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三國亂世出佳作

2016.01.08
14898 14898

改編三國VS史實三國

 

將於本月上演的舞台劇《火鳳燎原》,改編自近年難得一見的同名三國漫畫,故事顛覆傳統史觀,令讀者耳目一新。其實不少三國作品都滲入民間傳說、野史及想像,與真實歷史相距甚遠,讀者及觀眾以為真有其事,故產生不少錯誤看法。真真假假,一次過辨明真相。

 

性格逆轉:周瑜是「小器鬼」?

為了營造鮮明個性及戲劇效果,不少三國作品都會重新塑造歷史人物的特徵及言行,將他們改頭換面。在眾多人物中,周瑜可以說是最可憐的一個。正史《三國志》稱他:「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本是一個心胸廣闊、頗得人心的人才,但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卻成為心胸狹窄、被諸葛亮「激死」的「小器鬼」。

同人不同命,諸葛亮不但未被醜化,反而被人刻意美化,成為天才軍師。有名的「火燒博望坡」通常都被認為是他的精采謀略,殊不知歷史上劉備才是為此戰出謀獻策的指揮,戰功不屬孔明。「空城計」亦疑點重重,據南朝史家裴松之研究,諸葛亮當時應該與魏軍相距一千多里,雙方可能沒有相遇,故此大有機會是杜撰出來的。

 

誇張戰事:赤壁曹軍有八十萬?

演義寫得三國戰爭精采,令觀眾看得入神,以「赤壁之戰」為例,曹操率領足以坐滿六十四個紅館的八十萬大軍南下,卻被只有數萬人的孫劉聯軍大敗,出人意料的戰果被後人津津樂道。不過,歷史學家認為曹操當時須將大軍駐守在北方,加上運輸困難,所以只能派十多萬人到赤壁對付約七萬人的孫劉聯軍。十多萬人輸給熟悉水性、以逸待勞的幾萬人,這才算合理吧?

三國戰爭還有大量不合情理、史實的例子。諸葛亮派兵南征,為了令南蠻輸得心服口服,他居然連續七次將本是戰俘的敵軍首領孟獲放走,是為有名的「七擒孟獲」。可是,這件奇事根本就沒有確實證據支持,只屬民間傳說,可信性低。且按常理推斷,諸葛亮多次放走敵人,也難以面對在戰場上拚命的蜀兵吧?

 

升上神枱:關公大戰外星人?

無論你有沒有看過三國作品,都會對「關二哥」有認識吧?他是華人社會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神祇。在《三國演義》中,也是個「屈機」人物,「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英勇事迹令其地位超然。上世紀七十年代,更有一齣叫《香港大災難》的特攝片,講述關羽顯靈勇戰外星人,足見其「神人」形象深入民心。

關羽有沒有遇過外星人真的不得而知,但我們卻可以肯定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歷史上,關羽是一個為劉備賣命的猛將,雖然勇武,但也逃不過被人殺死的命運。只是民間傳說將其形象誇張化及神化,後人杜撰「過五關斬六將」,凸顯他武力驚人;明朝人徐道《歷代神仙通鑒》指關羽是烏龍化身;清朝人袁枚《新齊諧》稱關羽曾經顯靈為人申冤。通過這些傳說及文學創作,關羽由普通人變成神仙,人們漸漸認為他真的是一個神,與史實漸行漸遠。

 

瘋狂謠傳:趙雲是女兒身?

如果有人說張飛是個有文化修養的將領,你會覺得難以置信;如果有人說趙雲是個女人,你一定會認為他是瘋子。瘋狂三國謠言充斥網絡世界,有些完全沒有可信性,有些卻可能真有其事。

在不少故事中,張飛單靠驚人的巨吼便能嚇死夏侯傑,姑勿論此事之真偽,後人都自然地認為他是個沒有文化的嚇人大叔。不過,根據史料《三國志集解》,張飛打敗張郃後,在石上刻字,表演書法,展現文氣。這個說法雖有一絲可信性,但始終未被證實,故大家不應盡信。

