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港聞 與你息息相關
2016.01.04二○一六年伊始,同學們有甚麼新年願望?回顧過去一年,又有甚麼事件令你難忘?數數看,先有流感肆虐,再有無證童居港多年、電話騙案、政改被否決、鉛水風波、港鐵拒大型樂器、中港大戰、TSA爭議等等,這些曾觸動港人神經的大小事件,你還有印象嗎?《通識大全》編採部票選出二○一五年十則本地新聞,與你重溫。
1.鉛水風波 禍延全港
七月初,民主黨公布九龍西公屋及私人屋苑的食水樣本化驗結果,指來自啟晴邨的數個樣本含鉛量超標,後來政府再化驗,亦得出同樣結果。至月中,政府為部分居民驗血,多名居民被驗出血液含鉛量超標,加上鉛水可能令兒童智力發展遲緩,令該邨人心惶惶。其後,多個公共屋邨、私人屋苑、學校,先後驗出食水含鉛,鉛水風波愈演愈烈。行政長官梁振英終在八月中宣布,委任高等法院原訟庭法官陳慶偉、前申訴專員黎年,出任獨立調查委員會主席及成員,調查食水含鉛事件。
而鉛水事件發生期間亦出現一些小插曲,如與事件無關的前署理天文台台長劉心怡,到訪水泉澳邨介紹天文台工作時,被要求喝下邨內食水,她二話不說就喝下。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數月後就此在立法會大會上指,任何官員日後出席這類場合都不能接受這種「屈辱」,要維護個人及特區政府的尊嚴。
2.「等埋發叔」 政改被否決
六月十八日,爭議不絕的《行政長官普選辦法公眾諮詢報告及方案》(政改方案)在立法會付諸表決。當日,建制派議員林健鋒在主席曾鈺成宣布準備開始表決後數分鐘,突然要求休會十五分鐘,惟曾鈺成指已進入表決程序,不能暫停會議。後來,多名建制派議員集體離場,會議廳內的建制派議員只剩下五位自由黨議員及林大輝、陳健波、陳婉嫻等人。
根據立法會的《議事規則》,點名表決議案時,不論出席議員會否投票,亦必須要有一半議員(35名)在席,否則表決即告無效。結果,政改方案在37位議員在席,28票反對、8票贊成、0票棄權(曾鈺成按慣例沒有投票)的情況下,遭大比數否決。有部分離場的議員以為會議廳內的法定人數不足,其實投票早已結束。林鍵鋒事後指,提出休會是希望爭取多十五分鐘時間,讓議員劉皇發能趕到現場投票,形容事件是不幸,又承認與其他建制派議員溝通出現問題。
3.區選投票率高 新人換舊人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在十一月二十二日舉行,投票率高達47%,共有約一百四十七萬人投票,打破○三年七一大遊行後創下的最高紀錄。高投票率亦帶來很多突破性結果,如過往多次連任的多名區議員都在是次選舉中敗給「政治素人」,最為各界驚訝的例子包括成為首位傷健區議員、首次出選的葉榮,他以一百多票之差,「踢走」沙田區頌安選區的雙料議員葛珮帆;而柴灣漁灣選區的獨立候選人徐子見,亦將在此區連任二十一年的鍾樹根「連根拔起」,成為該區新一任區議員,不少網民事後更到葛珮帆、鍾樹根的辦事處開香檳慶祝。
有學者指出,這次區選結果,反映年輕世代求變的聲音愈來愈明顯,他們渴望政壇出現新面孔、新思維、新氣象。泛民議席由上屆的八十八席增加至今屆的一百零五席,而平均得票率由上屆的43.7%攀升至今屆47.1%,其中,新民主同盟的十六名參選人,僅一人落敗,為本港政壇奠下新版圖。
4.版權條例 恢復二讀起爭議
《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於十二月中恢復二讀,引來大批網民關注。不少網民擔心,有關條例將成為政府打壓言論自由的工具,因為根據條例,現時網上相當流行的翻唱、改詞、截圖等行為,在條例通過後,容易令網民誤墮法網。不過,知識產權署署長梁家麗就指,網民誤解條例,並稱條例是「三保四好」(保障言論自由、版權人、使用者,對版權持有人、使用者、中介平台、整體社會創意產業發展和經濟好)。
反對條例的組織「鍵盤戰線」提出三點要求,包括列明「不誠實使用電腦罪」不適用於版權法、於所有豁免下加入「豁免凌駕合約條款」、引入「開放式豁免」,並多次在立法會外發起集會,希望網民能在立法會恢復二讀時,與在會議內「拉布」的議員「裏應外合」,力抗條例草案。
5.大白象工程 超支延期不斷
香港有不少大型基建工程在興建中,但當中有項目出現「爛尾」危機,不但要延期落成,更須要追加撥款。情況最嚴峻的,可算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完工及通車日期一拖再拖,工程亦不斷超支,承建商一度指撥款不足會考慮集體離場。此外,動工至今近六年的港珠澳大橋,近月才發現人工島有移位迹象,加上物料供應不足、天氣惡劣而被迫暫停工程等原因,令完工日期延至最快二○一七年年底,較原定推遲最少一年。
另外,行政會議在三月通過興建爭論多年、一直被外界批評「多餘」的第三條跑道,造價超過一千四百億元,是本港開埠以來最昂貴基建工程;而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劇場項目的落成日期,亦由原定的二○一七年,延期至二○一八年。這些耗資龐大、效用成疑的項目一浪接一浪,引起不少市民不滿,被評為「大白象」工程。
6.反水貨示威起衝突 改「一周一行」
