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解精確 論證嚴密 具說服力
2016.01.22
自擬題目:試以藝文中學學生林溢喜的身分撰寫書信一封。在信中,建議兩個新口號,並指出該兩個口號分別切合了哪一項建校精神,以及說明口號背後的精神在現今社會的重要性。
資料一:學校海報
藝文中學 2017年學校口號徵集比賽 ※目的: 期望以新口號為同學定下新的學習目標,以及建立正面積極的態度和人生觀。 ※口號用途: 所有獲選口號將會製成橫額,掛於禮堂及校內當眼處,同時口號亦會印於海報、手冊、校刊和學校網頁上。 ※建校精神: 1. 全人發展,德學並重; ※參加方式: ※參加資格:本校學生 ※獎品:每年級首三名可獲500元書券以資鼓勵 ※截止日期:2016年2月22日中午十二時 |
資料二:林溢喜搜集的資料
古語 |
意思 |
1. 克明峻德 |
出處:「克明峻德。」(《書經》)(註:克,能也。俊,通「峻」,大也。) 語譯:要彰明本身的良知善性,除去心中的私慾,明辨是非善惡。 |
2. 自強不息 |
出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語譯:君子應像天道一樣,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
3. 博文約禮 |
出處:「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 語譯:廣泛學習,用禮節來約束自己的身心,就不會誤入歧途。 |
錄音稿:
林溢喜: |
劉老師,我想參與學校的口號徵集比賽,你能給我一點意見?我做了不少資料搜集,發現很多中國古語都能切合學校的建校精神。我認為中國古語簡潔有力,容易記誦,很適合當口號。我應該把所有搜集到的口號一併寫進信中嗎? |
劉老師: |
溢喜,按海報的要求,提交兩句口號便可。而且還要留意,口號盡量不要與今年的口號「博學多才,敬師守禮」重複,否則就不是「新」的學習目標了。 |
林溢喜: |
對呢!我還打算以「博文約禮」作為下年度的口號,現在看來不太合適了。幸好我還找了另外兩個口號,而且它們都能各自對應一個建校精神。 |
劉老師: |
那就好了,我認為除了要解說清楚兩個口號如何體現建校精神外,還要解釋口號背後所反映的精神有多重要,這樣才能夠說服校方採用。 |
林溢喜: |
好的,我明白了,謝謝你,劉老師。 |
答案示例
段落示例 |
我建議用「克明峻德」作為下年度的口號之一,因為它正好迎合了我校的建校精神——「慎思明辨,奉公無私」。「克明峻德」出自《書經》,意指我們要明辨是非、善惡,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與人同流合污,要懂得自行分辨對錯、好懷,與建校精神提倡的「慎思明辨」不謀而合,正正提醒了同學要以清晰的頭腦謹慎思考,通過自主、獨立的思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克明峻德」又指我們要彰明本身的良知善性,除去心中的私慾,不要因為一己之慾而做出損人利己之事,故應如同我校的建校精神,常持有「奉公無私」之心,善待別人,處處替人着想,放下私慾,易地而處。 以此古語作為口號,不但能夠幫助同學發揮「慎思明辨,奉公無私」的精神,切合建校精神,而且這句古語背後所反映的精神對個人、學校和社會也十分重要。首先,對學生立身處世而言,「克明峻德」教導同學明辨是非,擇善而從,亦警醒人們要去除私慾,在面對道德抉擇時能夠做到大公無私,提醒人要奉公守法。這種精神,對學生在現今資訊氾濫、訊息真偽難辨的社會中尤其重要,因為沒有明辨是非之心,便很可能隨波逐流,甚至被輿論操控,成為指鹿為馬的幫兇。除了對個人重要外,這個口號背後的精神對學校和社會亦十分重要。在學校方面,「克明峻德」背後反映明辨是非的精神,可讓同學學會自律奉公,這樣可以提升學校的管治及紀律。假如沒有了自律奉公的精神,同學之間犯錯便會互相包庇,令學校難以有效管治,造成混亂,甚至會影響日常運作,影響學生學習。至於對社會而言,「克明峻德」所體現的奉公無私,正正是法治社會所追求的境界。假如社會每人都能尊重法治,奉公守法,社會定必能達到治平久安,人人也能安居生活。相反,要是沒有奉公守法的精神,人們會變得不遵守法律,作姦犯科,到時社會制度便會崩潰,後果難以想像。因此,我認為「克明峻德」背後反映的價值觀既對現今重要,而且也切合學校建校精神,因此這古語十分適合作口號之用。 另外,我建議用「自強不息」作為下年度另一口號,因為它迎合了另一建校精神——「鍥而不捨,堅毅不屈」。「自強不息」出自《周易》,意指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不斷挑戰自己,透過定立不同的目標,努力追趕,把自己的潛能推至最高峰,無論過程有多困難、有多煎熬,仍是要憑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的精神,自我鞭策,永不停息,這正正是建校精神——「鍥而不捨,堅毅不屈」的體現,因為其意思也是鼓勵同學在面對挑戰時,要鍥而不捨地捱到終點,以堅毅不屈的精神達至成功,永不言敗。 以此古語作為口號,相信能夠助同學發揮「鍥而不捨,堅毅不屈」的精神,鼓勵他們身體力行實踐建校精神。事實上,「自強不息」背後反映的精神,對個人、學校和社會均十分重要,很值得大家學習。在個人方面,「自強不息」能提醒同學做事要有毅力,也激勵人們要有永不言敗的精神和力求進步的心。這種精神,對人們立身處世有莫大幫助,因為它可以讓人敢於面對逆境,避免半途而廢。事實上,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挫敗,假如沒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人便可能會一蹶不振,無法振作,永遠停留在失敗中無法向前。因此,學會「自強不息」,對人們立身處世十分重要。除了對個人重要外,這種精神對學校和社會亦十分重要。就學校而言,「自強不息」讓學生敢於挑戰自己,可讓他們學會盡展潛能,這可以令學校產生一種積極正面的學習風氣,提升學生的表現。試想想,假如學校的學習風氣是消極的,學生學習時便容易變得得過且過,這樣他們便無法獲得進步,長遠影響學校的風評,對學校的壞影響甚大。至於對社會而言,「自強不息」背後的積極進取精神,對社會發展進步十分重要。假如社會上的人都能逆流而上,努力打拼,積極解決社會問題,改變社會,就可以讓社會進步,推動發展。反之,若人們面對困難時只一味怨天尤人,便會令社會出現紛爭和矛盾,加劇社會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