趙雲的性別本來沒有懸念,但網民想像力豐富,認為「他」是女兒身。理由是劉備常以「他」作近衞,與「他」分開時依依不捨。但這些原因太過牽強,純屬空想,君臣之間相處融洽根本就很正常,網民還是不要有太多幻想好了。

 

三國進化論

 

三國原本只是一段歷史,這個分裂時代充滿名將、軍師、大戰、計謀,吸引力極強。後人再在歷史基礎上加入個人想法,創作大量改編作品,使三國不斷「進化」,成為一個風靡華人社會的文化。

 

史實(三國)

一般認為公元184年至280年是三國時代,東漢分裂成三國,魏國先滅蜀國,但前者又被司馬家篡奪,變成西晉,最後由西晉滅吳,統一天下。當時戰亂頻仍,大量英雄人物、計謀湧現,稱得上是中國史上最有名的分裂時代。

 

三國志(西晉)

西晉人陳壽熱愛歷史,寫下史書《三國志》。此書分〈魏書〉、〈蜀書〉及〈吳書〉三部分,敍述史事時以人物為主綫。雖然陳壽因為政治問題而以魏國為正統,但其觀點沒有因而偏頗,故此書的歷史價值及可信性高。

 

話本小說(宋)

三國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啟發不少戲劇及文學作品。宋代街頭流行講故事,演講者通常有故事底本,是為「話本」。蘇軾《東坡志林》曾提及宋人聽三國故事的情景,相信當時已出現三國話本。

 

三國演義(明)

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將三國史實、前人作品及傳說融合,寫出影響深遠的小說《三國演義》。此書以蜀國為正統,描寫戰爭時,靈活多變,絕少重複,總能凸顯交戰雙方鬥智鬥力的情節,將各場戰爭的特點帶出;寫人物時,能透過言行建立性格,角色忠奸分明。全書結構非常緊密,完整且緊湊,讀者能清楚了解魏蜀吳三國相爭的經過。《演義》亦用上通俗字眼,較為淺白易明,故深入民心,啟發後世眾多三國作品的誕生。

 

多媒體作品(現代)

三國題材歷久不衰,創作人加入嶄新史觀及個人想法,利用電影、電視劇、漫畫、遊戲等媒介演繹三國故事,例如台劇《終極三國》將武將變成美少年;電影《赤壁》重現赤壁之戰的宏大場面。

 

被選中的時代

 

世事變改 愈亂愈愛

「亂世出英雄」,經典事迹往往伴隨英雄出現,故觀眾最喜歡看亂世。三國群雄混戰,不少能人異士得到表現身手的機會,劉備有天才軍師諸葛亮及「五虎將」;曹操有司馬懿及「五子良將」;孫權有周瑜、陸遜、呂蒙及魯肅「四大都督」。武將鬥勇武,軍師鬥才智,君主鬥奸詐,成就「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及「夷陵之戰」等史詩式大戰,當中有「苦肉計」、「火燒連環船」及「木牛流馬」等策略,又夾雜大量複雜的人物關係,愛情、親情及忠義都可以從中找到。所謂「亂」,其實是人物、情節互相交織,環環相扣,層次豐富地建構起一個時代。試問愛「亂」的觀眾又怎能不喜歡三國呢?

 

不長不短 時間剛剛好

中國史上有多個亂世,為何三國能一枝獨秀?三國不足百年,就古代分裂歷史而言,不長也不短,人物可以在這段時間內相遇及對決,無論是前期的群雄混戰或後期的三國鼎立,都有大量代表人物坐鎮,例如「五虎將」曾多次與「五子良將」接觸或對戰;諸葛亮則與周瑜及司馬懿鬥智。

相反,春秋戰國及南北朝這類分裂長達數百年的時期,雖有多個代表人物,但年份相差太遠,他們根本難以相遇,令精采程度大減。而隋末、元末的分裂局面雖然比三國短暫,但人才及軍師較少,吸引力低。三國長短適中,剛好能將英雄人物的光輝歲月薈萃在一起。

 

