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戰文憑試──中國霧霾問題
2015.12.02「現代中國」單元主要關注中國改革開放以後面對的各種問題,其中一個熱門議題是環境污染。中國作為一個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耗用大量能源,經濟活動所排放的污染物,導致嚴重的污染問題。近年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正是環境發出的警號。中國的污染問題主要討論「發展與保育」失衡的問題,而污染帶來的影響和改善措施,則同時涉及「能源科技與環境」和「全球化」的跨單元討論。
單元: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Tips:過往題型參考
2013年文憑試卷二第三題(b),題目要求考生就剪報提供的資料,分析是否同意「就中國現今發展而言,經濟發展應該優先於環境保護」的觀點。題型屬於典型的「是否型」,注意題目和「多大程度」的題型要求不同,「是否型」題目的議題本身隱藏着「是」(應)與「否」(不應)的對立觀點,不能只從單一角度切入,應從多角度切入分析。
作答宜層層遞進︰先就題目提供的資料,用相關的知識和概念,論證題目提出的立場;然後提出反方論點,須舉出相關例子或資料解釋反方論據;最後再通過駁斥其中一方論據,展示清晰的批判分析,帶出自己的立場。
圖解議題
議題背景及討論重點
中國霧霾問題的現況
‧嚴重程度︰2013年,中國平均霧霾日數有29.9天,為52年來之最。霧霾每年波及25個省,100多座大中城市。
‧事例︰北京的空氣質量全年超標163天;杭州是中國第一個霧霾天數全年超過200天的城市。
‧超標數據︰根據美國國家氣象中心的PM2.5指標,北京市中心的PM2.5達到每立方米444微克,遠遠高於世衞的25微克安全水平。
霧霾的成因
‧工業化和城市化︰中國改革開放後,高速進入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階段,城市人口劇增,加上工廠和各項大型建設須耗用大量電力,中國每年要燒一億多噸煤,令燃煤發電排放的污染物急增,造成溫室效應,是霧霾天氣的主要成因之一。另外,城市化帶動汽車數目急增,使空氣中懸浮粒子增多,令霧霾問題愈來愈嚴重。現時汽車的廢氣約佔總污染物的20%。
‧環保意識不足︰早年政府和民眾缺乏保護環境的意識,各省市爭相發展經濟,推動大型工程項目,容許高污染工業發展,犧牲環境作為代價,換取GDP增長。領導層普遍有「先污染後治理」的思維,把經濟發展優先於環保。
霧霾的影響
經濟方面
‧2014年的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銀報告稱,空氣污染導致50萬人過早死亡和出現健康問題,每年令中國損失3,000億美元。(尚未計入其他損失,例如霧霾天氣導致航班延誤或取消等額外賠償。)
‧為了處理霧霾和空氣污染問題,政府要投放數以億計資源。
健康方面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每立方米空氣所含的PM2.5增加100微克,會令平均預期壽命減少3年。
‧中國氣象局專家估計,霧霾天氣每年直接導致超過35萬人死亡。
‧世衞已把空氣污染物PM2.5列為致癌物,指空氣污染與心臟病、呼吸道疾病和癌症有直接聯繫。
‧由於長期吸入品質差的空氣,有研究指中國人的肺功能僅為歐美人的87%。
生活素質
‧霧霾天氣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環保局建議中小學停止戶外運動,民眾外出要戴上口罩,不適宜作跑步等戶外活動。
‧為改善空氣質素,部分中國城市在霧霾天氣下實施車輛限行。霧霾天氣亦會影響能見度,常導致航班停飛或交通中斷,影響市民日常生活。
競爭力
‧影響外商投資意欲︰惡劣空氣影響中國的生產和工作環境。2014年的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出,霧霾問題已令中國城市成為「不宜居住的地方」,降低外商投資意欲。
‧人才流失︰空氣質素差是民眾考慮移民的因素之一。霧霾問題將加劇內地精英和富裕階層移民海外意欲,同時海外人才亦因擔心污染而不願意到中國工作。
國際形象
‧外國人逃離︰霧霾引發外國人士逃離潮,有外國企業甚至支付在京外籍僱員15萬元「危險津貼」;霧霾天氣令中國形象受損。
‧旅遊警告︰2014年2月,旅遊網站Wikitravel因應北京的霧霾天氣,發出旅遊警告,和委內瑞拉示威、俄羅斯逮捕抗議者並列。
‧國際賽事︰北京在霧霾天氣下舉行國際馬拉松賽事,部分選手戴上防毒面罩參賽成為國際新聞,令中國因霧霾問題蒙羞。
‧鄰國不滿︰中國的霧霾天氣經常成為負面的國際新聞,韓國傳媒更形容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污染」,表示中國無力處理霧霾問題。日本、韓國、美國均聲稱中國霧霾已跨洋傳播,影響當地的空氣質素。
對策與回應
