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戰文憑試──新沙士MERS
2016.01.06傳染病一直是備受國際關注的議題,特別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各地政府也不能獨善其身,因為即使是個別地區爆發疫情,亦會隨着人口流動而蔓延到世界各地,嚴重打擊全球的經濟及社會民生。
2015年中,中東呼吸綜合症(俗稱新沙士/MERS)在韓國社區大規模爆發,而香港與韓國接觸緊密,加上經歷過2003年沙士慘痛一役,港府及市民都嚴陣以待,避免重蹈覆轍。同學不妨藉着這次疫情,反思傳染病與全球化的關係;以及香港經歷沙士、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後,怎樣建立出一套比較成熟的防疫機制。
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公共衞生
Tips:過往題型參考
過往的公開試題及練習卷中,均未有問及傳染病議題的題目。但同學要特別注意的是,公共衞生這個單元在2012-15年連續4年出現於卷一(即是必答部分),當中問及的議題先後包括煙草管制、肥胖與全球化、香港的暴飲模式及立法規管整容,可見公共衞生的重要性。而傳染病正正是公共衞生單元重點議題之一,絕對是熱門出題方向。
「新沙士」不過是一個切入點,除此以外,禽流感、伊波拉、登革熱及愛滋病等也是常見的同類議題,同學不妨先歸納與它們有關的概念,如防疫機制、國際組織等,考試時便可大派用場。
致勝錦囊
傳染病與國際組織
正因傳染病涉及的持分者眾多,往往不是一個地區或國家能夠控制。國際組織的出現,便能統籌和協調跨境的防疫工作。同學應該多了解認識這些組織的職能,並反思及評估它們的效能。
圖解議題
議題背景及討論重點
何謂「新沙士」?
‧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在2012年於沙特阿拉伯首次被發現,初步認為病毒來源於駱駝。現時已有超過20個國家曾出現患者,主要集中於中東地區。
‧直到現在,已有超過1,000宗確診個案,而死亡人數亦超過400人。由於目前並未成功研發疫苗,染病死亡率達三成。
‧此症又被稱為「新沙士」──首先引發新沙士的冠狀病毒與2003年爆發的沙士相似;其次是兩者的病徵亦相似,包括呼吸道感染,如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及器官衰竭等。
比較南韓與香港的防疫意識及機制
南韓──意識不足
‧2015年中,南韓社區爆發「新沙士」,韓國政府卻未能及時控制疫情,更波及周邊其他國家。事後被國際狠批防疫意識不足、通報反應慢、醫療系統未能承受大量疫症患者及當地市民欠缺公共衞生意識。
‧韓國政府輕視了「新沙士」的威脅,發現首宗確診病例後,韓國保健局一再表示這種疾病「傳染性不強」,又多次強調發生第二代人傳人「可能性不大」,直到疫情爆發後17天,才向國民發送預防MERS預警短訊。
‧南韓發現患者時未有立即向外界坦白交代,以通報各國啟動防疫系統。反而封鎖消息,以「家醜不出外傳」為由拒絕世衞到訪;另外又以避免引起公眾恐慌為由,拒絕對外公布曾處理病患的醫院名單,社會難以加強防備,有人甚至曾到相關醫院求診、探病也不知,增加患病風險。
‧爆發疫症期間,南韓並沒有管制國民出入境,更容許疑似病患自由進出社區及各國,增加病毒擴散鄰國風險,致人心惶惶。
香港──機制成熟
‧相反香港政府擁有應付沙士的經驗,港人的衞生意識相對較高,亦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成熟的防疫機制,在行動方面較南韓迅速及具體,以防止疫症入侵社區。
‧疫情爆發期間,一名感染「新沙士」的南韓男子取道香港前往惠州,增加香港爆發社區感染的風險,故此港府馬上宣布啟動一系列的應變措拖:
-應變機制:早在2012年已經設立「中東呼吸綜合症應變機制」,根據疫情流行程度,設定「戒備」、「嚴重」及「緊急」三個級別作相應措施。
-通報機制:政府不僅安排衞生防護中心每日向公眾交代最新情況,亦有專家分析韓國爆發數據,以及在機場派發口罩阻止病毒傳播,令本港成功攔截「新沙士」傳播。
-旅遊警告:在爆發疫情期間,保安局向韓國發出紅色旅遊警示,建議市民如非必要應避免前赴韓國,包括前往當地旅遊;提醒身在當地的港人盡量避免到訪當地的醫療機構,在人多擠迫的地方應佩載口罩,並注意清潔雙手;從SARS開始,衞生署一直堅持對入境者進行紅外綫體溫探測,避免病患者入境。
-隔離措施:由韓國經港前往內地的韓國男子被確診感染「新沙士」,引起本港各方關注。衞生防護中心馬上追蹤病患接觸者,19名被追蹤到與患者有密切接觸者,被送至改作檢疫中心的西貢麥理浩夫人度假村隔離檢驗,以策安全。
-防護設施:醫管局已存備超過140萬個N95口罩和3,800萬個外科手術口罩。醫管局還定時監察隔離病房的使用情況,確保醫院有足夠資源應付大規模爆發的疫情。
大規範傳染病對地區/國家的影響
‧破壞政局穩定:「新沙士」反映出南韓政府誤判形勢、辦事不力,促使今次疫情奪去36名寶貴性命,也令國民及旅客對這國家失去信任,造成政局不穩。
‧損害國際形象:世界各地對南韓這個已發展國家也抱有較高期望,可是南韓政府卻未能及時控制疫情,更讓病患自由出入各國,甚至牽連其他國家,損害國家形象。
‧打擊國家經濟:首當其衝的是旅遊業,疫症一旦爆發,沒有人願意冒險前往疫症地區;而且全球化下的雙邊貿易也會癱瘓,生產業停頓,經濟受打擊。
大規範傳染病如何體現全球化的進程?
