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

2015.09.17
14831 14831

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
     香港青年協會升學規劃中心今年六月底至七月初, 以電話及問卷形式訪問五百八十八名應屆文憑試考生,結果發現,三成四受訪者表示放榜壓力達七至十分的最高水平,比去年上升六個百分點;約四分之一受訪者預計能入讀資助大學,比去年下跌十個百分點,估計未能入讀資助大學、但仍會選讀自資課程以入讀資助大學的考生則佔四成,反映考生追求更高學歷以適應知識型社會。
摘錄自2015年7月13日《頭條日報》新聞

資料B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數據顯示,港人去年因自殺危機問題而尋求協助的個案增至一千四百多宗,按年升近一成,當中四分一屬青少年組別,有三百六十宗個案。該會特意針對青少年組別進行調查,發現青少年壓力來源普遍來自學習困難、朋輩人際關係及就業問題,近四成受訪者更曾想過自殺。

摘錄自2015年7月8日《星島日報》新聞

資料C
      不少家長會為子女安排暑期活動,希望他們充實度過假期,有調查發現,八成小學生已報名參與暑期活動及興趣班,當中一成四學童計畫參與五個或以上興趣班,兩成二人一周會花五天以上參加這些活動;但亦發現兩成學生未計畫參加任何暑期活動,機構擔心,家長讓子女在假期過於空閒,或會令
他們養成不良習慣,建議家長應取得平衡。
摘錄自2015年6月26日《星島日報》新聞

資料D

 

‧網上圖片

問題
初中題
(a) 參考以上資料,試指出及解釋三個影響學童精神健康的因素。 (6分)
高中題
(b)「 香港青少年的壓力主要是由學業造成。」以上資料在多大程度上支持這句說話?解釋你的答案。 (10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公共衞生

關鍵概念

精神健康 壓力 情緒病 心理病 都市病 抑鬱 自殺傾向 成長 自尊 自我概念 自我認知 自我肯定 鏡中我/理想我 家庭管教模式 代溝角色 期望 重要他人 朋輩壓力 怪獸家長 直升機父母 港孩 生活技能 競爭文化 功利主義

相關議題/新聞

1. 每年均有不同機構調查指香港學生壓力指數一直高企;
2. 家長之間鼓吹「起跑綫」競爭心態,例如暑假前出現通宵輪候大型補習社的情況;
3. 學生情緒問題,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屢見不鮮。

題型分析

a.初中題:屬於分析因素題。「指出及解釋」,學生應該從資料中指出導致學童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繼而將原因概念化或歸納成因素。留意題目必須學生提出三個因素。

b.高中題:屬於評論資料題。提問對象是「以上資料在多大程度」而非「你在多大程度」,故此毋須個人立場,而是根據資料的內容,提出理據論證不同資料的立場。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參考以上資料,試指出及解釋三個影響學童精神健康的因素。 (6分)

分析角度 

運用資料

推論   

   可運用概念

學業因素 

資料A提到學童會因為文憑試及前途感到壓力;

資料B提到壓力主要來源之一是學習困難;

資料C提到父母於暑期安排學習活動予學童;

資料D提到學生要應付大量複習資料

香港社會風氣重視學歷條件,而大學學位短缺,故此文憑試變成「一試定生死」的情況。

日常學業表現以致文憑試成績,都會產生壓力,因為社會風氣令學童認為學業直接影響前途。

社會風氣

競爭文化

角色期望

期望落差

壓力

抗逆能力

情緒智商

績效主義

代溝

管教模式

自尊

重要他人

教育產業化

學歷泡沫化

家庭因素 

資料C提到父母對於子女有所期望,亦為子女安排大量學習活動

資料D提到子女須要背負父母的期望

父母心態一般都「望子成龍」,加上社會鼓吹「競爭文化」, 致使父母之間爭相為子女安排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直接為學童增添壓力,亦減少學生紓緩壓力的時間,再者,父母對子女有所期望,間接對子女形成壓力。

自身因素

資料A提到約三成四受訪者壓力問題較為嚴重,亦代表有逾半成受訪者壓力問題為中等或以下。

學童自身的抗逆能力較高,精神出現健康問題的機會亦較少。

如果學童缺乏對壓力的認知及處理方法,會較容易出現精神健康問題。

 

四、作答提示
1. 其實初中學生只須要做到運用資料部分,參考部分的推論是示範作用。初中學生學習通識關鍵是培養審題能力,按照題目要求從資料之中找到相關論點及論據,以此題為例,學生能夠找到不同資料中提到可能導致「精神壓力」的因素,略為解釋,已經達到一定水平。
2. 多角度思考,學生可以謹記凡事都有不同因素互動,切忌只懂諉過於一因。談及壓力來源,不少學生只會關注學業方面的問題,其實,學業以外,壓力來源包括朋輩、父母、社會以至自身。
3. 留意因素及成因的分別,題目關鍵詞是「因素」而非「為甚麼學生出現精神壓力問題?」。當中最大分別是因素是變項,例如「抗逆力的高低」,而成因是不變項,即「抗逆能力不足」。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b)「 香港青少年的壓力主要是由學業造成。」以上資料在多大程度上支持這句說話?解釋你的答案。 (10分)

資料  

 支持理據 

反對理據

資料A

文憑試考生有34%放榜壓力達至最高水平,文憑試是學業成績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壓力主要由學業造成

資料提到青少年追求學歷最終是為了適應知識型社會,故此社會規範和風氣才是最主要壓力來源

資料B

青少年其中一項壓力來源是學習困難,甚至因此想過自殺

青少年同時要面對朋輩人際關係及就業壓力問題,資料未有明確指出哪一個壓力來源是最主要

資料C

子女要於暑期參與大量學習活動,缺乏休息及放鬆時間

父母直接安排子女活動,同時間接地表現對於子女的期望,子女的壓力是由父母形成

資料D 

青少年要背負複習資料,加上主要目標是進入大學,因此壓力是由學業造成

漫畫車上有父親和母親,反映壓力來源不只學業,還有父母期許

綜合

資料顯示青少年自己表達壓力的主要來源是學業,同時亦有客觀數據調查顯示學業問題困擾青少年。

資料提出了不同角度的壓力來源,包括父母、社會、朋輩等,未有清楚指出哪一個是最主要。

 

四、作答提示
1.立場不重要,關鍵是分析資料。從作答方向參考可見,每則資料均可找到支持及反對的理據,故此評論資料題,當然必須對於資料立場作出判斷,不可模稜兩可,但是,最關鍵的評分準則是學生能否全面展示資料如何支持或反對論題。例如以研究調查、主觀意見支持,或者以因果邏輯、客觀例證反對。

2.拆解提問邏輯,加強扣題程度。學生必須留意論題關鍵字詞「主要是由」,顯示提問邏輯是「學業是最主要導致壓力的成因」,因此反駁方法有二,其一,提出另外一個成因凌駕學業成因,例如學業壓力都是來自父母期望;其二,提出不同成因,難以肯定學業是主要成因,例如文憑試學生的確是由於文憑試壓力,然而,部分初中學生主要壓力則是來自朋輩和家人。

3. 強調客觀評論,切忌加入主觀判斷。重申一次,題目是「資料在多大程度上」,而非「你在多大程度上」,所以行文之間毋須加入自身判斷,只要將資料歸納及概念化,加以推論及回應題目。

 

文:Henry Law(威Sir)
英皇教育通識科補習名師(經驗專欄作家,以教授答題技巧聞名)
Facebook Page:Henry Law LS @ K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