內地「自由行」成為訪港旅客最主要來源,這批數量龐大的旅客令香港出現各種轉變,最明顯是不少店鋪為迎合需求轉為名牌連鎖店、藥房和化妝品店,令地區小店難以生存,加上水貨客的出現,嚴重影響市民的衣食住行。市民忍無可忍下,年初各地出現「光復行動」,包括上水、沙田、屯門和尖沙嘴等較多自由行旅客聚集地區,其中在沙田新城市廣場的示威,發生警民衝突,警方出動胡椒噴霧,一家餅店更誇張的貼出「暴動」告示,事後須道歉。
有見民怨愈來愈大,政府終於在四月實施「一周一行」,在之後的首個「五一黃金周」,本港各個旅客旺區人流明顯較以往減少。業界指出,「一周一行」的影響二○一六年第二季才完全浮現,但亦有以本地客源為主的店鋪認為,影響市民生活的水貨客減少,或可以令近年大幅增加的租金調整。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亦指,十一月份整體客量按年下跌百分之十點四,深圳客更大減四成,不過非內地客有增長,認為已進入新常態,本港旅遊業要「重質不重量」。
7.港大副校 任命無期
香港大學人事資源副校長職位懸空多時,校方在二○一三年決定要求此副校長職位同時處理學術事務;二○一四年十二月,負責遴選副校長的委員會在全球招聘後決定推薦曾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的陳文敏。《文匯報》和《大公報》其後多次刊文批評陳,指在他領導下的港大法律學院表現不濟,又涉及戴耀廷的捐款風波,並引述說法稱陳文敏高調參與政治而忽略學術研究。
任命拖延多時,二○一四年七月底校委開會表示要「等埋首席副校長」的決定,當晚有人衝擊會場。校委成員之一、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會後大爆校委會否決副校長任命的討論過程,校委隨即指責馮違反保密協議。九月,校委會投票否決委任陳文敏為副校長,之後有疑為委員李國章及紀文鳳的聲帶流出。
整個遴選過程引起爭議,期間有舊生組織關注組質疑遴選過程有政治干預;港大校長馬斐森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不排除副校長任命風波背後,有北京操作的可能性。
8.電話騙案 涉及金額逾億元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猜猜我是誰」已是過氣手法,騙徒扮中聯辦致電市民才是最流行的方法。二○一五年首十個月,警方共錄得二千六百六十七宗電話騙案,涉及金額達二億八千九百九十萬元,受害人包括二胡大師夫婦。單在七月份,電話騙案大幅飆升,警方收到七百二十九宗舉報,日均逾廿六宗,合計騙款累計達一億一千多萬元。
大部分騙徒出動虛假通緝令恐嚇受害人就範,由於事態嚴重,八月時,通訊事務管理局宣布為境外來電加入特定的「+」號,令市民防範騙徒可能通過「更改來電顯示」進行電話騙案。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警方通過四家流動電訊商,向市民發出手機短訊,呼籲提防電話騙案,不過很多人收到短訊後,紛紛查詢是否電騙新招,大家已到「草木皆兵」地步。經警方加強宣傳及聯同內地部門合力打擊,電話騙案數字已回落,至年尾錄得不足三十宗。
9.大專學生會 公投退聯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作為本地歷史悠久的學生組織之一,多年來的社會運動都會看見他們的身影,二○一四年的雨傘運動當然不例外。可是雨傘運動後受重挫的團體,相信非學聯莫屬,他們在運動中被質疑領導不力,除香港樹仁大學外,其他大專院校均組織了「退出學聯關注組」;現任秘書長羅冠聰強調,學聯不會瓦解,因為它在學界的重要性未有其他組織可以取代。
「傘後」有六所大專院校的學生相繼發起公投,要求退出學聯,當中四所通過公投,包括香港大學、浸會大學及城市大學,而以大比數贊成退聯的理工大學,四月公投迄今,仍未啟動退聯程序。除理大外,學聯院校成員只餘四所,包括嶺南大學、中文大學,以及未曾發起公投的科技大學及樹仁大學。不過,學聯將擬舉行「大專修例公投」,聯同八所大學學生會,藉公投爭取修改《大學條例》,廢除特首校監必然制。
10.TSA操練成風 小三生立會表態
香港學界操練成風多年,大家見怪不怪。十月,有家長在網上發起活動,爭取取消小三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短時間內已有數萬人支持。群組後來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發表公開信,指小三TSA考試壓力及重複操練,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亦令家長及子女失去愉快的親子時間,要求立即取消小三TSA。
一石擊起千重浪,關於TSA的爭議升溫。先是私立學校救恩學校(小學部)及神召第一小學暨幼稚園已明言不再參加小三TSA,及後有小三學生上立法會發言,力斥TSA剝削兒童每日至少一小時的遊戲時間,打破議會最年輕的發言紀錄,而社會上要求取消小三TSA的聲音不斷。
十二月,教育局終於出招「救火」,向全港小學發出通告,要求學校遏止為準備TSA而做的操練,卻又引起業界不滿,津貼小學議會及資助小學校長會批評當局漠視業界專業意見,不滿當局諉過於學校,破壞家校互信,重申要求暫緩二○一六年小三TSA,換取時間進行檢討。
載自2016年1月4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