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老齡化 勞動力告急!
2015.10.19最新的香港人口推算出爐,未來五十年,人愈來愈多;也許你認為是小事,行街時再逼一點而已,事實不然,因為「重擔在細節」,細看報告內容:人口特徵、撫養比率⋯⋯,香港新一代的負擔愈來愈沉重啊!政府和社會真的要針對問題,未雨綢繆。
今日香港+全球化
主題:生活素質+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世界各地的人怎樣回應全球化?為甚麼?
今時今日,香港已有人滿之患,本地人加上旅客,假日街上的擠逼程度叫人透不過氣來。告訴你,將來情況更嚴重。
推算人口突破800萬
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最新人口推算數字,未來五十年人口情況是這樣的:由2014年年中的724萬,增加至2043年年中822萬的頂峰,然後至2064年年中回落到781萬。
人多又如何?屆時同學也變成長者了,未必會去旺區追潮流逛鬧市,香港再擠逼也逼不到大家;可是,人口增長的背後,人口特徵亦在變動,這些細節就與你息息相關,直接影響你的生活質素。
人口結構 老多幼少
大家先從統計圖表看起,再想想這些情況帶來的影響。
你會怎樣形容圖一不同年齡層的發展趨勢?人口結構中,0至14歲的兒童愈來愈少,15至64歲的年輕力壯工作人口亦遞減,65歲以上長者則大幅增加。
這些數字預告了甚麼?首先,正如圖一列出的年齡中位數所見,由2014年的43.7歲到五十年後的53.5歲,即是社會愈來愈「老」;其次就是未來的青少年及成年人,生活一代比一代吃力。
今日香港,常聽到青年上車置業、成家立室不容易,即使是中產人士,亦因為上有高堂、家有幼兒,照顧家人的擔子不輕省,生活毫不輕鬆。然而,下一代的青少年及成年港人,將更加艱難。
供養擔子 愈來愈重
因為老年人口愈來愈多,而負責搵錢的年輕力壯工作人口愈來愈少,照顧家人的重擔更沉重。從圖二的撫養比率,看到2014年每一千名15至64歲市民,要供養371位小童和長者;及至2064年會升至每一千名15至64歲市民,要供養831位小童和長者。
再經過計算,簡單表達,就是由現在五個人供養不足兩個小童和長者,到將來五個人要供養四個人。
工作人少 吃飯人多
工作人口減少趨勢是不爭的事實,若大家再細心看看年齡層的分類,就會發覺情況可能更嚴峻。理論上15至64歲屬於工作人口,但實際上15至20歲的年輕人很多還是在學學生,加上有不少未夠64歲就已退休的市民,可見,實際的工作人口未必如15至64歲人口一樣多。
根據統計處資料,勞動人口佔1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是這樣:
福利開支 需求增加
工作的人少,吃飯的人多,結果如何?學者說會影響經濟增長,新一代的擔子愈來愈重,而這是假設人們都願意和有能力供養家中老少之下的情況,否則,就是龐大的人口對社會福利的依賴。香港給市民的福利來自稅收,福利開支愈大,稅制、稅率要否轉變以符合需求?轉變又會否帶來社會的爭拗與怨氣?
