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歷史建築 保育與發展的矛盾
2015.10.08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 新聞一則
中環街市活化方案經多次公眾諮詢,終於要推倒重來。市建局董事會決定通過六億元簡約方案,放棄在原有頂層加建玻璃屋的「漂浮綠洲」方案。整個概念作出變化,新方案只加固地基和加裝消防系統,並在中庭和入口廣場提供1,000平方米公共空間。這個新方案較原有方案可節省九億元,但外觀綠化程度明顯比前減少。記者問市建局行政總監林濬會否再就設計進行公眾諮詢,他表示向城規會提交申請時會設公眾諮詢期,便等同公開諮詢。香港建築師學會則不太認同,要求就新建議重啟公眾諮詢。 |
資料B 新聞一則
中環街市保育可說是波折重重,一些論者更指這是近年本港保育的失敗例子。由2003年街市檔戶搬遷至今,已有十多年,但至今仍未動工。一些論者估計項目最終落成日期仍可能拖到數年之後。本港歷史建築有珍貴的價值,讓昔日面貌得到保留和傳承,但保育背後涉及昂貴成本,最終更可能要由納稅人來承擔。因此,一些保育人士和社會各界不能達至共識。保育較重要?金錢較重要?應如何取捨?實在值得大家反思!其實,保育亦要面對其他問題,如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前灣仔街市,現已化身為樓高四十六層的豪宅。整座歷史建築被「保育」為豪宅大堂。市民大眾已失去這片公共空間。昔日,人人可進入的灣仔街市,現只可踏上街市前的數級石梯,再往內走已被豪宅大堂的密碼鎖所阻隔。 |
資料C
●現今中環街市
●活化後的灣仔街市
問題
初中題
(a) 參考以上資料,分析香港歷史建築進行活化會面對甚麼困難。請從「經濟成本」和「保育結果」兩方面作分析。 (6分)
高中題
(b) 評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對香港發展的影響。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12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今日香港 能源科技與環境 |
關鍵概念 |
身分 全球化 外來文化 本土文化 公共空間 文化價值 身分認同 文物古迹 傳統文化 城市規劃 舊區重建 歷史建築 文物保育 文物活化 經濟效益 生活質素 可持續發展 |
|
已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的嘉咸街露天市集,現已進行重建。市建局的嘉咸街和卑利街重建項目,涉及三十七座位於嘉咸街和卑利街和鄰近的結志街、威靈頓街等的舊樓。不少市集商販被迫結業離去,舊樓建築也要拆卸。露天市集一去不復見,面貌正慢慢消失。 |
題型分析 |
a. 初中題:屬資料分析題,要求考生利用資料作分析香港歷史建築進行活化會面對甚麼困難。考生須先略用資料,再作出推論,加入個人認識的事實或概念,分析相關困難。 |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 參考以上資料,分析香港歷史建築進行活化會面對甚麼困難。請從「經濟成本」和「保育結果」兩方面作分析。 (6分)
分析角度 |
運用資料 |
解釋推論 |
可運用概念 |
經濟成本 |
──本港歷史建築有珍貴的價值,讓昔日面貌得到保留和傳承,但保育背後涉及昂貴成本,最終更可能要由納稅人來承擔。 |
以中環街市活化為例,說明涉及高昂費用。因此,市建局最終改變了方案,節省九億元。 |
歷史建築 |
保育結果 |
──前灣仔街市,現已化身為樓高四十六層的豪宅。整座歷史建築被「保育」為豪宅大堂。市民大眾已失去這片公共空間。 |
以前灣仔街市為例,說明保育活化後成為豪宅。一般市民已不可入內,失去原有的公共空間。 |
四、作答提示
1. 在回答(a)分題時,同學務必留意提問用語是「參考資料」,所以同學提出的論點,都必須建基於資料A和B,做到從資料出發,其他跟資料無關的論點,一概不必交代。至於個人知識和概念,只應在解釋資料涉及的論點時加以運用。
2. ( a)分題是高中公開試常見的題型,要求學生作出合乎邏輯的推論。面對這些推論題,同學宜先從題目或資料找出前提和結論,再在論證過程中做到層層推論,推論愈嚴密和仔細,表現就愈佳。
3. 跟高中題目不同,本題已設定了「經濟成本」和「保育結果」兩個作答方向,同學只須據此選擇資料,並加說明即可,不必自設其他分析角度。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b) 評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對香港發展的影響。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12分)
影響利多於弊 |
影響弊多於利 |
‧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有利建立身分認同。市民大眾從中得到身分認同,從昔日建築中找到集體回憶。 ‧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有利推動旅遊業發展,吸引旅客來港參觀。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不少建築既有西方建築特色,亦有中國建築色彩。如現時的終審庭大樓是西式建築,屋頂卻是鋪有瓦片。 ‧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有龐大的商業利益,如舊灣仔街市活化後,在上加建了新的全宅大廈,成為豪宅。發展商從中獲得不少經濟收益、 ‧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有利提升市民大眾的生活素質。不少舊建築已有多年歷史,殘破不堪。保育後,環境和衞生也得到改善。街坊的生活素質得到上升。 |
‧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雖有利建立身分認同,但不少建築是昔日殖民政府下的英式建築,令市民大眾懷念過去,不利特區政府推動國民身分認同。 ‧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支出不少。一些保育方案更是付出多,收穫少。最終,政府可能要以公帑來支付。現時,香港仍有不少民生問題有待解決,如老人福利、醫療、房屋等,因此或出現社會分化,資源爭奪問題。 ‧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或令部分公共空間消失。因一些歷史建築保育後,成為不公開的私人物業。市民大眾不可內進,失去了參觀的機會,亦失去一片公共空間。 |
四、作答提示
1. 回答(b)分題時,考生要注意題目關鍵詞有「評估」一詞,故本題有「暗比」成分,考生須比較香港歷史建築保育對香港發展的正面和負面影響,衡量和比較正反兩面的影響後,作出判斷。
2. 一般同學或會以為「評估」和「分析」的意思相近,只列出正面或反面的影響,而不知道要具備立場,明確指出香港歷史建築保育對香港發展是利多還是弊多。
3. 為切合題目要求,同學在評論期間,宜正反立論,如認為香港歷史建築保育有利香港發展,在分析正面因素後,就要反駁或淡化反面因素,顯示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文、圖:陳志華老師
(中學通識科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