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全球在地化 萬聖節商機無限

2015.10.28
14457 14457

看圖識事

全球化









發生甚麼事?


萬聖節臨近,相關的節日活動應運而生,本地兩大主題公園每年均有舉辦大型萬聖節活動,大玩中西元素結合的鬼屋探險;各大商場均換上萬聖節布置,並推出節日遊戲和活動優惠;各大商家亦乘時推出萬聖節限定商品和優惠,鼓吹大家以消費慶祝節日。

為何萬聖節可在香港「落地生根」?

萬聖節本來是西方節日,起源於愛爾蘭,原是克爾特人供奉死神和召喚亡魂的一種驅鬼儀式。其後萬聖節傳到美國,經過玩具商包裝,迅速成為大受歡迎的狂歡節日。商品化後的萬聖節在全球化下,輾轉傳遍世界各地。在龐大的商機誘因下,香港的主題公園在十多年前開始舉辦萬聖節特別活動,各大商場和店鋪亦趁機推出林林總總的應節恐怖食品和商品,吸引年輕人和一家大細消費。萬聖節經過本土化和商品化後,欣然被港人接受,成為一年一度的消費狂歡節日。

萬聖節在香港有何節日意義?

香港的萬聖節被消費文化包裝成一年一度的狂歡「盛事」,已經和節日原本的「驅鬼」目的相去甚遠,並沒有多少傳統的節日意義。但由於萬聖節聯繫着龐大商機,全城商鋪早在大半個月前已在「慶祝」,鋪天蓋地推出節日活動和商品,比起西方只慶祝一天,香港的節日氣氛更濃烈,甚至反過來成為國際知名的「本地盛事」,吸引海外旅客來港慶祝。

相關概念: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
由「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在地化」(localization)兩字結合而成, 最早由英國社會學家Roland Robertson在1994年提出,指出當時大家在討論全球化現象時,大多側重於「普世化」和「同質化」的單一發展,忽略了「在地化」和「異質化」的聲音,這見解在世界引起廣泛認同。全球在地化的意思是遍布全球且具有地方特色。全球化雖然令全球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但同時因為在地化的過程而帶來多元面貌。

反思


香港人慶祝萬聖節,只會視為一個狂歡玩樂的日子,甚少會思及節日背後的傳統意義。但事實上,萬聖節的節日內涵,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早已不斷在變質。例如Trick or Treat和南瓜燈等慶祝方式,其實都是全球化(美國化)下的產物,和本來的愛爾蘭傳統毫不相干。當萬聖節傳入香港之後,Trick or Treat的傳統沒有被香港人受落,香港的商家反而讓中西鬼節元素融合,讓節日的玩樂精神發揚光大,令萬聖節兼具本土特色,這一現象,其實亦正體現出全球在地化的特色。

「商品化」與「傳統節日」,你認為兩者是相容還是相斥?

載自2015年10月28日《S-file通識大全》

文︰何美樂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