同學可以參考南韓的例子(見學習教材部分),立法供養父母、照顧家人是否一個可行的方法?同時,說了很久的自願醫療保險、延長退休年齡,是不是應該加快討論和諮詢?香港的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不能只靠增加福利開支來解決,須要多管齊下。
小結:
給大家一個新角度,老年人口未必一定是社會的負擔,其實可以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世界衞生組織有這樣的一個看法:
意思是,對長者的付出是一項投資,而非成本。因為當社會投入一些資源,例如保健系統、終生學習,就有一批壯健的長者,而且他們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術,可以為社會作出貢獻;他們多外出,就多消費,甚至可以參與工作,投資成立企業等等。
資料庫:立法養老
人口老化為社會各方面帶來問題,其中用於照顧老人的福利開支負擔最大,假如子女願意承擔供養父母的責任,社會負擔相對輕省,立法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法,南韓正在草擬中,香港也曾經作過討論,而更多的國家或地方已經成功立法或有相關法例保障:
‧新加坡
世界第一個為贍養父母立法的國家,早在1995年就有《贍養父母法令》,違例者可被罰款一萬新加坡元或監禁一年。
‧中國
2013年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子女有義務對父母「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忽視父母是違法行為。
‧美國
三十個州份有法例規定成年子女要照顧父母。
‧法國
法例要求子女須掌握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蹤,因為歐洲國家在老人福利制度較完善,所以法例對子女照顧父母的要求,主要集中在精神層面的關顧上。
相關辭彙
‧人口老化 Ageing of population, ageing population
‧人口政策 Population policy
‧人口控制 Population control
‧人口統計數據 Demographics
‧人口結構 Population structure
‧人口變化因素 Demographic factor
‧勞動人口 Labour force
‧社會福利 Social welfare
‧家庭結構 Family structure
Mind Map:人口老化會怎樣?
學習教材
人口老化 全球問題
資料回應題
人口老化不止是香港問題,究竟全球的情況怎樣?請細閱下圖,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試描述全球人口在2015年至2050年的變化。(4分)
2.你認為變化不大的國家,「不變」的原因何在?(6分)
3.據你所知,人口日趨老化的國家,有何共通點?(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全球六十歲以上人口愈來愈多,人口老化在許多國家普遍可見。
2.變化不大的國家有澳洲、俄羅斯、美國、南美洲部分國家和中非部分地方。「不變」的原因包括大量外國移民平衡了人口,例如美國和澳洲;地方醫療落後導致老齡人口較少,例如中非;生育觀念無改變,例如南美洲部分國家,有助保持兒童、勞動人口與老人的良好比例。
3.從圖中看到,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加拿大、紐西蘭和歐洲大部分國家,均是發達國家或經濟強國;這些地方的人重視優生,中國更是因為一孩政策的影響,致生育率低,人口老化愈來愈明顯。
延伸回應題
人口老化,撫養比率增加,不是香港獨有,請細閱以下關於南韓情況的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韓政府起草「不孝之子防止法」法案
8月30日,韓國政府有關人士表示,法務部已完成民法修訂案試行方案,規定在子女不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時,父母有權要回已贈送財產。
資料來源:韓國《中央日報》31-8-2015
資料二:南韓逾3成上班族 不願養父母
綜合報道,根據南韓就業網站「Job Korea」訪問461名韓國上班族,發現超過3成3的民眾稱沒有供養父母計畫,有近5成的上班族認為自己也要照顧子女,沒有餘力奉養父母;3成覺得父母有積蓄,不用花到孩子的錢。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10-11-2013
多角度思考
1.從資料一及資料二所知,南韓的老齡人口正在或將面對甚麼問題?(6分)
2.承上題。政府把事情訴諸於法,你認為背後反映了甚麼社會狀況?(6分)
3.你認為香港有須要效法南韓政府的做法嗎?(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由年前調查顯示不願供養父母的高比例,至最近政府立例要子女供養父母,相信是因為南韓的老齡人口愈來愈多,已為個人及社會帶來日益沉重的經濟負擔。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南韓是受到中國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之一,但從資料所見,「孝」已經不再被重視,以致政府要以法規管;思想一下,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是因為老人多,還是人的觀念改變?是子女不孝,還是外在環境等因素所致?)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若果立法,會有負面影響嗎?例如生育率再進一步下降!同學可以引用香港的情況──有調查顯示,香港四成九的人會把11%至25%的收入供養父母,兩成六的人給予的更多,供養父母金額佔收入三四成。)
參考資料
網頁
‧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概要
http://www.who.int/ageing/publications/world-report-2015/zh/
‧香港人口政策要面對的困局──雷鼎鳴
http://francis-lui.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24.html
書刊
‧《香港人口推算2015-2064》
出版:政府統計處
載自2015庠10月19日《S-file通識大全》

