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聆聽能力:解讀概念

2016.01.08
14892 14892

       同一個故事,解讀方法當然不只一個。所以科學上有所謂的「對立成因」,意思是同一個證據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方法,有人會認為提出A的解讀方法,但當然除了A之外,還有其他「對立成因」是可以言之成理的。換言之,即有「其他可能因素」。

      筆者嘗試將這種概念套入聆聽一卷,意思是,同一個故事有不同的解讀方法。例如「龜兔賽跑」的故事,你可以帶出A方式的解讀,當然我也可以帶出B 方式的解讀,C、D、E等等當然也沒有問題。

      考評聲帶中常常引入故事,截取其中情節,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例如春秋的時候,齊桓公得到管仲的扶助而稱霸諸侯,當管仲病重的時候,桓公曾經問他易牙可否重用,管仲提醒桓公,易牙為了迎合桓公,曾殺了他的兒子作菜餚給桓公吃。即使才能有多大,會做這種有違天倫的事的人都不應該重用。管仲死後,桓公因個人好惡而任用易牙,結果小人當道,導致朝政日非,桓公不得善終。

A. 用人要才德兼備。
B. 忠言逆耳,後果嚴重。
C. 時移勢逆,舊的一套未必適合使用。
D. 用人不應因個人好惡。


問題(一):以下哪項是王老師引用齊桓公事迹的主要目的? (2分)

A. 說明用人不當的惡果
B. 說明用人不能只重才不重德
C. 說明用人不應以自己好惡
D. 說明舊的一套未必適合使用

錄音聲帶

 芳芳:重才而輕德,並不合理。

 家明:人才難求,還要才德兼備,不是吹毛求疵嗎?

 王老師: 家明,讓我說個故事給你聽。春秋的時候,齊桓公得到管仲的扶助而稱霸諸侯,當管仲病重的時候,桓公曾經問他易牙可否重用,管仲提醒桓公,易牙為了迎合桓公,曾殺了他的兒子作菜餚給桓公吃。即使才能有多大,會做這種有違天倫的事的人都不應該重用。

 芳芳:我也有聽過。

 王老師: 可惜忠言逆耳,管仲死後,桓公因個人好惡而任用易牙,結果小人當道,朝政日非,桓公都不得善終。

 家明: 老師,時移勢逆,舊的一套未必適合使用。有能者居之,社會才會進步,正所謂不理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問題(二): 錄音中,根據幹事對於遲到十分鐘的討論,有關手推車放於斜坡上之比喻,為要說明: (2分,參2016新卷)

A. 遲到之定義要清楚明白,不容扭曲。
B. 儘管遲到時間很短,也是不對。
C. 不應為遲到找藉口,要學習準時。
D. 若遲到成了習慣,情況會愈趨嚴重。

錄音聲帶

 陳溢喜:婷欣,遲了十分鐘而已,不算遲吧?

 張婷欣: 甚麼?遲十分鐘不算遲到?那遲多久才算?你就是無時間觀念。當你沒有為準時訂立一條明確界綫,就會認為遲一兩分鐘無所謂,於是下次就會遲五分鐘,然後愈遲愈多了。情況就像將一輛手推車放在平地,它會穩穩停留,但若然你將手推車放在斜坡上,然後放開手,無論坡度大或小,車也會向下溜,而且愈溜愈快!

 李愷心: 照你說法,那麼,遲到就好像將手推車放在斜坡上。遲十分鐘看似小事,但即使斜坡不是很陡斜,手推車也一定會向下溜,下溜的速度也會愈來愈快。

 

問題(三): 以下哪一項是庭欣引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主要目的?(2分,參考2015-2016 〈旅遊文化〉自擬題目Q6)

A. 說明形象負面的地標也有正面的價值
B. 說明聯合國審批世界遺產標準的輕重
C. 說明地標形象不影響世界遺產的申請
D. 說明世界遺產必須能夠體現普世價值

錄音聲帶

 溢喜: 明治維新比起中國的晚清改革,兩者簡直判若雲泥,無疑是值得紀念的。不過,我聽說在開發島上資源時,日本政府曾經強行徵召韓國工人到島上工作,他們當時的身分是日本殖民,遭受到不人道的勞役。如此看來,軍艦島可謂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既然如此毀譽參半,我想它大概無法成為世界遺產吧!

 庭欣: 溢喜,世界遺產設立的原意並非「報喜不報憂」的,正如位於波蘭的世界遺產「奧斯威辛集中營」,就是當年納粹德軍屠殺猶太人的地方。我們固然會因為這個地方而勾起不快回憶,但另一邊廂,這個地方讓人們永遠記住一段不應被遺忘的歷史。

 小冬: 庭欣說得沒錯,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日本當局必須承認及紀念當年被勞役的韓國工人,體現尊重歷史的普世價值,才會批准申請。據悉日方已接受有關要求,而「軍艦島」亦已經正式成為世界遺產。



參考答案:(一):B (二):D (三):C

文:林溢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