‧發展低碳環保產業︰「十三.五」規劃對綠色發展作出重點指引,建議發展環保市場,在未來5年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環保行業的發展;推動交通運輸低碳發展,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畫等。
‧發布監測資訊︰中國氣象預報將PM2.5作為發布預警的重要指標之一。中央氣象台將單獨發布霧霾預警。
‧開發新能源︰以清潔能源代替燃煤發電。
‧大規模限制污染源︰2014年北京舉行APEC會議期間,為了保證空氣質素達標,曾以停工、限產、車輛單雙號限行等措施,改善空氣質素。部分減污染措施正在研究應否長遠施行。
‧柴油車升級︰中國正全面把高污染的柴油車升級至較少污染的國四級別。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2013年9月,中國國務院提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要在5年內改善全國總體空氣質量,目標是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氣。行動計畫又稱「國十條」。
相關概念: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聯合國環境及發展會議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可達到現今需要,又毋須損害未來世代達到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發展要以永續為目標,便須全面考慮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和公平,以及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換言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是在環境、社會和經濟的需求間尋得平衡,確保當代,以及後代都能享有優質的生活。
相關新聞事件簿
霧霾天氣
2015年
‧11月︰北京、長春和哈爾濱三市遭遇嚴重霧霾天氣,全部達到五級重度污染。哈爾濱中小學可自行決定停課。專家提醒,出門最好戴上防霾口罩。
污染源︰碳排放
‧2006年以後,從單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看,中國已位居世界首位,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如果以累積計算,中國1990年之後的二氧化碳累計排放量,預計到2016年將超過美國。
霧霾影響
波及鄰近地區
2015年
‧4月︰中國霧霾和沙塵暴侵入美國西海岸。美國加州大學發表報告指,加利福尼亞中部的空氣有大量懸浮粒子積聚,空氣中的污染源主要來自中國。
‧3月︰台灣受中國霧霾、沙塵暴雙重威脅,環保署指PM10和PM2.5濃度都偏
高,提醒民眾外出要戴上口罩。
影響國際形象
2015年
‧2月︰內地前央視記者柴靜以記錄片《穹頂之下》追蹤霧霾與健康的問題,指出霾是車輛、工廠所排放的污染物,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引起網民熱議。
2014年
‧10月︰第34屆北京國際馬拉松遇上霧霾天氣,PM2.5高達每立方米344微克,超出25微克的世衞安全標準十多倍。不少參賽選手都戴上防毒面具和口罩比賽,許多參賽者因為呼吸問題退賽。
‧空氣污染已成為中國吸納外國人才的頭號障礙。根據美國商會北京和東北分會今年的調查,近半受訪者指污染造成難以招到或留住高管。
2013年
‧1月︰北京霧霾天氣嚴重,懸浮粒子會令人咳嗽,因此有所謂「到了北京就咳,離開北京就好」的說法。美國有出版社把「北京咳」寫入旅遊指南。
霧霾對策
2015年
‧針對露天焚燒秸稈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哈爾濱市政府下發了《哈爾濱市2015-2017年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提出3年行動計畫,明確提出至2017年,哈爾濱將全面禁燒秸稈。
‧4月︰中日韓三國在上海召開環境部長會議,會上三國提出要在PM2.5共同監測方面展開合作。
2014年
‧11月︰習近平應奧巴馬呼籲,承諾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中國將向低碳社會轉型。
‧11月︰APEC會議舉行期間,北京市實施停產限產、停工、限車等減污染措施。
2013年
‧遼寧省首次開出「霧霾罰單」,對空氣質量不達標的8個城市罰款逾5千萬元,雖說款項將全數用於防治污染,社會上的質疑聲仍此起彼落。
相關《通識大全》專題
‧北京霧霾馬拉松
http://bit.ly/1jmOfBc
‧中國空氣污染
