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檢視青年違法與金錢觀

2014.05.28
146 146

背景

網上銷售為大眾開了方便之門,也為不法之徒打開法例漏洞。海關打擊網上違法售賣活動,發現年輕人網上售賣冒牌貨案件激增──涉案男女當中,約三分一為學生。新世代青少年為搵快錢,以身試法的觀念到底從何而來?

新聞重點

‧檢視青少年為搵快錢誤墮法網的現象
‧了解新世代學生、青少年的金錢觀
‧思考何謂「健康」的金錢觀
‧探討時下學生、青少年的金錢觀帶來的影響

新聞資料

違法買賣年輕化

資料一
海關持續三個月打擊網上違法售賣活動,成功拘捕四十五名涉網上售賣冒牌貨品男女,年紀最少僅十四歲,只為五十元充當送冒牌貨跑腿,另一名十五歲女生,則在網上出售冒牌貨;行動中檢獲一萬一千多件冒牌貨,值一百一十二萬元。
海關版權及商標科技罪案調查組指揮官方永佳表示,售賣冒牌貨人士有年輕化趨勢,二十三歲以下被捕人士,已由去年佔全部被捕人士的百分之十九,增至今年首四個月達百分之三十一。
資料來源:2014年5月8日《星島日報》A6

資料二
年輕人網上售賣冒牌貨案件激增。過去三個月海關展開連串放蛇行動,拘捕四十五名涉及網上冒牌貨案件男女,三分一為學生。而不法分子的賣貨渠道,由過往傳統拍賣網站轉到時下年輕人流行的社交平台,如facebook、WhatsApp、WeChat、Instagram等,他們貼上正版貨物照片,如有買家,再到內地網站訂購,或者親身到深圳入貨,賺取差價。海關搜獲的貨物包羅萬有,包括衣服鞋襪、電子產品、卡通玩具、化妝用品,其中一款化妝眉筆原價三千,冒牌貨只賣三百。
資料來源:2014年5月8日《頭條日報》P16

資料三
網上賣冒牌貨案件激增,年輕人最愛流連的社交網站都被利用作犯案平台。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課(行動)監督關煜群接受訪問時表示,截至本年十一月,海關共破獲涉及網上侵權、賣冒牌貨案件共一百六十六宗,其中十三宗涉利用社交網站售賣冒牌貨,拘捕十五人,年齡十三至三十二歲,該名十三歲女學生,涉嫌在社交網絡售賣冒牌耳筒被捕。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30日《星島日報》A9

青少年以身試法原因

資料四
互聯網活動缺乏監管,衍生不少犯罪勾當,網售冒牌貨品多不勝數,稍一不慎隨時受騙,近年參與網售冒牌貨的人,不乏在學年輕人,他們在耳濡目染下,易受朋輩影響,以為上網賣贋品並非萬惡不赦,交貨收錢後退出,不會被追查得到,其實販賣冒牌貨,不論在街上或網上賣,已觸犯侵權和詐騙嚴重罪行,而且網上交易必留記錄,根本不能逃避刑責。
資料來源:2014年5月8日《星島日報》A6

資料五
隨着中港海關嚴厲打擊水貨客走私,不法集團轉移利用生面口的人帶貨,對走私違法觀念薄弱的學生哥,自然成為私梟的招攬對象,有教師坦言要青少年向帶貨走私活動說不,談何容易。因為他們少不更事,誤以為替人帶一兩件貨品不算走私,還可賺錢,而且一身校服攜着背囊書包不起眼,容易蒙混過關,即使被查獲,亦因年紀輕不會被重罰,正因這種錯誤觀念,令不少學生鋌而走險。
資料來源:2014年5月9日《星島日報》A06

慎防暑期求職陷阱

資料六
踏入暑期工求職旺季,網上湧現各式各樣的暑期工,部分工作更十分「騎呢」。有招聘表明只須被人搔腰和腳底「賣笑」,每小時便可輕鬆穩賺百元。網絡媒體的暑期招聘亦相當活躍,管理網店、幫買「Like」網站推廣活動,彈性上班,月賺七千元,不乏學生應徵;更有年輕人追捧另類暑假工,做籌募大使替慈善機構籌款,月入過萬。但網上求職陷阱處處,有保險代理假扮新媒體筍工招聘,哄學生入局後,要求他們介紹更多朋友推銷保險,如層壓式銷售分紅,青少年不得不提防。
資料來源:2014年5月1日《星島日報》A14

資料七
少女網上應徵私影模特兒,隨時誤墮色情陷阱!有「龍友」在網上討論區以暑期工為名,聘請未成年少女「私影」,但要求對方報上三圍、腿長等資料,再以「全裸價最高」,利誘少女拍攝裸照。不法之徒利用部分少女的「模特兒夢」或「搵快錢」心態,於網上討論區公然招請私影模特兒拍內衣及全裸照,更要求少女必須單獨前往時鐘酒店或私人住宅拍照,疑為滿足個人性慾,甚至利用裸照勒索少女金錢,甚或威脅與對方發生性行為。
資料來源:2013年8月6日《星島日報》A6