‧地域界限消失:交通便捷下促成全球一體化,國與國之間在無形中其實是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市民可經飛機、船隻等交通工具輕易到各國旅遊。各國人民交往頻密,每年全球飛機乘客多達10億人,以致「風土病」不再限於某個社區。例如「新沙士」2012年在中東確認後,陸續在約旦、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英國、菲律賓、美國及南韓等地出現。
‧全球資訊快速流動:「新沙士」出現後,我們通過互聯網等資訊科技,得知全球疫症蔓延的最新情況及「新沙士」的相關資料等,有利我們迅速反應,把損失降到最低。而且全球化促使各國科學家更容易交流傳染病資訊,有助社會在疫症醞釀初期制定防疫措施。而早前世衞亦計畫統一招募新沙士康復者捐血,以研發血清,並增加工作效率。
‧國際組織互相協調:面對跨國的傳染病挑戰,不同的國際組織亦應運而生。這些全球性組織包括國際性政府組織,以及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前者例如世界衞生組織(WHO);而後者則是紅十字會及無國界醫生等。當中以世衞的影響力最大,負責指導和協調國際衞生問題。當國際社會發生嚴重疫情時,世衞有責任向相關國家地區發出公共衞生指引、衞生評級、技術支援、研究報告等,以助應對疫症。但同時亦有人對世衞的工作成效存疑,因為他們推行全球防疫工作的同時,往往需要不同國家的合作,作出一些可能影響他們政治利益的公共衞生政策。
相關概念:衞生防護中心(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後,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隨即着手研究在香港設立一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組織,以對抗、治療及預防任何傳染病在香港社會爆發之可能性,類似美國的疾病控制中心。結果於2004年6月1日正式成立衞生防護中心,負責加強香港市民對預防及控制各種流行疾病,包括傳染病的認識,並會調查各種流行疾病感染個案,監察疾病通報情況,以及與其他國家交換有關疾病感染個案情況。
相關新聞事件簿
新沙士MERS×今日香港
南韓過去兩日各新增一宗新沙士確診個案,本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待韓國不再出現新增病例,然後重新監察多二十八日,才會考慮取消紅色旅遊警示。
摘自2015年7月4日《星島日報》A16
南韓「新沙士」疫情暫緩,保安局維持對南韓的紅色外遊警示,但原來鑑於本港季節性流感情況,韓國外交部突向香港發出藍色旅遊警示,屬四級警示中的最低級,提示外遊人士應注意當地情況,並關注香港H3N2流感患者及死亡數字不斷增加。本港衞生防護中心稱,一直與韓國衞生當局保持溝通,先後四次向對方提供最新流感監測的詳盡數據,以作澄清,並留意到近日韓國當地部分不實報道,聲稱本港流感情況較南韓新沙士情況嚴重,已解釋兩症不同。
摘自2015年7月11日《星島日報》A12
再有疑似新中東呼吸綜合症感染者,到卓健醫療集團旗下位於港鐵九龍站的醫務中心求診,中心立即通知衞生署,當局其後派救護車將疑似患者送到伊利沙伯醫院隔離檢查,港鐵亦派員封鎖醫護中心附近範圍消毒,猶幸患者最終對病毒呈陰性反應,證實虛驚一場。
摘自2015年6月28日《頭條日報》P2
新沙士MERS×全球化
南韓周刊《教授新聞》周日發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昏庸無道」成為南韓二○一五年度四字成語。「昏庸無道」多指社會政治黑暗,天下無道。推薦「昏庸無道」這句成語的高麗大學哲學系教授李承煥表示,從政府無法控制俗稱新沙士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疫情蔓延⋯⋯都顯示出二○一五年是「昏庸無道」的一年。
摘自2015年12月21日《星島日報》A17
南韓再多三人確診俗稱「新沙士」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包括兩名曾經照顧確診患者的醫院護士,累計確診個案為一百六十五宗,此外再有三名患者死亡。昨日到訪南韓的世衞總幹事陳馮富珍相信,疫情會在短時間內受控。
