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健康飲食指南:少吃加工肉

2015.11.23
14614 14614

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將加工肉列為一級致癌物,每日食一條多的香腸,患癌風險就增加一成八,消息真夠嚇人!病從口入,食物與健康息息相關,食得不健康,對個人、對社會都是一大隱憂,然而,不注重飲食健康又不是罪行,總不能以罰錢、監禁等刑罰來撥亂反正,那麼,我們的社會可以怎樣處理?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科學、科技與公共衞生+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科學與科技能否為預防和控制疾病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法?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香港人患癌個案有上升趨勢,大家知道誰是三大癌症殺手嗎?分別是肺癌、大腸癌和肝癌(見圖一)。最近,世界衞生組織(WHO)把導致香港第二號癌症殺手──大腸癌的因由宣告,叫世人警惕。



世衞根據其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把加工肉列為1級致癌物,即最高風險致癌物,與煙和酒同級,又把紅肉列為可能致癌的2A級致癌物。

加工→肉致癌

加工肉類是甚麼?就是香港人最愛、也許同學剛剛在早餐吃過的香腸、煙肉等等,所有以煙熏、鹽漬、發酵和風乾的肉製品;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會形成致癌化學品N-亞硝基化合物(NOC)和多環芳烴(PAH),所以每日食五十克,大概一條多的香腸或兩片煙肉,患大腸癌風險就會增加百分之十八。此外,如果每日都進食一百克的紅肉,風險亦增加百分之十七。

減肥餐單 分量超標

消息對許多人來說甚為震撼,尤其是坊間流傳一份減肥餐單,很受上班族女士(OL)歡迎,但當中建議每日食用的煙肉和肉類的分量,已然超標。

大家期望世衞幫個忙,看看怎樣才是食得健康嗎?對不起,世衞只是把研究結果和相關資訊公開,至於大家可以怎樣回應,則是各國自理。

醫療負擔 日益沉重

每人每日都要進食,以維持身體需要,但食甚麼、如何食,本是十分個人的事,更不是罪惡,然而,個人飲食習慣卻足以影響社會發展。根據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因進食加工肉導致患癌症死亡人數有三萬四千人,而食紅肉致癌死亡個案有五萬宗;香港患大腸癌的死亡個案亦有上升趨勢。

這些數字,以全球人口作基數來計算,也許不算多,但是同學更應該宏觀一點的去想:因為飲食引起的健康問題還有很多,而死亡數字的背後,代表更多的患病個案,社會的醫療負擔其實十分沉重。大家可以用另一個大熱的飲食問題──糖,去作了解。

糖分攝取→癡肥

人不額外「食」糖可以嗎?可以,因為食材本身已有糖分,所以,可以飲檸茶不加糖、烹調時不落糖的,但往往為了口腹之欲,為了味道而多「食」了糖。

許多人都嗜甜,喜歡甜的味道,因而攝取了過多糖分。舉例,英國人每星期攝取的糖分有二百三十八茶匙,真的很多吧!現在該國有三分之一的兒童和三分之二的成人有過重或癡肥問題,預計至二○五○年,英國處理此問題的醫療開支就要六百五十億港元!

徵收重稅 禁汽水機

推行「飲食革命」的名廚奧利佛(Jamie Oliver),近來亦將關注重點放在糖方面,他建議英國學法國一樣,對蔗糖徵收重稅;另一方面,美國亦有學校為了防止學童出現癡肥問題,禁止在校內擺放汽水售賣機。

「斬腳趾避沙蟲」式的處理方法,固然有一定效用,但會引來社會上很多反對聲音,特別是出售和製造含糖食品的商家和企業,因為政策有損他們的利益。

溫馨提示 少鹽少糖

看過外國的情況,香港又怎樣?相信大家還記得成立不久的「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根據官網的介紹,該會會建議策略、計畫活動、教育公眾和提供資訊,讓市民食得健康,不過查看詳情,有關工作都是語重心長的提醒市民要「少鹽、少糖」,又以文字資訊較多,不像外國有強硬的措施。

思考:
就你個人飲食習慣及觀察所知,你認為香港人食得健康嗎?有須要以較強硬的手段確保市民少油、少鹽、少糖、多菜少肉嗎?