資料八
暑假臨近,販毒集團招攬青少年販毒,警方大力掃蕩,在黃大仙及新界北破獲三宗毒品案,拘捕三名疑犯,當中兩人僅十五、十六歲,共檢獲值二百萬元懷疑K仔毒品。警方稱,青少年賺快錢僅為一千幾百,可能換來至少七年牢獄之苦,最嚴重可被判終身監禁,前途盡毀。
資料來源:2014年5月22日《星島日報》A19

漫畫:陷阱


 

資料解讀

違法買賣年輕化

資料一至三
‧售賣冒牌貨人士有年輕化趨勢,海關打擊網上違法售賣活動,拘捕多名犯案者,當中三分一是學生,年紀最小十四歲;
‧二十三歲以下被捕人士明顯增多,由去年佔全部被捕人士的百分之十九,增至今年首四個月達百分之三十一;‧ 網上賣冒牌貨案件激增,年輕人最愛流連的社交網站都被利用作犯案平台,如facebook、WhatsApp、WeChat、Instagram等。

青少年以身試法原因

資料四
‧互聯網活動缺乏監管,網上非法販賣冒牌貨變得更方便容易;
‧受朋輩影響,在學青少年誤以為上網賣冒牌貨並非萬惡不赦,交貨收錢後就能退出,不會被追查得到;
‧事實上,不論在街上或網上販賣冒牌貨,已觸犯侵權和詐騙嚴重罪行,而且網上交易必留記錄,涉事不可能逃避刑責。

資料五
‧青少年走私違法觀念薄弱,以為學生年紀輕,即使走私犯法也不會被重罰,更以為替人帶幾件貨品不算走私,還可賺錢;
‧誤以為身穿校服、攜着背囊書包容易蒙混過關,不易被海關截查;
‧青少年價值觀錯誤,為了賺錢以身試法、鋌而走險,結果成為不法走私集團的招攬對象。

慎防暑期求職陷阱

資料六
‧網絡媒體的暑期招聘相當活躍,因其彈性上班時間,深受青年歡迎,部分另類暑假工種,亦因其工作性質獨特且薪酬吸引,受到年輕人追捧;
‧網上求職陷阱處處,有不法分子先欺騙青少年進入公司,繼而要求他們介紹更多朋友推銷保險,如層壓式推銷分紅,令青少年蒙受不必要的金錢損失。

資料七
‧不法之徒利用部分少女的「模特兒夢」或「搵快錢」心態,以暑期工為名,在網上討論區公然報稱支付高薪,聘請未成年少女應徵網上私影模特兒;更有試圖以「全裸價最高」利誘少女拍攝裸照;
‧有案例指犯案者以裸照勒索少女金錢,甚或威脅與對方發生性行為,少不更事的女學生易為金錢與模特兒夢誤墮色情陷阱。

資料八
‧指有販毒集團利用未成年學生參與販毒;
‧警方指出,近三年,十至十五歲的少年毒品案有增加趨勢,呼籲青少年不要為搵快錢而販毒,販毒是嚴重罪行,量刑最低起點為七年,最高是終身監禁。

漫畫
‧放下象徵學生身分的書本、書包後,青少年便墮進非法傳銷的陷阱,而金錢形狀表示金錢的誘惑;
‧諷刺青少年求職不慎,誤入非法傳銷的陷阱。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主題︰自我了解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有哪些流行而顯著的趨勢會對時下香港青少年構成挑戰和機遇?他們如何回應這些趨勢?
‧對於青少年把握機遇和應付挑戰,如逆境或重大轉變,各項生活技能為何重要?為甚麼有些青少年易於掌握生活技能,但有些卻感困難?
‧傳媒所傳遞的訊息和價值觀,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青少年的自尊受甚麼因素影響?它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對未來的期望如何相關?

相關概念
‧犯罪行為 Criminal act
‧勞動力 (1) Labour; (2) Labour force
‧青少年犯罪行為 Juvenile delinquency
‧朋輩壓力(同儕壓力) Peer pressure
‧消費品 Consumer goods
‧工作崗位 Workplace


 

多角度思考

1.據資料,指出青少年為搵快錢,不惜以身試法的原因?
建議思考方向:
‧互聯網活動缺乏監管,年輕人最愛流連的社交網站都被利用作犯案平台,網上非法販賣冒牌貨物變得更方便容易;
‧青少年走私違法觀念薄弱,以為身為學生年紀輕,即使走私犯法也不會被重罰,亦誤以為上網賣冒牌貨不會被追查到。

2.你認同違法買賣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嗎?
建議思考方向:
‧海關打擊網上違法售賣活動,拘捕人士當中三分一為學生;
‧二十三歲以下被捕人士佔全部被捕人士的百分比較去年明顯上升,今年首四個月已達百分之三十一,去年全年為百分之十九。

3.試提供具體可行的建議以阻止違法買賣年輕化的趨勢。
建議思考方向:
‧政府須加強宣傳教育,讓學生明白走私違法會被拘控,為金錢報酬替人帶貨,須付出沉重代價;
‧提升家校合作,家長發現子女有不正常行為,須盡快與學校溝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避免學生成為走私工具。

載自2014年5月28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筠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