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原著西遊

2014.05.13
145 145

最近三色台播放內地製作的《西遊記》,真是悶得可以。我自小對《西遊記》很感興趣,常叫媽媽給我講書中故事。與其看《西遊記》電視劇,不如讀原著更好。

今時今日,我們接觸《西遊記》,多是電視、電影、動漫和遊戲了,這部據說為吳承恩所寫,成書於明代的小說,幾百年來流傳甚廣,影響極深,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你見日本也不時有用《西遊記》為藍本的漫畫和遊戲,大家都不陌生吧。原著的語言跟今日的中文不同,但其實也不難明白,大家應該試試看。讀《西遊記》我們可以留意幾個地方,首先是小說的結構。它分三個部分,先談孫悟空的出身,第二部分談唐三藏的出身,為取西經做鋪排,第三部分寫師徒一行人上路取西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這部分有四十一個小故事,各自獨立又互相串連。

其次是書中的浪漫想像,既有天宮、海龍宮的神異地方,也有各式神仙妖怪。作者運用不同的動物創作妖怪,既富想像力,又切合該動物的特徵,例如蠍子精會用尾巴傷人,蜘蛛精的肚臍眼會噴蜘蛛絲,比今天的超級英雄還神奇。至於各式法寶,例如筋斗雲、如意棒,更是盡誇張之能事。

再者,書中的人物刻畫也是極好,值得我們學習。例如孫悟空大戰金角銀角兩頭妖怪一幕,講述妖怪手上的有個神奇葫蘆,只要一叫某人名字,某人應答便會被吸入葫蘆裏,化為一灘血水。孫悟空為了不被吸入,便連續兩次報上假名,透過這件事我們便可以看得出孫悟空機智(又或叫狡猾)的性格。

小說作者除了講故事,也不忘詼諧諷刺,例如孫悟空最愛叫玉皇大帝做老頭兒,甚為不敬,但這正是孫悟空不懼權威的一面。孫悟空在花果山時說:「大王我是老孫,我們都姓孫,是二孫、三孫、細孫、小孫……家孫、一國孫、一窩孫」,也很符合人物性格和搞笑的。

要是我們今日還用《西遊記》裏的明代白話來寫作,當然很奇怪也沒有必要。但我們可以學習其小說結構、鋪排、人物刻畫、書寫對話的方法,對我們的寫作也甚有幫助,比只看電視劇好得多。

 

文:可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