創作素材多 便於改編

三國廣受歡迎,除了是觀眾的主觀因素及歷史因素促使外,也需要出色的改編作品支持。三國故事宏大,加上背景是真實歷史,擁有大量史料及民間傳說輔助,提供廣闊的創作素材,十分適合改編。經典作品《三國演義》宏觀地講述三國故事始末,沒有特定主角;網絡小說《醜霸三國》則以虛構人物董俷作董卓之子,從董家陣營展開故事。

每個三國角色及情節都有發揮潛力,只要配上適當的敍事技巧便能成為有趣的故事,故作品數量繁多,三國熱潮不退。

 

追蹤日式三國

 

時下年輕人所接觸的三國作品以遊戲、漫畫及動畫為主,大部分都源於日本。為甚麼日本人對這段歷史感興趣?他們的史觀與我們有甚麼分別?要解答這些問題,當然要問問權威──熟悉日本三國文化的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吳偉明教授吧!

 

三國觀 顯不同

日本人對三國的鍾愛眾所周知,吳偉明解釋:「他們對亂世感興趣,也欣賞三國人物的俠義與忠義,因而喜歡這段歷史及創作改編作品。」

雖然日本人與中國人都喜歡三國文化,但兩者的史觀有很大出入。吳偉明道:「《三國演義》在中國民間流傳多年,中國人深受其影響,視之為正統。《演義》較晚傳入日本,影響沒有中國那麼深遠,故他們沒有將此書當作正統。」因此日式三國文化沒有偏重蜀國,史觀較為平衡,人物也沒有那麼忠奸分明。

 

日式三國改造法

日本與中國的三國史觀不同,在創作上也有不同取向。在中國,只要作品與《三國演義》有出入,便很容易被視為歪曲歷史,招惹批評。但日本人沒有「正統枷鎖」,創作可以天馬行空,加入大量作者個人史觀或虛構元素也不成問題,成功建立獨特的日式三國文化。

吳偉明認為,日本的三國改編作品可分成小說及ACG(動畫、漫畫及遊戲)兩大類:吉川英治的小說《三國志》根據《三國演義》改編,對人物重新評價;陳舜臣《秘本三國志》新增虛構人物,講述張魯母親少容勸黃巾軍向曹操投降。ACG作品的改編幅度更大,漫畫《龍狼傳》以日本現代中學生為主角,講他回到三國時代,當上蜀國軍師。作品亦不一定以蜀國為主,動畫《鋼鐵三國志》以吳國為主綫,遊戲《三國志曹操傳》以魏國為中心。更有一些作品引入與三國毫不相干的元素,如《BB戰士三國傳》將武將變成高達;遊戲《三國無雙》更加入神話傳說的人物。

 

逆輸中國

日式三國作品創意十足,製作認真,品質超越中式作品,漸成中港台三地流行文化的主流,吳偉明表示:「日本更反過來影響中國,基本上所有嘗試一反傳統的中式三國作品,或多或少都受日本啟發。」

例如近年火熱的漫畫《火鳳燎原》由香港人陳某創作,作品有別於一般港漫,在分鏡、角色造型上都採用日式風格,而人物評價亦較為持平,後來更反進軍日本。內地動畫《Q版三國》將三國人物以Q版卡通改造,加入荒誕古怪的情節,以惡搞為賣點。香港電視劇《回到三國》,採用日本常用的「穿越」情節,嘗試創新,且加入虛構及搞怪橋段,「CULT味」十足。

吳偉明補充:「日本人成功跳出傳統歷史框框,創意源源不絕,故三國題材長做長有。」如果華語地區也想將三國題材創新,便須向日本借鏡,不能再受《三國演義》束縛了。

 

部分受日本影響的新式華語三國作品

漫畫

香港---《火鳳遼原》

內地---《鎮魂街》

 

電視劇

內地---《三國》

香港---《回到三國》

台灣---《終極三國》

 

電影

香港---《赤壁》

香港---《三國之見龍卸甲》

 

動畫

內地---《Q版三國》

內地---《三國演義》

 

遊戲

台灣---《幻想三國誌》

台灣---《三國志姜維傳》

內地---《三國風雲》

內地---《三國殺》

文:方俊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