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政府應否發展大嶼山為旅遊景點?

2016.02.02
15053 15053

題目
政府應否發展大嶼山為旅遊景點,以振興旅遊業?

資料一
      政府銳意加速發展大嶼山,在提供住宅和商業設施同時,亦積極將大嶼山打造為旅遊及康樂品牌。據了解,當局近日已就大嶼山的旅遊及康樂發展,初步定出規劃大綱,計畫在大嶼山引入六大發展主題,並在欣澳、梅窩等地方設立十一個樞紐區,通過引入極限運動、探險樂園、生態旅遊中心和水上活動中心等設施,吸引旅客「玩」轉大嶼山,延長留港時間,增加消費。
     因應大嶼山的大部分土地位處郊野公園範圍,協助發展局制定大嶼山康樂及旅遊發展策略的顧問認為,大嶼山未來應以集中資源方式發展,將旅遊景點和康樂設施群集發展為主要樞紐,每個樞紐應展示不同主題,以塑造大嶼山為多姿多采的旅遊及康樂目的地。
     據了解,顧問在參照多個海外的經驗,近期已初步定出規劃大綱,建議在大嶼山的旅遊及康樂發展引入六大主題,並設立十一個主要樞紐地區。為帶給訪客獨特感受及截然不同體驗,顧問提出在大嶼山多個地點分別引入「探險」和「刺激」主題;其中,鄰近迪士尼樂園的欣澳,以及現時以鄉鎮風貌為主的梅窩,顧問認為日後均可發展為大嶼山的旅遊門廊。
摘自《星島日報》2015年9月15日A04

資料二
      據旅遊業議會的數字,黃金周首日來港的內地團,按年下跌兩成三,減幅之大頗令業界憂慮。業界為旅遊業轉弱指出原因,近因是港元對人民幣轉強,內地人來港購物的價格差距縮小,吸引力減弱,加上香港「反水貨客」行動,許多內地旅客覺得來港會受敵視,不如到其他「好客」國家開心消費。
      深層原因則是,香港多年來沒有新的矚目旅遊景點,也欠缺具賣點的大型表演項目,一些內地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的中高收入人士,來港除購物外對其他再不感到新意,而其他二、三綫城市的居民,不少也來過香港,如果再不增加自由行城市,日後來港客源必會遞減。
       此外,香港亦欠缺足夠交通和住宿配套,機場的承受力已到了上限,港鐵等交通工具過分擠迫,酒店定價太高,也無價廉質優的多元化住宿如民宿和旅舍等,削弱了吸客的能力。
摘自《星島日報》2015年10月3日A06

資料三
      政府兩年前提出發展「東大嶼都會」的構想,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昨發表首份工作報告,提出在交椅洲建人工島,預計可容納四十萬至七十萬人口,並成為中區及九龍東以外,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
      報告建議,興建道路網和鐵路,連接東大嶼山與北大嶼山,以至新界西北及市區,又認為可研究在小蠔灣增設鐵路站,以配合小蠔灣填海、港鐵車廠上蓋及周邊發展。在發展旅遊方面,建議在十四地點興建康樂及遊設施,包括在欣澳設室內滑浪;在梅窩設戶外探險樂園;在航空城興建遊艇停泊處、溜冰場;在大東山提供觀景、觀星設施及露營場地等。此外,在長沙及索罟群島建水療及休閒度假村,亦擬利用大嶼山的自然資源推動旅遊業,包括提供生態旅遊、農場體驗等。
      報告結尾稱,委員會期望於今年下半年更新資料後,推出新的大嶼山發展藍圖,並在進一步研究各項建議的可行性後,訂定未來五年至二○三○年後的短、中、長期發展的概略時間表。
摘自《頭條日報》2016年1月11日P04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發展和保育之間有何衝突?
‧發展大嶼山的原因是甚麼?是否必要?
‧除了旅遊發展外,大嶼山可作其他發展用途嗎?

論點參考
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 謝世傑
     發展綠色旅遊會令人流增加,對大嶼山的自然生態造成破壞。

香港大學環境生命科學學會
     該區生物多樣式非常豐富,可是政府要將水口變成動物農莊等旅遊設施,會破壞該區生境,政府必須將水口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用地,以永續發展為原
則。

專欄作家 陳勇
     聲音大不代表理據足。守護大嶼山的青山綠水,是港人的共同願望,但保育與發展從來都不應是二元對立的關係,而單純的保存不一定是最好的保育,相反應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按實況加以優化善用。事實上,諮詢委員會無論在提出規劃原則以至主體建議時,均強調前提是平衡保育需要,並通過短中期改善措施,讓巿民親近到大嶼山美麗的一面。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我認為政府在大嶼山發展旅遊景點是必要而且合適的。首先,不少香港人都批評市區因為過多遊客而造成擠迫,如果發展大嶼山,大有分流的作用,有助紓緩市民因交通和生活環境擠擁而產生的怨氣。其次,香港地少人多,發展大嶼山是遲早之事,雖然大嶼山在環境價值上有很多值得保育的地方,然而,發展與保育不一定是有所衝突,只要政府在兩者間取得平衡,大嶼山發展是可行而應做的。

乙同學
      我不認為政府在大嶼山發展旅遊景點是必要的。首先,大嶼山本身有很高的保育價值,商業和旅遊業的收入是一時之快,但對環境的創傷卻是無可補救。政府實不應以一時之利而破壞生態。其次,大嶼山本是有很高的發展潛力,但不一定須要作發展旅遊業。如果政府用作發展新市鎮,對社會帶來的益處,應該比單單作為旅遊景點來得豐厚。畢竟,政府作出規劃時應該以社會長遠利益為依歸,旅遊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只能惠及少數,既然如此,政府實不應短視盲目地將寶貴的大嶼山資源浪費。

 

 

文:Rya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