摘自2015年6月19日《頭條日報》P12
南韓新沙士疫情持續,當地旅遊業大受打擊,總統朴槿惠昨前往東大門巡視,並鼓勵中國旅客放心到韓國旅遊,當地逾二千四百所學校昨亦復課。本港方面,有旅行社仍傾向取消七月份訪韓旅行團;旅遊業議會指,自本港向南韓發出紅色旅遊警示後,本港各大旅行社紛現退團或轉團潮,估計整個旅遊業界共損失近千萬元。
摘自2015年6月16日《星島日報》A14
新沙士MERS×公共衞生
南韓「新沙士」疫情持續,當地民眾人心惶惶,十二年前曾經歷「沙士」的香港人更不容鬆懈。城市大學兩名到韓國成均館大學交流的女生,早前因佩戴口罩而遭教授趕出課室,最後二人提早回港;香港大學宿舍施德堂的舍監亦宣布,清空二、三樓兩層作傳染病控制之用。面對本港不斷出現新沙士懷疑個案數目,縱使所有個案對病毒測試呈陰性反應,大學仍未雨綢繆,做足防疫措施。
摘自2015年6月22日《星島日報》F1
南韓證實首次出現新沙士第四代感染個案,為曾接載新沙士患者的救護車司機,在當地考察的世界衞生組織指出,南韓新沙士疫情規模「龐大又複雜」,預期將出現更多病例。針對南韓出現第四代感染病例,本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高度關注,憂社區傳播風險增加;有傳染病專家估計當地疫情仍需二至三個月才能受控。
摘自2015年6月14日《星島日報》A4
相關《通識大全》專題
‧疫症蔓延
http://bit.ly/1ZBncCH
‧伊波拉 全球擴散
http://bit.ly/iCnOV8
‧對抗新病毒 防疫蔓延
http://goo.gl/bnkUo2
‧傳播衞生訊息 速遞健康
http://goo.gl/2XnJ2K
‧H7N9危機 慎防失控!
http://goo.gl/0hceLX
‧病毒無國界 全球齊抗疫
http://goo.gl/D5Lo7N
同學登入星島教育網(中學部)stedu.stheadline.com/sec/,按「熱門專題」,可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名師出題
Henry Law(威Sir)
英皇教育通識科補習名師(經驗專欄作家,以教授答題技巧聞名)
facebook Page:Henry Law LS @ KGE
資料A
資料B
資料C
摘錄自2015年6月18日《星島日報》
南韓新沙士疫情擴大,但當地衞生部門至今仍拒絕向外透露相關醫療機構名單,有學者狠批南韓政府處理手法令人不安,港府則揚言尋求世界衞生組織介入施壓。繼早前一名確診新沙士的韓男,帶病離境經香港上惠州後,前日再有一名其密切接觸者、三十二歲韓男,連日內自由往返中港韓三地。
資料D
摘錄自2015年6月16日《星島日報》
上海復旦大學與美國聯合開發出一種針對中東呼吸綜合症(新沙士)病毒的抗體M336,動物實驗非常有效,希望能盡快進行臨牀實驗。復旦大學周一也宣布了這項合作成果。
卷一:資料回應題
(a)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詮釋資料B漫畫。(4分)
(b)描述資料A數據的轉變,指出及解釋數據反映甚麼公共衞生風險?(5分)
卷二:延伸回應題
(a)針對大規模傳染病爆發風險,政府可如何提高香港人的衞生意識? (8分)
(b)「全球化會加劇傳染病大規模爆發的風險。」你在多大程度同意這個說法?(12分)
名師解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a)
(b)
注意事項
‧先局部後整體:詮釋漫畫切忌粗枝大葉,應該心思縝密,將漫畫細節逐一分析,繼而交代整體意思。
‧歸納延伸:數據未算複雜,然而,學生仍然須要將數據加以歸納分析,切忌逐一描述,既費時失事亦未有分析焦點。
卷二:延伸回應題
(a)
(b)
注意事項
‧全面分析:學生極有可能囿於資料作答,未有全面思考及回應題目,「衞生」本身定義並不局限於預防和治療,亦包含健康促進。
‧舉例說明:以上參考答題僅僅提供分析角度和推論方法,實際答題應該加入不同公共衞生例子說明,例如沙士、伊波拉病毒、豬流感、濫用抗生素等。
載自2016年1月6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