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婆媳關係
2015.10.27【古】 孟母解決家庭糾紛
孟子既娶,將入私室,其婦袒而在內,孟子不悅,遂去不入。婦辭孟母而求去,曰:「妾聞夫婦之道,私室不與焉。今者妾竊墮在室,而夫子見妾,勃然不悅,是客妾也。婦人之義,蓋不客宿。請歸父母。」孟母撫之,並召孟子而謂之曰:「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敬也;將上堂,聲必揚,所以戒人也;將入戶,視必下,恐見人過也。今子不察於禮,而責禮於人,不亦遠乎?」孟子謝,遂留其婦。君子謂孟母知禮而明於姑母之道。 《列女傳》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
1. 夫禮,將入門 夫:____
2. 問孰存 孰:____
3. 不亦遠乎 乎:____
4. 孟子謝 謝:____
5. 試根據儒家學說,指出孟子為何對妻子不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試指出孟母在兒子與媳婦之間扮演了甚麼角色,試加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 社會中的婆媳糾紛
由於兩代人的家庭角色不同,婆媳對於孩子的管教,以至飲食、學習的觀念經常都(1)完全不同,雙方更會因為這些問題而產生(2)爭吵。
「婆婆通常較溺愛孫兒,不希望他們上太多補習班,喜歡吃甚麼就吃甚麼。但母親總覺得不可放縱。」
有人說婆媳之間的問題始於「監控」。雙方均缺乏(3)在對方立場思考的觀念,只會在自己的角度出發,將自己置身於道德的高點。由此,媳婦認為婆婆過於(4)囂張、專制;婆婆又認為媳婦(5)不講道理。最後,兩人就會因處事理念差異,導致矛盾爆發。
不少家庭因婆媳糾紛,最終導致雙方(6)翻臉,老死不相往來。專家指出:其實兒子的調停在婆媳之間有着起死回生的重要性。一般家庭的兒子對於婆媳糾紛都(7)不理會,任由問題惡化至一發不可收拾。其實兒子只要在適當的時候以嬉笑怒罵的方式介入,關係就會得以緩和。
(1)背道而馳
背:背向;道:道路。形容彼此的方向
和目的完全相反。
(2)齟齬
言語上的爭執,與口角的意思相近。
(3)易地而處
易:改變。形容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4)專橫跋扈
跋扈:霸道。形容人的性格是十分專制。
(5)橫蠻無理
形容他人不講道理。
(6)反目成仇
形容兩人翻臉,變成仇敵。
(7)置之不理
形容對某些事完全不理會
參考答案
《列女傳》
(1) 不譯
(2) 誰
(3) 嗎
(4) 道歉
(5) 根據儒家學說,其妻裸着身體在屋裏,是違反禮的舉動,故孟子不悅。
(6) 孟母在兒子與媳婦之間扮演了一個調解員的角色,她一方面安撫媳婦,另一方面勸說兒子。
譯文
孟子娶妻之後,剛進入內室,發現他的妻子裸着身體在屋裏。孟子不高興,於是離開不進去。他的妻子向孟母告別要求離去,說:「我聽說夫婦之間的規矩,在房間內可以不遵守。現在我在臥室躺臥,但丈夫見到我勃然大怒,是把我當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規矩,有不住在客人之家。請讓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安撫她,並叫孟子對他說:「禮節,是將要進入大門,問一下誰在裏面,這是表示尊敬;是將要進入廳堂,聲音一定要響亮,表示通知了人家;是將要進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擔心有尷尬的時候。如今你不遵守禮節卻責怪別人沒有禮節,不是和聖人差得太遠了嗎?」孟子道歉,最後挽留他的妻子。君子說:孟母懂得禮節而且清楚如何處理婆媳之間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