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小心「廣傳」

2014.04.28
150 150

請廣傳的,是甚麼?

近日,著名食評人蘇施黃和港大醫科生Betty Wong都因為在社交網站上的留言和態度而遭到不少網民抨擊。前者在一家酒店用膳時因不滿侍應的服務、態度和收費,及後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中張貼帳單和請人廣傳,聲討酒店;後者則在取得香港身分證後,在網上撰文講述自己的奮鬥史和對香港入境處及其他相關部門作出投訴。

最後誰被廣傳和聲討?

二人在社交網站留言,本希望得到網民的支持,不過結果卻和她們所想的完全相反,非但得不到大眾的支持,反而成為了眾矢之的,網民對她們的態度都甚為不齒。

網民認為蘇施黃恃自己的名氣去攻擊地位和身分相對低微的侍應,十分霸道;而港大醫科生Betty Wong因身分特殊(偷渡來港,只獲發行街紙,沒有身分證),入境處和其他大學不酌情處理她的個案乃是法理之內,並無不妥,反而,她無視自己本身非法的身分,將別人秉公處理的態度視為攻擊和歧視,被網民認為是強作悲劇主角,自我中心,只懂埋怨別人,不懂反思過失。

弄巧成拙的網絡公審?

蘇施黃和Betty Wong二人起初在社交網站留言的動機,都是希望網民將自己認為受到不公平的遭遇廣傳開去,以獲得大眾的支持;她們既希望網民為自己抱不平,亦希望網民會對她們的「敵人」作網絡公審,為自己取回公道。不過,結果都是弄巧成拙,自己反成了被公審和抨擊的目標。事後,她們分別公開道歉及將社交網站關掉。

反思:

將不平事上載到社交網站,希望聯合其他網民的力量作網絡公審的趨勢愈吹愈盛。不過,上載者並不是每次都能達到目的,不少上載者亦曾遭到「反聲討」。有人認為,現象與社交網絡的本質有關。社交網站以個人為本位,有機會令人培養出自我中心的性格和凡事以個人角度出發的思考方式。

你認為網站上的「請廣傳」行為何以成為風氣?網絡公審出現的原因是甚麼?有何利弊?

載自2014年4月28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Ryan 圖:網上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