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華北霧霾天氣找出路
2016.01.07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
華北霧霾天氣持續惡化,北京近日一度錄得PM2.5(超微細懸浮粒子)濃度接近每立方米1,000微克,是世衞安全標準的100倍,懸浮粒子濃度相當於著名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天津、河北、河南等地近日亦出現嚴重空氣污染,而京滬高速山東德州段也因大霧出現嚴重塞車,滯留車輛超過40公里。新疆烏魯木齊機場因大霧滯留旅客逾5,400人。 |
資料B
華北地區日益頻繁的空氣指數爆表,動輒大面積持續霧霾天,北京甚至首次啓動了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今年以來,霧霾佔據了公共話題的重要席地,成為壓在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要治理霧霾,首先就要回答霧霾的確切成因,否則無從下手,更無法對症下藥。遺憾的是,近年來各地相關部門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研判,本次重污染期間,與燃煤污染排放關係較為密切的有機物、黑炭等濃度增長曲綫基本同步,反映出區域燃煤污染的重要影響。 |
資料C
有證據顯示,霧霾的出現並不完全是自然現象,很大程度上,與人類工業文明的進程息息相關。傳統上的居民生活方式,的確存在着不夠環保的問題,但將此視為引起區域性的重度空氣污染的原因,卻難逃轉移壓力的嫌疑。應當承認的是,總體上,中國目前的工業化水平仍然停留在粗放模式,很多地方的產業結構存在很大的缺陷,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在明裏暗裏仍然是地方發展的路徑,這就讓觸及地方眼前利益的環境治理行動面臨不小的阻力。 |
問題
初中題
(a)參考資料A及資料B,指出華北空氣污染的情況。 (3分)
(b)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分析華北地區日益頻繁的空氣指數爆表的因由。 (6分)
高中題
(c)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試建議中國應採取的能源政策,才能減輕空氣污染的問題。 (8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 |
關鍵概念 |
可持續發展、空氣污染、改革開放、工業化、能源結構、可再生能源 |
相關議題/新聞 |
中國環境保育 中國文物保育 |
題型分析 |
初中題目 (a)屬「資料」題,要求考生從資料中,指出華北空氣污染的情況。 (b) 屬「分析」題,要求考生從資料中,分析華北空氣污染的成因。 高中題目 (c) 屬「評論」題,考生須提出中國的應對策略,須有理據及概念支持個人的見解。
|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參考資料A及資料B,指出華北空氣污染的情況。 (3分)
首先,華北地區日益頻繁的空氣指數爆表,北京近日一度錄得PM2.5(超微細懸浮粒子)濃度接近每立方米1,000微克,是世衞安全標準的100倍。
其次,大面積的污染,如天津、河北、河南等地近日出現嚴重空氣污染。
最後,各地相關部門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眾說紛紜,如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研判,本次重污染期間,與燃煤污染排放關係較為密切的有機物、黑炭等濃度增長曲綫基本同步,反映出區域燃煤污染的重要影響。
(b)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分析華北地區日益頻繁的空氣指數爆表的因由。 (6分)
過度側重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中央政府的整體國策是以經濟發展為優先,並着力對城市及農村進行現代化,發展工業。目前的工業化水平仍然停留在粗放模式,很多地方的產業結構存在很大的缺陷,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仍然是地方發展的路徑。而當環境保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障礙時,它們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地方政府抵制環保政策
中國地方各級官員為了爭取政績,大力招攬企業在當地設廠生產,並因經濟利益而抵制中央的環保政策。地方政府為了吸引企業設廠,沒有採取積極行動遏止企業的污染行為。(針對以上問題,近年國家環保總局籌備和推行各項新環保制度,以經濟誘因加強地方政府進行環境保育的動機。)
社會缺乏環保意識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人均熱衷於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壓倒一切」的氛圍下,社會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雖然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成果大大地改善了國民的生活素質,但卻造成社會過度追求財富,缺乏對環境的愛護和尊重,因而大大地阻礙了國家環境保育工作的進行。
四、作答提示
1. 分題(a)是資料回應題,要求考生從資料中,指出華北空氣污染的情況,並須舉例支持各個觀點。
2. 分題(b)是分析題,要求考生從資料中,分析華北空氣污染的成因,須由國策、地方政府、市民意識三方面分析。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c)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試建議中國應採取的能源政策,才能減輕空氣污染的問題。 (8分)
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
隨着空氣污染對國人健康的影響愈益加深,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將會持續加快。在眾多可再生能源之中,只有太陽能和風能可應用在全球任何地方,故此它們的發展潛力最大。跟太陽能相反,風能將更有潛力朝大規模發電的方向發展。風力渦輪機的體積不斷增加,而發電量和發電效能亦相應提高。
替代能源的使用
中國可以再生能源應用於產生電力,它們能取代化石能源的部分功用。此外,生物能源是現時最具發展潛力的替代能源之—。生物能源泛指任何通過微生物把有機物質,如農產品、動植物殘骸、工業和林業有機廢料、都市有機廢料、污水等分解或發酵而成的燃料。現時最常見的生物燃料有乙醇(酒精)和甲烷(沼氣)。中國科學家應積極研究生物能源廣泛的應用,通過減少對化石能源的運用,從而改善空氣質素。
提升發電與輸電效能
傳統發電廠的發電效能普遍偏低,在燃燒化石能源時所生產的能量通常只有約40%會被轉化成電力,其餘則全數散失為熱能。發電廠生產電力後,電力輸送過程亦會造成平均5%的電力流失。中國如能改善輸電技術,會可減少對化石能源的消耗,從而改善空氣質素。
四、作答提示
分題(c)要求較高,考生提出建議,並以相關概念作支持。考生務必留意,作答時,應包括探討在中國可推行的策略。
文:李偉雄老師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