視周遭發生的一切,未曾細想時機、條件、地利等左右大局的要因,以致無法準確判斷周遭的形勢,他們憑藉的不過是股不顧一切往前衝的蠻勁。要是他們還擔當需要領導下屬的要職,更會容易連累眾人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由此可見,勇往直前固亦有其可取之處,然而凡事當謀定而後動更為上策,讓人不致因錯估情勢而失敗。 |
議論手法三: |
戊戌維新慘敗的結果,很大部分是由於維新派錯估形勢;他們意圖徹底革新沉疴的國家,卻操之過急,於103日內頒布110多項政令,令官員及人民無所適從。同時,維新派忽視了新政牽涉到滿漢利益衝突,以及互相傾軋的外國勢力影響。 觀乎外國的例子,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曾率領法軍多次征戰歐洲各國。面對敵軍陸上與海上的夾擊,拿破崙思慮略失周詳,既錯誤判斷英國海軍的軍事能力,以致屢次不敵英軍;同時也未有正視俄國的勢力,為制服英國而強攻俄國,最後在戰事中潰敗。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軍於西綫的戰事順利進行,希特拉因而打算攻打蘇聯以擴大領土範圍,故於1941年向蘇聯發動突襲。然而,當時德軍只顧求勝,低估了蘇聯的軍事以及工業生產能力,以致往後連番戰敗,並落得無條件投降的下場。 以上的史事,均印證了若未能準確計算情勢,則會種下行事失敗的禍因。小不忍則亂大謀,空有一腔理想熱情,並不能讓你戰勝一切。不想所有用功付諸流水,凡事便當謀定而後動,否則錯估情勢,只會前功盡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