http://bit.ly/1lNqxzH
‧探討內地空氣污染的危與機
http://bit.ly/1T9f2x5
‧霧鎖京城 污染度爆表
http://bit.ly/1NfoHSy
‧《穹頂之下》反映的污染問題
http://bit.ly/21j9031
‧《京都議定書》減排承諾受質疑
http://bit.ly/1Yx3GXg
同學登入星島教育網(中學部)stedu.stheadline.com/sec/,按「熱門專題」,可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名師出題
Henry Law(威Sir)
英皇教育通識科補習名師(經驗專欄作家,以教授答題技巧聞名)
facebook Page:Henry Law LS @ KGE
資料A
資料B
摘錄自2015年3月1日《星島日報》
空氣污染深度調查《穹頂之下》影片透露,旅遊名城杭州其實一年有二百多天是霧都;受霧霾影響,近年中國患肺癌病人有大幅增加。原來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氣污染已經跟居民肺癌的死亡率分布一致。
資料C
摘錄自2014年11月24日《星島日報》
汽車排放是北京PM2.5本地污染排放的最大來源,單雙號行駛等措施使機動車排放污染物總量大幅下降。此外,APEC會議期間北京也採取了一些極端措施,比如鼓勵企業單位放假、市內施工工地全部停工、重點污染企業全部停工等。
「APEC藍*」得以落實,環保部門的高壓執法功不可沒。環保部派出十六個督查進駐北京及周邊省份。南安陽市市長馬林青被環保部約談,石家莊二十四名官員因空氣品質保障不力被處分,多名問題企業負責人被拘留。這樣的執法力度也是前所未有。
*「APEC藍」即北京舉行亞太經合組織系列會議出現藍天的情況
卷一:資料回應題
(a)指出資料A漫畫反映的環境問題,並說明其成因。(4分)
(b)就你在(a)題提出的環境問題,指出及解釋如何影響中國人的生活素質?(6分)
卷二:延伸回應題
(a)「中國政府應為霧霾問題負上最大責任。」你在多大程度同意這句說話?(10分)
(b)針對霧霾治理問題,你認為資料C哪項措施較為有效和可行?(10分)
名師解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a)
(b)
答題技巧
‧全面分析:部分學生可能只會着眼於「GDP工廠」,忽略政府官員和漫畫標題,未能提出「先污染後治理」的概念,或者相關罰單阻嚇性不足的成因。因此,學生應習慣詮釋漫畫的所有細節,加以概念化回應題目。
‧多角度思考:資料B看似集中分析衞生健康方面的影響,然而,學生應該運用多角度思考,嘗試就資料提出的事實,聯繫可能發生的影響,例如污染天數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可以從經濟角度分析對生活素質的影響。
卷二:延伸回應題
(a)
(b)
答題陷阱
‧(a)題陷阱在於「最大責任」,故此,答題必須比較其他持分者,從而分析政府應該負上多少責任。
‧(b)題陷阱在於「較為」,故此,上表僅為陳列措施成效和可行,學生作答時必須加以比較不同措施,例如「單雙號行駛」較「企業停工」可行,因為阻力較少,影響經濟程度較低。
載自2015年12月2日《S-file通識大全》
- 霧霾南移 上海陷重度污染
- 凍雨霧霾齊襲京城
- 石家莊再遭霧霾侵襲
- 霧霾沙塵狂風席捲京城
- 鍾南山警告:霧霾會致肺癌
- 霧霾未散盡 沙塵暴襲京
- 李克強:鐵腕執法治霧霾
- 紫金山霧霾阻觀測 天文台變博物館
- 京城霧霾逼走外國人
- 京立夏後首現霧霾天
- 霧霾重重 官員:堅持住北京
- 霧霾襲星洲 遊客急離境
- 霧霾罩天 星污染指數再創新高
- 黃金周後期霧霾籠罩
- 瑞典球星轟京霧霾天
- 北京霧霾重重 不宜出行
- 中央50億治理華北霧霾
- 哈爾濱霧霾停課 交通癱瘓
- 北方霧霾 京城灰濛濛
- 專家:霧霾高發期恐持續20年
- 嶺南霧霾 佛山成「重災區」
- 民航機師須具備霧霾「盲降」技術
- 北京霧霾化石燃料排放居首
- 春運啟航 霧霾困十三省市
- 北京霧霾預警提升至橙色
- 華北霧霾加重 京36企業停產
- 習近平視察霧霾京城民巷
- 日韓陷霧霾 矛頭指中國
- 政協開幕遇霧霾 孟建柱返京
- 沒有霧霾 北京罕有見晴天
- 巴黎單雙日行車治霧霾
- 京市長看霧霾做人壓力大
- 張家口出動霧炮滅霧霾
- 北方重度霧霾 津馬拉松照跑
- 佔中霧霾不散 滬港通停開
- 東航避京霧霾 備降青島遭拒
- 趕走霧霾不力 24官員受處分
- 天津公路罩霧霾 大巴「剃頭」12死傷
- 春運高峰 霧霾阻多條高速路
- 前央視女主播 拍片揭霧霾真相
- 東北霧霾籠罩 CBA球員捂鼻比賽
- 東北嚴重霧霾 瀋陽空氣污染爆燈
- 哈爾濱霧霾困城 韓國客機無奈返航
- 華北霧霾 京啟動重污染預警
- 山西霧霾蔽天 29車「串撞」四死
- 霧霾問題嚴重造就金風契機
- 霧霾再襲京津 網民叫苦:停止呼吸!
- 霧霾「紅色預警」 多條高速路暫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