資料庫:香港人美食為先
你認為一般香港人知不知道飲食要三低一高──低鹽、低糖、低脂和高纖維?又要日日二加三,即是少肉類之餘還要食夠兩份水果三份蔬菜?
相信港人對健康飲食是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頭腦的認知跟實際行動未必成正比。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於二○一二年進行的《香港市民飲食習慣意見調查》結果顯示(見下圖),市民在外出進食時,對食物的選擇,明顯較重視味道和價錢,對食物所含的脂肪和膽固醇量的關注,放置較次要的考慮。
按調查結果所得,你認為要香港市民食得健康,應該從市民方面着手較有效,還是從食物供應層面做點甚麼會更好?假如是前者,教育這一招比較好用,或是徵稅好一點?


Mind Map:推行健康飲食



學習教材


飲食習慣 從小培養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時事漫畫內容,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據你所知,漫畫中內容是在回應哪一件新聞消息?(3分)
2.觀察漫畫中的事物,以及父母的說話和舉動,反映了香港人的生活習慣是怎樣?(4分)
3.承上題。試建議可改善的方法。(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世界衞生組織上月宣布,加工肉被列為最高風險致癌物,與煙酒同為一級致癌物。
2.漫畫中小朋友的餐碟上有煎雙蛋,他正等待父母製作的香腸和午餐肉,是典型的港式早餐組合;而漫畫中父母寧願辛苦自家製作新鮮香腸和午餐肉,代替加工肉製品,顯示香港人的飲食習慣不容易改變。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習慣不易改,但專家亦沒有指出要完全戒食才健康,而是有一定的食用限量建議。因此,減少食用至安全水平,多吃其他食物,均衡飲食,例如早餐不用天天香腸蛋,可以食營養穀物,或中式饅頭豆漿也可以。)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新聞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名廚奧利佛「飲食革命」失敗
奧利佛(Jamie Oliver)日前公開承認,十年前以改善英國貧困學童飲食為目的而推動的「吃得更好」(Feed Me Better)計畫,宣告失敗,因為許多家長及學校反對他的計畫,認為貧窮家庭覺得小孩有得吃就好,吃得營養健康是「上流社會跟中產階級」才會考量的問題。
二○○五年奧利佛大力提倡這項計畫,他認為當時英國中小學營養午餐餐點充斥垃圾食物,不利學童健康。因此他提出健康菜單,把漢堡、薯條、披薩、火雞肉火腿等常見的學校午餐食物拿掉,改為意大利麵、新鮮蔬菜、魚類和水果,希望讓學童營養均衡。
奧利佛的健康飲食行動受到不少教育團體支持,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還在官邸接見他,表示將以政府的力量贊助他。二○○六年起,英國政府花費了超過五億英鎊改善中小學廚房設備、修建餐廳、訓練廚師和提升食物品質,希望學童吃得更健康。後來英國政府還禁止學校餐廳提供垃圾食物,並在二○○八年制訂中小學菜單營養指南強制執行。
不過,吃慣漢堡薯條的學童,卻不喜歡奧利佛的健康菜單,導致在學校吃午餐的比率下降。《每日郵報》二○一一年曾引用英國學校餐點基金會的統計報道,二○○四年奧利佛的菜單實施前,英國中小學有百分之四十四點九學生選擇吃學校的營養午餐,到了二○一一年,小學生吃學校午餐的比率降到百分之四十四點一,中學生更跌到百分之卅七點六,原因是許多學生覺得不油少鹽的學校餐點不好吃,紛紛改叫外賣外送食物。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報》15-9-2015

多角度思考
1.奧利佛「飲食革命」失敗的原因在哪裏? (4分)
2.你認為健康飲食與貧富有沒有關係? (4分)
3.「把奧利佛這套飲食革命運動搬到香港,是可行的」,你是否認同此說法?試加以解釋。(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及「好吃」重要;此外,部分家長並不配合,着眼價錢,認為垃圾食物較便宜。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請從這些方向思考,新鮮食材其實很便宜,但要花時間處理、花心思烹調;健康又貴的食物,例如有機食物,但營養不一定較好。那麼你認為基層可以負擔嗎?就是可負擔金錢,但可付出時間嗎?)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從小學開始着手的成功率和影響力較高,因為香港小學不容許「叫外賣」,只要學校配合,小朋友從小吃慣少油少鹽少糖的健康食物,長大後就有良好飲食習慣)

參考資料
網頁
‧關於食用紅肉和加工肉製品致癌性的常見問答
http://www.who.int/features/qa/cancer-red-meat/zh/
‧Jamie Oliver: Time to get 'medieval' on suga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k1BFjq2UA
書刊
《一口漢堡的代價:速食產業與美》
作者:艾瑞克.西洛瑟 出版:八旗文化

載自2015年11月23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