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中文四卷重要提示

2015.11.13
14668 14668

      新一屆中學文憑試明年三月開考,應考的同學都已經積極備戰,冀望考取好成績。此專欄由今日起一連六星期分享文憑試中文科各卷心得,第一期先談及四卷重要提示。

閱讀能力:
1. 注意時間分配,不宜糾結於個別題目,學會取捨,2015年5**學生只須取得近六成分數。
2. 根據個人習慣決定先做白話/文言部分,建議先做較有信心的部分。
3. 注意題幹字眼,答案須與題目字眼對應,如問及「態度」,答案須是態度的一種,如淡然。
4. 忌「大包圍」,或答多於一個答案,以免答案之間出現矛盾,或其中一項欠準而失分。
5. 比較題尤須注意比較意識,不應只分述,或只舉出立場和事例而未有根據事例內容分析比較。
6. 闡述時忌只抄錄原文,須以自己的文字具體分析說明,只重複題目字眼亦不是有效的闡述。
7. 只提出立場,沒有任何闡述並不會得到任何分數,亦應盡量簡略說明。

寫作能力:
記敍:
1. 留意扣題字眼,下筆之前,想想字眼的涵義、應該如何表達出字眼的涵義。例如2014〈必要的沉默〉,題目明明寫「最後保持了沉默」,部分同學仍然會在文中寫「我」作出力陳己見的表現(離題);亦有同學寫自己力陳憤怒的感受(與「見」的意思有點距離)。
2. 按自己能力取材,特別的題材如代入特別身分,文筆要求相對較高。
3. 不要以「愛情」為題材,或者以太政治敏感的議題為寫作背景。
4. 要有昇華,昇華要與題目有關,如果昇華可以代入其他題目、故事,就不算是一個好的昇華。
5. 切忌為了扣題而扭曲一些正確的價值觀,例如認同拾遺不報、考試作弊等行為。

論說:
1. 如果題目給予特定的故事、圖片、句子,必須緊扣相關內容發揮論點,不宜只抓着題目的某一句去無限發揮、引申。
2. 不宜虛構例子、金句內容;亦應留意例子的資料是否正確,人物與事迹的搭配經常出錯,例如哥白尼提出「地心說」。(理應為「日心說」)
3. 不宜為了遷就論點或題目道理、教訓,而扭曲例子事實。
4. 舉出例子後,必須加入結論,帶出相關道理。同學亦應注意例子是否能與論點互相配合,最重要肯定彼此間沒有矛盾。
5. 注意句子間的邏輯關係,不宜亂套因果。(同學例子:現今科技發達,不少人都會對他人心存偏見。)

聆聽及綜合能力:
1. 心態:必須聽指示及變通
* 聲帶不一定以撰文者及其前輩對話方式出現,留意錄音開首的旁白提示。

2. 無人可保證整合拓展與見解論證的論點數量,一切以聲帶、閱讀資料為依歸。

3. 準備時間:宜仔細審視閱讀資料第一及/或第二項。參考歷屆試題,重要的資訊如寫作任務通常會在第一或二項資料披露,其他內容則可速看,例如剪報、數據,只要掌握當中要點則可,其餘可待錄音後仔細研讀。

4. 妥善分配寫作時間:整合拓展和見解論證不能顧此失彼,太多同學花極多時間雕琢整合拓展的內容。

5. 語境意識:
* 常見同學錯誤包括:書信上款寫「致」、上款寫收件人全名、自創祝頌語,如「祝生活健康」、「身體愉快」。
* 留意身分,分辨上行、下行等,避免過分謙卑,如對學弟妹用「愚見」等字眼,或望對方不吝賜教或指正。

6. 整合拓展:
* 如有兩個角色身分以供選取,必要同時摘錄兩者言辭內容,彼此的論點有可能互相補足。整合亦須有所歸納,不宜只把資料羅列。

7. 見解論證:
* 不必使用抽象字眼,也不宜使用修辭。例子:「跟隨個人興趣,相信必會在路上不斷付出,得到自己心中的勝利」;「同學如無興趣,遇到困難時,又怎會有動力去解決呢?就如你明明喜歡吃糖,卻偏要你吃巧克力,你也會覺得不開心或難以接受吧!」同樣不可取。
* 審題要小心,注意題目要求,例如題目要求論述甄選準則,若同學寫作時變成了論述甄選方法,等同離題。寫作時要高度集中,以免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 如見解論證屬建議類,要考慮是否需要全面回應資料陳述的問題(多為整合拓展內容),不宜偏頗。過去有同學詳寫三項建議,但只能解決一項問題,結果因時間不足,未能針對其他問題提出建議,這樣失分太多,同樣不可取。

說話能力:
1. 提供選擇的題目(正常有A、B、C),不宜說我的選擇(例如A)可以和你的選擇(例如B)合併。考評列出三個選項,目的是希望同學通過比較三者,從而深入討論。例如問你送一幅畫給中國,有甚麼元素,有熊貓、牡丹、長城,你說三者合併共同印在畫中,則不符題目要求。然而,有些時候選擇之間是可以互相影響的,例如去年問衡量城市是否宜居,有三個選項:其中A(環境素質)、C(政治狀況),選擇C的同學則可以說政治會影響該地方的環境素質(必須列舉論證)。

2. 例子的價值不在於例子的本身,在於你接下來的解釋。設例非常危險,要有代表性。

3. 「談談你的看法」題型除了論述立場之外,也可以多角度討論題目的關鍵字眼,討論範圍較闊。「同意與否」的題型講究同學如何論證自己立場。「評論題」考核考生判斷是非、論評利弊,須先有立場,後加以闡釋。至於「共識題」,則全組必須有求同存異的心態。不論題型如何,討論時切忌堅執一己之見,對別人說法大肆抨擊,亦不能以辯論形式作討論。口語溝通,考核的是大家溝通的過程,如能收窄分歧、求同存異則更佳。

4. 說話一卷,重點在「聆聽」,然後「說」。

5. 首輪發言時間要充分利用,這是你第一次(希望不是最後一次)的完整發言。要有立場,至於深入論述一個論點抑或泛論各點,則視乎同學不同的處理方法。說話方式人人有異,不必刻意統一做法。

6. 三揀一不代表是共識題,但如第3點所言,能收窄分歧、求同存異則更佳。另外,總結不是必需。只是將全組同學的發言重複一遍對整體討論無效。謹記,你的每次發言,都必須對深化、全面剖析題目有正面作用。

7. 不要死背句式、套語,公式化而且格格不入的用語只會予人突兀之感。

8. 留意題目箇中句子關係。如非必要不要兵行險着,胡亂中立(視乎情況)、胡亂將題目切割都非常危險。量力而為,穩中求勝才是應考關鍵。

 

 

文:林溢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